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可以在私信与评论里看到用“哥”来称呼我们的留言,但实则「东京大眼睛」幕后的我们,是两名女生,所有视频的拍摄剪辑与发布也都是由我们这个小小的二人团队完成。说来巧合,我与搭档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同去了日本,又恰好进了同一家公司,于是一起做一件各自都热爱的事情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东京大眼睛」就诞生于某天午餐时一场偶然的头脑风暴,我和搭档都很喜欢摄影与时尚,便索性做一个账号,以一名观察者的视角寻找在东京的新新人类。
「东京大眼睛」拍摄的视频片段
早前看《FRUiTS》这本记录着日本街头风格的“圣经”时,我们就深受过去人们自由穿着的启发,比如藏于服饰里充满巧思的叠穿与搭配方式,或是大胆又肆意的色彩使用及发型尝试。而对于用镜头捕捉并记录当下日本街头年轻人的我们来说,这些街道和行人在如今又呈现出全然不同的另一种状态——一种松弛却稍显紧绷的矛盾感。
东京某个下班后的傍晚
每个周五至周日的晚上,趁着各路时尚人士纷纷出现在街头,我们会根据当天的心情来到原宿、涩谷、代官山、下北泽、新宿或是中目黑等地。拍摄得久了,不同地区来往的行人也渐渐显露出不同之处,像是涩谷比较街头,晚上会出现许多下了班仍旧穿着西装前来喝酒的人,由于涩谷十字街很有名,这里也吸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中目黑和代官山之间只有一站的距离,其中汇聚了更为小资的人群;表参道临近原宿,也与南青山相隔不远,在这一带逛街的人大多精致,也是“潮人”最多的地方。总的来说,东京给人的松弛感仿佛带着一层精致的包装,相比之下,另一座城市大阪就显得更为舒适随意。
12月原宿街头年轻人的冬日穿搭
站在街头寻觅拍摄对象时,我和搭档不会特意去捕捉那些穿搭上有多么与众不同的人,而是会选择在人群中一眼望过去就立刻锁定的那类。⽇语⾥有⼀个词叫オーラ,TA可能衣着十分简单,但只是站在那里就诠释出一种气场,有时或许只是刚好靠在某个路灯下,又恰好被身后路过的⻋灯照耀,我们便立刻知道,就是这个⼈了。
时至今日在我们拍摄过的形形色色的人里,已经不记得按下快门的第一张照片是哪张了,但为「东京大眼睛」拍摄到的第一个人始终令我们印象深刻。刚开始做账号时,同为i人的我和搭档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便是主动上前与人交流,记得那是⼀个很酷的bobo头男⽣,我们在旁边犹豫了很久不敢上前搭话,结果他看到我们拿着相机⼀直盯着他看,突然就“飘”过来问,“你们是街拍摄影师吗”,很奇妙,他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拍摄对象,直到现在我们也⼀直保持联系,并时常在涩⾕偶遇。
「东京大眼睛」拍摄到的第一个人
——留bobo头的男生
街拍得久了,我们也因此遇到更多有意思的事与人。有一次我们联系了一位来自京都的弟弟,私信采访拍摄时他正要去东京站的电车内,但也飞速秒回说大概20分钟后到达约定地点,后来准点我们就看到一位风尘仆仆且拖着行李箱的男生笑呵呵的朝我们走来,一边走还一边悠悠地说“⼤丈夫!离新⼲线发⻋还有⼀个⼩时!“飞速采访拍摄完后他有惊无险地赶上了车,留下依旧有些感动的我们。
来自京都的弟弟
还有一次,我们在涩谷偶遇了一位“天菜”帅哥,我和搭档对视一眼刚想冲去街对面与他搭话,结果在这种关键时刻面前突然出现一位老熟人——我们在第一期采访的模特saeki,他带着自己的模特兄弟与我们进行了一番日式寒暄,以至于我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对面的帅哥离开。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很感谢saeki,与他成为朋友的同时,还介绍了许多自己的模特朋友给我们。
「东京大眼睛」采访的第一个人——模特saeki
