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是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垂直入戏

文化   社会   2024-10-16 17:44   北京  
垂直入戏是一档由 故事FM 出品的内容种草栏目,在这里,你将听到我们对创作者的访谈,以及安利给你一部我们喜爱的作品。
作为纪录片爱好者,CNEX 是我一定要介绍给你的一个机构。
CNEX 是一家非营利性质的民间文创组织,以支持所有华语独立纪录片创作者为宗旨,为华人世界的青年搭建纪录片创作的桥梁。「CNEX」是英文「Chinese Next」的缩写,意思是华人新世代,它于 2006 年创办,到现在的 18 年间帮助了数百位华人青年导演实现纪录片梦想。
这里是由 故事FM 出品的内容种草栏目「垂直入戏」。在每期节目中,我们会向你安利我们喜爱的作品,或是创作者。
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 CNEX 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目前的 CEO ,陈玲珍。

■ 陈玲珍在纪录片提案会现场担任评委
-1-

从小耳濡目染看电影

CNEX 作为一个扶持纪录片作者和纪录片创作的非盈利机构,成立于 2006 年。

我和纪录片的渊源要先从电影说起,从小很幸运我父母喜欢电影。他们是台湾的一对夫妇,我是大女儿,从我三四岁就跟着他们到电影院看各种电影,有好莱坞大片也有一些欧洲电影,电影像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凡父母有空或者有什么好片子上映了,我们一定会去看,好看的片子还会一看再看,所以从小就耳濡目染,很喜欢电影。


■ 童年时期的陈玲珍
小时候对电影的记忆是和汽水、巧克力、好吃的爆米花结合在一起的。中学时期我的学校也比较注重拓展视野,有机会在学校看了不少纪录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宇宙大爆炸,当时感叹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初步接触下就知道有一类影片在探究事物的真理,跟在电影院里面看到的那些不太一样。
对于纪录片有更深刻的认识是台湾早年有很多社会运动,有一些人把他们在社会运动过程当中的事情拍下来,但当时台湾在戒严,这种运动其实是违法的,但是也有一些渠道把这些纪录片流传下来。等到 87 年台湾解严,此后就百花齐放,报纸变多了,电视台也变多了。

在几乎同一时期,海峡的另一边也开始出现独立纪录片的创作者。你可能还记得去年年底 故事 FM 采访吴文光导演的节目。吴文光拍摄的《流浪北京》在 1990 年完成,成为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的起点。我们从此多了一个记录时代的视角。

-2-

早年的工作经历

上世纪 90 年代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因此对世界的认识、对电影的认识、对纪录片的认识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在我成长的 80、90 年代,台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所以经济很蓬勃,所有的人无所不用其极地创业、寻找新的机会。因为我有八年的外企工作经验,就被麦肯锡公司引进了。麦肯锡是世界上几个比较大的咨询管理公司之一,声誉一直都比较好,对人的要求也相对非常严格。我很幸运前后在麦肯锡17年,从翻译、编辑做起,历经传播专员、金融与科技领域的客户咨询工作、亚太区组织效能专家等职务。

得益于我的语言的优势,同时我一直以来工作内容都是协调多方利益关系、寻找最大共赢点,使得我在麦肯锡里能很好的理解各方诉求,所以 90 年开始 4 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工作是编辑报告确保文字翻译到位,所要沟通的内容到位,让客户能够吃透我们报告的意思,根据我们给出的建议方案去执行和落实。

■  在麦肯锡工作时期的陈玲珍

报告写得好不好、说得清不清楚、是否能够打动人、逻辑严不严谨、执行方案到不到位很重要,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对我的沟通能力有大大提升,这在日后做影片的时候,处理任何一种跨文化跨领域涉及到人心和人性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养成。

-3-

一拍即合,拍电影!

我定居北京是 2002 年,这时候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应该要出场了,那就是我的先生徐小明导演,因为我先生的工作的关系跟很多做电影的人有了一些接触的机会。

■  陈玲珍和先生徐小明导演

03、04 年开始,在麦肯锡我们有一些公益工作,像帮忙策划国家公园、帮忙做一些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项目,我们觉得要对社会有一定的回馈。

当时也因为跟很多的文化人有一些接触的,也有机会看到一些不在主流媒体上会看到的事情。

因此生发了这样的想法,时代的备忘录的书写,既要描述这些光明的、正面的、成功的、值得被关注的主流,但同时也不应该忽略那些可能比较没有被看到的人。有很多这种相对边缘的非主流的,甚至弱势的群体,他们的事情应该被更多人知道,这样有能力的人才会看到他们、帮助他们。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部分人都在其中受益,但也有追不上时代车轮的人。像铁路沿线这样的纪录片,把镜头对准了被主流社会忽视的边缘人群,这让陈玲珍认识到纪录片的力量。她和周围的朋友,希望可以为此做点什么。


