在这个充满故事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也都是听众。自 2016 年 故事FM 诞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倾听和分享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非凡故事。我们相信,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听见,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前不久《瞭望东方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详尽地报道了故事FM、主播爱哲和听众之间的化学反应。今天我们转载这篇文章,也借此机会感谢听众们对 故事FM 多年来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投稿,就没有这些打动人心的故事!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12期,总第909期),原题为《听众也是讲述者》。
■ 2023年11月18日,《故事FM》在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线下活动
“亲人的离世,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漫长的人生的潮湿。”
这则听众留言,来自《故事FM》一期题为《与有分离焦虑的妈妈做临终告别》的节目,其中,婚姻家庭治疗师付姝亲自讲述了与妈妈做此生最后一次告别的经历。这期节目在微信公众号上有111条留言和上千个点赞,听众们互相分享着关于亲情和生死的深刻生命体验。
作为中文播客圈首档叙事类音频节目,《故事FM》自2016年创建以来,就采用听众投稿互动的模式。“最高峰时70%的内容都是由听众投稿,现在仍有一半以上内容如此。”《故事FM》创始人、主播爱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至今,《故事FM》播出了800期播客节目,全网累计收听次数超过5亿,陪伴并见证、参与了听众的人生。
作为回馈,听众不仅乐于在各个平台上评论分享,踊跃为付费节目买单,发起联合制作电视剧、电影、游戏、书籍等衍生产业,甚至还为《故事FM》提供了办公场地。无数人生在播客中沉淀成故事,主播和听众们长久的温情陪伴成为一种文化力量,不仅传递了更丰富的社会体验和心灵感悟,也支撑着播客团队的持续性运营。
耳边的陪伴
“播客是视频、文字之外的表达和创造自我的方式。讲故事是播客中急需被填充的种类,讲述生活中个人化的故事是普通人创造播客的一种方法。”5月25日,在第六届中文播客大会上,爱哲表示。
■ 2024年5月25日,第六届中文播客大会在以“探索行业变迁与时代微转折”为主题的分享中,嘉宾程衍樑、鲁豫、祝羽捷、爱哲一起探讨播客在自我表达与公众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爱哲有一段和奶奶的聊天录音,记录了2009年春节的光阴。卧病在床的奶奶给趴在床前的他讲昔日的婚姻习俗。一年之后,奶奶过世了。此后,每过一段时间,他都会翻出这段录音,一个人戴上耳机听一会儿,如同与她独处。
“每个人都有多个面向,每个人背后都有丰富的故事,而只有让他在你的耳朵边说话,你才能感受到他声音中的情绪,才能对他感同身受。”爱哲认为。
“对我来说,声音是最亲密、最具魔术魅力的媒介。”爱哲认为,声音是更适合留下时代印迹的一种媒介,它传递了信息,还能真实传达出人们细微的反应与波动的情绪。不刻意煽情,不卖弄惊悚,他把《故事FM》的每期节目都制作成一部“声音纪录片”,旨在记录下普通人与时代交汇的痕迹。
播客特有的沉浸感和陪伴属性,既能为都市听众建立情感连接,成为声音陪伴,又能传播知识和心灵力量,听众还可加入播客听友群,形成较深度的粉丝关系,黏性很强。网易云音乐联合36氪研究院发布的《“00后”长音频消费趋势报告(2023)》显示,播客用户每7人中,就有1名“00后”。
多名“00后”用户在访谈中表示,更偏爱治愈、慢节奏的聊天型播客,从中获取“精神上的放松以及共鸣”。用户小金表示:“听播客时,感觉主播就像‘路人朋友’,我们之间只是萍水相逢,但是命运使我们相遇,有奇妙的缘分。”
