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贝壳收藏家,每月要花五位数买宝“贝”!

时尚   2024-05-16 21:56   中国香港  

🐚 贝壳收藏者 🐚

(以下为他的自述)



我自小就很喜欢海洋生物,最开始沉迷于通过报纸里的新闻了解渔民打捞轶事,或是深海生物介绍,虽然它们常常只占据很小一块版面。后来大一些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我便开始收集贝壳,毕竟与遥远的海洋相比,贝壳是实实在在且轻易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




XENOPHORA的部分贝壳收藏



购入得最“狂热”的那段时间,我每月都会从四处搜罗100多种不同的贝壳,一直到现在,我已经收藏了超过2000颗贝壳,大概有1500多种,它们被我用标本盒与自封袋放置在柜子和抽屉里。由于数量太多,这些贝壳在如今看来逐渐显得拥挤,所以我也会定期出售部分,只是出售的速度似是永远也跟不上新购入藏品的速度,因此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地“膨胀”中。





定期出售贝壳也让我得以认识更多同样热爱贝壳的人,前不久我在闲鱼上碰到了一个在上大学的买家,聊着聊着发现她妹妹刚好和我是校友,还是同一届,因此生出一种因为爱好与身边的人产生连接的神奇感受。


每一颗贝壳都有自己的名称与所属的种类,这种隐藏于贝壳里的分类学依据也成为一张“地图”般的存在。像是有的人喜欢光滑又漂亮的宝螺,则会深入收藏这一门类;还有的人喜欢造型奇特的骨螺,就会沿着这个类别越玩越细。从一个常见的品种到找到一颗十分稀有的贝壳,整个过程如同一次不断发散且时刻充满惊喜的寻宝探索。



阿拉斯加拟日月贝

细齿轮螺

霍氏巴努螺

瓦泥螺

©️Simon Aiken



对我而言,则没有特定想要收藏的某个种类,总体上什么都想要,所以有机会碰到喜欢的就直接收了。刚入门时,我会偏向于收集那些来自热带、有着漂亮色彩与花纹的贝壳,由于产量高价格也较低,很容易就能挑选到最喜欢的花纹。但久而久之见过太多这类漂亮的贝壳后,难免会有些审美疲劳,我便开始追求那些来自南极或北极等更偏远地带的贝壳,它们没有复杂的花纹,也没有长出特别的刺,大多呈现为最简单的灰白色,却因为地理位置而变得极为稀有。





XENOPHORA的收藏中

有着漂亮色彩与花纹的贝壳


从更偏远地带打捞到的灰白色贝壳



这些被我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贝壳,大多是通过网络购入的,像是爱好者网站、电商平台,我有时也会直接向国外的藏家写邮件,还有部分来自线下的贝壳展。而无论是线上或线下,购买贝壳的同时都能认识到来自各行各业的贝壳爱好者,也自然而然地能了解更多网络上不容易搜索到的小众知识。




XENOPHORA在悉尼贝壳展见到的贝壳



XENOPHORA在世界各地贝壳展

看到的贝壳们



我还曾购买过一本古董书籍,其中介绍了由爱好者们评选出的世界上最稀有的50只贝壳。有趣的是书里并不是简单的介绍这些贝壳的产地及习性,而是讲述了“稀有”的缘由,比如荷兰的一名爱好者曾花重金购入一颗罕见贝壳,结果后来拍卖会上又出现了好几颗同类的贝壳,这名爱好者于是花重金全部购入并销毁,仅留下他自己的一颗作为最稀有的藏品。




XENOPHORA淘来的古董书籍



已经记不清我收藏的第一颗贝壳是哪一颗了,从小到大,收藏贝壳算是我从未停止过的爱好。直到现在,我每月基本会花5位数的价格从世界各地搜罗不同种类的贝壳,有些贝壳很常见,价格也便宜,一两美元就能买到;也有些贝壳很罕见,单价就高达四位数。虽然听起来有些贵,但我也会定期出售部分,所以经济压力也没那么大。