我们几个朋友聊起来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就来找徐老师聊,说我们想拍电影、做纪录片,他相当于我们的顾问。

徐老师说做纪录片固然是好,但是一次只能做一两部,而且还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为徐老师自己 95 年左右做过一个台湾的纪录片叫做《望乡》,讲当年在台湾已经开始有非常多的外籍劳工,他们为很多台湾的家庭或者企业服务,但是他们很多时候可能没有被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待。

这部片子参加了柏林影展的论坛单元,也拿了一些世界上影展的奖,这也更坚定了我们觉得纪录片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影像媒体,而且它能够给社会带来的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

-4-

CNEX成立

既然拍一两部片子是不够的,也许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机构。

说干就干,当时还在麦肯锡做高级合伙人的陈玲珍和新浪网的共同创办人蒋显斌Ben、电视编导张钊维一起,发起创建了 CNEX ,后来,陈玲珍把 CNEX 形容成「白日梦」,她说「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各式各样的白日梦,然后想办法让它实现」。


CNEX 成立是 2006 年年底,开始就确定了我们不是只拍一部电影,我们希望能够帮所有已经有故事在脑海里的人能把这些故事都做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更多的影片。

■  左起 张钊维、蒋显斌、陈玲珍
Slogan 叫做「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我们相信在我们要迈向太平盛世的这条路上,会发生非常多的故事,我们要把这些影片会记录下来,现在的人可以看,未来的人也可以看。
资金方面,初期有一半以上都是我们自己的钱,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得四处募款,有一些企业他们有文教基金会、教育基金会,会用这个给我们支持,很多企业界的朋友到今天都还是我们很重要的支持者。

-5-

十年,每年一个主题

06 年成立的年底,我们做了第一次主题征案。
当年看到全中国 90 %的人都在努力挣钱,所以我们的第一年的题目是「钱」,大家到底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地去挣钱。07 年就有片子做出来了,开始有影展或者去高校里做放映活动。
第一年我们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动画系的教室举办的,当年非常多人现在都还在纪录片界活跃着。
比如《父亲》的导演李军虎,他是西安的一个电视台导演,在他闲暇时拍的故事。
主人公父亲就是整天为了让儿子上大学所以去打工零工挣钱,有时候钱不够就四处跟工友们借钱,有个小本上记着他借了多少钱,还了就划掉,又借了就再填上。儿子四年大学毕业,他的本换了好几个,当时这故事太动人了,所以我们支持了。

《父亲》海报
还有杜海滨导演的《伞》、张经纬导演的《歌舞升平》、彭辉导演的《浮萍》等等,都展现了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有穷的、有不那么穷的、有很有钱的,有苦的、有没那么苦的、有苦中作乐的,所以第一年我们就看到了CNEX 的确可以收到非常多作者一直在关注的话题。
从 2006 成立以来,我们有 10 年的时间每年出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跟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关联。从金钱、希望与梦想、危机与转机、青春与公民等等,每年我们会选 25 个作品,邀请他们来做工作坊,真正跟一些行业里的专家、老师们探讨想拍的东西,最后我们从 25 个当中选出 10 部,每一部给予 1 万到 2 万美金来支持他们完成,这个过程就使得我有机会在这 10 年的过程当中接触到近百位青年导演。

■ 陈玲珍的工作照

-6-

CCDF,面向国际的平台

这十年间 CNEX 扶持了很扶持了很多独立纪录片导演去搞创作,但拍纪录片并不是一份能赚钱的工作, CNEX 能提供的资金支持也有限。纪录片导演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搞创作,都举步维艰。


后来,CNEX 团队注意到,国际媒体对华人社会的题材充满了高度兴致与关注,但因为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华人独立导演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多数难以进入既有的国际纪录片提案系统,所以,华文纪录片创作者很需要一个和国际市场之间的桥梁。


CCDF 提案大会是从 2010 年开始的,这是一个面向国际的提案平台,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平台,能让作者们跟国际上的决策人去碰面,找到合作和支持。同时也把中国人事情能够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比如前两年《棒!少年》的导演许慧晶,他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妈妈的村庄》就是在 CNEX 完成的,讲的是一胎化政策在农村是如何的被落实的。

■ 《妈妈的村庄》海报
他用纪录式观察式地手法拍了很多东西,我们有很好的监制老师在剪辑上给了他很好的指导,影片一出来就走到了国际的英国谢菲尔德、德国莱比锡等影展还得了奖。
也因此等到他要拍《棒!少年》的时候,有人愿意投资。