但对于爱哲来说,主播和听众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擦耳而过”,而是人生旅途中的长期陪伴。
2018年,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爱哲采访了北川中学高一学生李裕。她在汶川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20多个小时,因为右腿被砖头和预制板压伤,获救后只能截掉右腿,但她依然坚强乐观。在这期题为《地震废墟旁,盖在我脸上的书不停被掀开,每个父母都以为是自己的女儿》的节目中,爱哲推荐读者点开音频,不仅因为这是亲历者的真实声音,“最重要的是,里面有她十年之后的笑声”。
节目播出大约两年后,爱哲突然收到了李裕的消息:“爱哲大哥,下个月底,5 月 30 日我办婚礼,想邀请你来。”他激动地订了机票,前往四川江油——一个离汶川不远的地方,见证了她的幸福时刻。
婚礼现场深深触动了爱哲,宾客中许多都是李裕北川中学的同学,他们中不少人也曾在那场地震中受伤。更令他感动的是,这些受过伤的人共同认了一位热心的志愿者老太太当“干妈”。他采访制作了续集,记录这场婚礼以及他们后续的生活。
不久后,李裕告诉爱哲,她当母亲了。爱哲计划再次去江油采访她,记录她作为一位独腿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
爱哲计划做一系列这样的故事回访,展现受访者人生的后续篇章。这些播客节目不仅陪伴了听众,也承载了主播和受访者之间深厚的个人连接。
增进理解与包容
播客不仅陪伴了听众,更让一些特殊的听众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在上海浦东办公,每天朝九晚六,需要完成一定份额的标注任务,月薪大概四五千元。”对于多数沪上白领而言,这样一份工作也许并不具有吸引力,但是对于视力障碍者而言,却是梦寐以求的职业。
在《不想开按摩店的盲人,究竟还能干什么工作?》这期播客中,顾子豪、李娜、曹立福三位视力障碍者讲述了他们作为人工智能标注员的工作。
这是一种服务于人工智能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就是给人工智能用户的语音指令分类、加标签,方便系统去学习这些指令。对于视力障碍者来说,这份工作并不困难,只需要戴上耳机,分辨自己被分配到的语音指令,然后用读屏软件操纵电脑,在系统后台一步步操作即可。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在推拿店做一名按摩师,是一个盲人所能选择的为数不多的职业。但问题在于,在庞大的视力障碍者群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按摩师,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甘心于当一个按摩师。他们只是看不见,但也有不同的兴趣和自己想做的事。”爱哲认为。
曹立福在讲述中说:“自从接触了这份‘标注员’的工作,过上了上班族生活,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正因如此,我现在出门时可以坦坦荡荡地使用盲杖,再也不用担心别人的目光了。”
2020年节目播出时,她已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四年。“四年前的这个决定带给我的不只是一个伴侣和一段新生活,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接纳了自己。”她说。
节目播出后,一些视力障碍者听众通过《故事FM》找到了人工智能标注员的工作,走出了他们原本以为会工作一辈子的“盲人按摩院”。
2019年7月15日,爱哲收到后台留言, 一名听众表示,听了题为《一个轮椅使用者的独立北漂挑战》的这期播客深受触动。与讲述者潘美好一样,这位听众同样来自农村,同样因小时候的一场发烧而不能行走,同样在生活重压下早早离开了学校。他感叹自己“不甘妥协于生活,但不知如何去改变”,希望通过《故事FM》获得潘美好的联系方式。爱哲给他提供了潘美好的微信号。
2020年1月2日,这位听众再次留言,此时的他已经通过潘美好了解了轮椅族这个群体,找到了一份工作,也结识了许多小伙伴。他最后写道:“很感谢《故事FM》给我带来了新起点,2020年我们一起加油!”