XENOPHORA大小不一的贝壳收藏



收集贝壳的过程里最有趣的一点还在于“挖别人墙脚”,即发现那些未被重视的“宝贝”。比如我曾淘到过整套已经灭绝的蜗牛,它们的主人或许已经离世,这些贝壳却没有得到后代的认真保存,待再次流通于市场上时甚至连卖家自己都不知道其中的价值,若是运气好收到这些贝壳会像捡到宝一样惊喜。




部分“古老”的贝壳上

还带着介绍其产地信息的标签



搜罗贝壳大多数时候也是一个需要慢慢寻找的过程,如果恰好能碰到很喜欢的贝壳我就立刻收下,实在收不到就算了,人与贝壳之间也要看一些缘分。






每当看到从四处搜罗来的贝壳把家里一角堆积得满满当当,或是集齐某一种类的所有贝壳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而这也是收藏贝壳的最大乐趣所在。





我的收藏中最稀有的当数这颗从美国朋友那里收来的新物种,它最早是由科考团队在加利福尼亚海底的一块盆地里发现的,那块海域恰好有很多石油沉积物,所以朋友告诉我捞上来时还用酒精仔细清洗过附着在贝壳表层的黑色油渍,也因为打捞过程的不易,这颗贝壳是我目前为止收过最贵的一颗,价格大概在四位数。





这颗贝壳名为媚眼罗螺,来自加拉帕格斯,虽然背面看上去很普通,但如果将它翻转过来观察腹部,就会发现整个贝壳像是一只眼睛,围绕在周围的花纹也如同眼睛的睫毛。外国人称它为“犹太人的眼睛”,它所独有的古老外观与鲜艳腹部也共同呈现出属于“眼睛”的神秘。




这套来自美国的树蜗牛是我所有收藏中最古老的贝壳,大概采集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面的标签还写着它们的采集地与相关介绍。而现在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开始受到保护,部分产地还被划分成为森林公园,因此采集起来也不再容易。





不同于一般的双壳类贝壳,这颗三角蛤的内部带着些珍珠质地,外壳上遍布了许多细小的鳞片,且拥有着柔和又漂亮的色彩。比较有意思的是,它还有一副特别精细的“牙齿”,通常这类贝壳生存时两边是闭合在一起的,如果硬要拆开则很容易破坏掉其中的咬合式结构,但这枚贝壳却被保存得很完整。


从世界各处购入贝壳在如今看来已经变得很容易,唯一可能出现的困难都在于路途上,比如过海关时可能会被查,还有像是我过去从南非买过的一颗贝壳,因为运送路途十分遥远,中间一度无法查到任何相关信息,甚至一年半以后都快忘记它了才莫名其妙的收到,感觉也很奇妙。





这是一组来自秘鲁的蜗牛,除了这些色彩比较统一的,前几年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同种类却充斥着华丽花纹的变种。19世纪的时候探险家便在南美洲发现了这类带着特殊花纹的蜗牛,不过他们并没有进行采集,后来一百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看过这一物种,因此大部分爱好者甚至都没听说过。前几年市场里出现了几颗就立刻引发了爱好者们的哄抢,我记得有个朋友当时花六千多块购入了一颗,但现在当地的土著开始大量采集,这类蜗牛才算跌下“神坛”,我也趁机收入了好几颗。


集齐一套贝壳有时也很像拼凑一块拼图,因为某些种类里总有那么几颗极其罕见,即使花费几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碰到,于是拼图就永远地缺了一块。但我并不着急,如果将收藏贝壳看作是一种终身的爱好,那么几年的等待时间也不算什么,并且有时就算寻找到一两颗想要的种类,我也可能会因为不合适的品相与价格而放弃,或许求之不得与慢慢寻找的过程才是我真正乐在其中的原因。





编辑:xinyue

设计:Yui

图片均由XENOPHORA提供





Popsie
洞察时下新生活方式的女生媒体|集合关于“她”的延伸特写,同时也是你的线上知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