纪录电影《棒少年》讲述了一群出身草根、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国手和 70 岁传奇教练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直至赴美征战的真实故事。


导演许慧晶一开始就能得到资助来创作这部作品,这对一个纪录片导演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 《棒!少年》宣传照

后来在 CCDF 提案会上,爱奇艺的制片人齐康就看上了这个题材,最后爱奇艺把项目整个拿下来,又找了很多人来帮助宣发。

但慧晶和齐康最后又请我和徐小明老师做这个片子的监制,帮助更好地讲好这个故事,所以后来我们也做了剪辑指导、影片后制作的一些工作,帮着把长篇的部分完成了。

-7-

 IM 两岸青年影展 与 生生不息训练营

「生生不息创作训练营」立基于「 IM 两岸青年影展」的大平台。我有幸在「 IM 两岸青年影展」的第一届就被邀请担任评委之一,所以也看到了非常多青年电影人。

陈玲珍所说的 IM 两岸青年影展创办于 2020 年,以扶持全球高校华人青年影视创作新力量为目标,与 CNEX 的宗旨不谋而合。「IM」是「In Moments」的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倡导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的社会发展。今年是两岸青年影展举办的第四个年头了,10 月 11 日到 13 日在福建平潭举办。


■ 2024 IM两岸青年影展

第一年的时候,我特别惊讶全世界学电影的华人有这么多,当时递交进来的作品有一千多部,经过初选复选最后选出 50 部,题材非常多元化。我想这么多投稿的影片,这么多人,这么巨大的量,中国电影市场怎么可能确保大家都有饭吃,最好我们能去吃世界的饭。

所以当时我跟 IM 组委会商量,下一年应该要设置一个训练营,入选的这 50 个作者如果有做长篇的计划,我们有一个机制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

2020 年陈玲珍就受邀成为首届 IM 两岸青年影展的评委,在这里她看到了许多对纪录片满怀热情的年轻人,也促使她产生了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念头。所以从第二届 IM 两岸青年影展开始,就增设了生生不息训练营。通过「创作指导+产业对接」的形式,给青年导演提供长片创作指导,寻找全产业链的助力。


-8-

培育和发展双向前行

今年 12 月 CNEX 就 18 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当年做了 10 年的主题征案之后,其实就停下来没有再继续做第二个 10 年的征案。

基本上只要这 10 年中在 CNEX 出过作品,进而在国内外影展上有过收获的人,其实他们很快就会变成争相竞夺的人才。

随着纪录片的发展、普及以及受重视,现在已经在各大平台变成一种显学。比如最近我们做的《两岸家书》,在 B 站上前几天已经 4000 多万阅览量了。

■ 《两岸家书》海报

《两岸家书》有 6 集,它不是单纯独立创作的概念而是有调研与策划引领的创作,而且我们在前期又特别看重田野调查,进入到真正人的层面,真正找到一些主流媒体都不会拍的故事。

单集的执行导演找的都是青年导演们,有的都是第一次做这样的片子,但我们有有经验的联合总导演带领他们,最后分给了四个导演完成。

所以社会在变化,观众也在变化,观众对影片的喜好和衡量的尺度也在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在做很多尝试。大概四五年之前,我们就开始在考虑制作流媒体平台系列纪录片作品,更直接的把中国发生的故事推向更多国际观众的视野。

■ 陈玲珍在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影展

好的传世作品在创作上需要始料未及,但打动人的东西还是持之以恒的,我们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但不丢失初心。电影创作没有标准答案的,它是千万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合以后形成的。

所以在青年导演的扶持路上,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通常能在他们说的事情里找到真正对他来说最核心的诉求跟追求,因此发展和培育是一条双向前行的路。

纪录片需要有创作者,创作者需要有陈玲珍这样的倾听者,来为他们搭建创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无论是CNEX、CCDF 提案大会还是 IM 两岸青年影展,陈玲珍一直在为纪录片创作者搭建这样的桥梁。就在上周末,第 4 届 IM 两岸青年影展在福建平潭刚刚落幕,自全球 342 所高校的青年创作者们,带来了 2264 部作品。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桥梁和平台,让这些创作者可以把创作,一直进行下去。


 欢迎「关注」故事FM 并设为星标



-图片来源:讲述者‍‍‍‍



 Staff 

讲述人 | 陈玲珍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 | 文卓

声音设计 | 文卓

文字整理 文卓

运营 | 鸣鸣


  BGM List 

01.纳川-桑泉
02.关联 叙事 温暖-桑泉
03.片头曲&片尾曲-彭寒


出品|声音故事传媒「故事FM

版权声明:声音故事传媒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
均可收听

 点击「阅读原文」,讲出你的故事


故事FM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