“用好听的故事,理解复杂的人”,这是《故事FM》早期的一句标语。爱哲坚信,故事呈现了人的复杂性,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并让人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紧密。
听众变成讲述者
“我是蜜蜂淮泽,今年 32 岁,毕业于南方某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是硕士。2016 年,我进入食品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食品研发工程师,同时也帮厂里应对一些打假人。”
《食品打假人:你吃的食物背后的阴谋》的讲述者蜜蜂淮泽是一名兼职“食品打假人”。淮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喜马拉雅给他推荐了《故事FM》,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播客。他一听就被其中各式各样的故事所吸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体验别人的一生,这种全新的体验让他沉迷。从2021年2月一直听到了5月,他听完了当时《故事FM》所有已播节目,一共200多期。
“入殓师、保镖……职业故事尤其打动我,每次听都会让我心潮澎湃。这激发了我分享自己职业故事的热情。”淮泽说,他写了一封投稿信,希望也能在《故事FM》节目中分享自己的职业经历,“因为这个行业被误解得太深了!我希望通过分享真实故事,展现行业真实面貌,消除这些误解”。
在这期节目中,淮泽将“打假人”分成“苍蝇”“蚂蚁”和“蜜蜂”。“苍蝇”通常在大型商超事先买下几包完好的产品,然后故意做点手脚,再向商家投诉要求尽快赔钱,获取蝇头小利。“蚂蚁”瞄准的则是真正的问题产品,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上千、上万元赔偿,靠打假赚钱养家。而“蜜蜂”比“蚂蚁”多了一点理想主义色彩,虽然也以大金额的案子为主,但专门针对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产品,在拿到赔偿后,会坚持让有毒有害的产品从市场上消失。
这期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反响,还在“海浪新力量电影计划大赛”中脱颖而出。自此,《故事FM》开辟了版权IP业务发展的新商业模式。
虽然有更大的影业公司伸出了橄榄枝,但爱哲还是决定与资深听众合作,因为他觉得个人连接更密切。寻常影业创始人、制片人杨可若是最早与爱哲沟通,想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播客听众,爱哲将故事版权卖给了他。2023年8月,爱哲和杨可若专程去山东潍坊拜访淮泽,在淮泽的热情接待下,他们每天花数小时喝酒聊天讨论剧本。
“《故事FM》的护城河是爱哲给听众的信任感,听众特别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听,这也使得他有机会源源不断地收集到好故事。声音比视频要隐秘,又比文字亲切,再加上配乐、剪辑等专业化制作,有时候,几十分钟的播客给听众带来的情绪宣泄甚至可能大过花数年时间、大量金钱拍摄的电影。”杨可若认为。
听众共建生态
创作团队和听众长期陪伴带来的情感纽带不仅打动人心,也形成了互动循环的文化产业生态。除了电影项目,在资深听众的推动下,《故事FM》还联合创作了游戏、剧作等由节目本身衍生出来的内容产品,甚至连办公场地也是听众助力。
“听《故事FM》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了,只要更新了,当天开车时,我就会去追着听完。”北京初始之部科技有限公司游戏制作人李建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因为偏爱叙事类型游戏,讲述中国人真实故事的《故事FM》引起了他的注意,目前正在和故事FM开发游戏,其中数个NPC(Non Player Character,意为“非玩家控制角色”)都是《故事FM》往期节目中的真实人物。“我希望达到的效果是:真实的玩家和真实的人物在另一个次元的平行空间中交流。”
2023年10月,由故事FM授权、大麦“当然有戏”制作的环境式音乐故事剧场《真爱酒馆》在北京大麦新空间开启驻场演出。该剧改编自《故事FM》的三则真实故事。当观众在剧场再次听到播客节目开头的口播和原声音频,激动不已,这让他们再次意识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前不久的活动中,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一起观看了这部戏,并参与了现场互动,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激励和感动。”大麦当然有戏制作人、《真爱酒馆》制作人崔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迄今为止,该剧已经吸引了8000多名观众前来观看。
为了让“真爱酒馆”不仅是一间每天上演戏剧的剧场,还能成为分享真实故事的俱乐部,主办方与《故事FM》联合发起了真实故事线上征集活动,邀请观众到现场分享自己的故事。故事循环出产的生态正在形成。
早在2017年,彭焱姝还是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时,就参加了《故事FM》线下活动。工作后,作为丰台文旅集团“一方书庄”项目负责人,她思考并实践,政府如何为文化产业从业者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进而构建优质文化生态。“《故事FM》为人们提供了关怀和情感支持,这就是社会价值。方庄文化艺术中心提供办公和活动场地支持,《故事FM》以公益文化服务大众,并不定期举办文化活动。文化生态带来温暖人心的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