除了拍摄对象给予的感动,我们还收获过来自同行的关怀。在表参道拍摄时我们遇到了一对同样在做街拍账号的夫妇,被他们抓住街拍过几次后就认识了,偶尔周末碰见也会打个招呼。后来有个周末东京下雪了,那天很冷,我们走在街上又碰见了这对夫妇,于是照例心照不宣地用眼神打了个招呼,准备离开时那名女士突然追上来递给我们两块巧克力饼干,还对我们说“这么冷的天辛苦了”,虽是很小的一个举动,但天气似乎也因此变得没那么冷了。
雨夜里的涩谷
将从日本街头拍摄的这些影像发布至「东京大眼睛」里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看,最感动的莫过于在账号后台收到了一位粉丝认真的留言,他说自己常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来看我们镜头里各式各样的人们,隔着屏幕从遥远地带感受到的生命力总能令他振奋。细细想来开启这个想法时我与搭档并未抱着要将其做得有多大的期待,甚至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收到这样的反馈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做的事被赋予了意义。
东京街头的女生们
开始做「东京大眼睛」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从前觉得街拍这件事好像任何人都能干,但看见大家的评论才发现原来我们也算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街拍风格。从超级i人到不自觉地适应了主动与人交流,一段段影像里也记录下我们各自的成长,而关于以后,我们期待和更多不同街头行人之间的相遇及互动,也下定了要将账号做得更好的决心。
借「东京大眼睛」看过时髦的日本街头年轻人后,POPSIE也将通过两双来自不同地方的眼睛,带你一览巴黎、上海的街头景象。
Winter Vandenbrink拍摄的街头图录中,更为直观传递的是来往行人最自然的情绪——放大的手部特写、因飘动稍显模糊的发丝以及定格于某个“慌乱”表情的人脸。Vandenbrink厌倦了早期职业生涯里过于摆拍的拍摄方式,并逐渐开始用自称为“镜头无意识”的方法捕捉那些毫无防备的年轻人。显然,正是因为这些略显随意的片段,巴黎街头被呈现出最真实的状态。
Winter Vandenbrink镜头里的巴黎街头
“我喜欢细节与特写镜头,因为它们能描绘出衣服和皮肤的清晰轮廓,这也许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年少时期因为不想戴眼镜,又不被允许佩戴隐形眼镜,因此我只能用拉近距离的方式来看清一件事物。”Vandenbrink解释道。一开始,他站在很远的地方并通过调节焦距来捕捉这些局部,到后来,以不被发现的旁观者身份进行拍摄在他看来变得有些“不诚实”,于是他越靠越近,“我喜欢站在街道中心,或者至少站在年轻人能看到且愿意接近我的地方。”距离的变化不只是物理上的,某种层面上看心理也是如此,或许也是在这样的缘故下,人们的情绪、动作都更直白坦荡地被展露出来。
Winter Vandenbrink式凸显细节的镜头
如果说「东京大眼睛」里拍摄的日本街道呈现出一种时髦的精致,那么Vandenbrink镜头里的巴黎年轻人则更为随意而慵懒—没有华丽繁复的服装配饰,没有忙着要赶路亦或是密切地与身边人交谈,而只是沉浸于当下的时刻与情景。
不同于以上两个将镜头对准年轻人的街头观察记录者,Leon Eckert的图片则涵盖了从年龄至职业层面都更为广泛的人群与随处可见的街头场景,这些影像未经刻意修饰,甚至可能只是走在路上时看到有趣的画面便立刻取出手机拍摄而成,却真实生动,让人不得不为它们停留下目光。
善于观察生活里各式情景的Leon Eckert实则是一名来自德国的程序员,他的镜头虽然稍显“随意”,却传递出许多细微的有趣之处,比如行人衣服上带有含义的文字、坐在父母自行车后背的小孩,或是路过的可爱猫狗,都成为街头场景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此以外,他还会为每一段影像附上一句适宜的旁白,上海街头的亲切感也随着这些图文跃然于脑海中。
“早上好,冰天快乐”
“好运大楼”
“四月的上海人上海猫”
编辑:xinyue
设计:Yui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