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虽饱受争议,但成长速度惊人,如今已出落得像模像样。2015年武鸣“撤县立区”,昔日的广西经济强县成为南宁城区之一。同一年,绸缪已久的南宁教育园区(武鸣大学城)启动建设。位于武鸣城区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总面积约31.26平方公里,分为东、西片区,可容纳25-30所高校入驻,规划2030年园区人口达到30万人。我了解到,武鸣大学城现有17所高校入驻,约15万师生,俨然基本成型,成长速度惊人。其中,东片区有9所高校,分别为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武鸣校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鸣校区)、广西民族职业学院(主校区)、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武鸣校区)、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武鸣校区)。
西片区有8所高校,包括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武鸣校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东盟校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东盟校区)、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东盟校区)、广西市场监督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里建校区)、广西经济职业学院(主校区)。它规划面积约34.4平方公里,约12所高校,20多万师生。回到南宁,西乡塘大学城约35所高校,现约20万师生。作为后起之秀,武鸣大学城成长至今,已经能和前辈们掰手腕了。单拎出硬件配置,它看着不错,但实际体验则是另一回事。说实话,当我下了高速,第一眼看到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都要忍不住夸一句“真漂亮啊”。它建筑恢弘,占地超千亩,发挥空间大。有医科大打头阵,让我对接下来的武鸣大学城之旅充满了期待。这里的高校,绝大多数又大又漂亮,学生校园里穿行需要自行车代步。但真正置身其中,我发现,与其说它是“大学城”,不如说是把高校散落在县城里。首先,武鸣区非常的大,约3389平方公里,几乎是江南+西乡塘+良庆城区之和,常住人口约70多万,用“地广人稀”来形容都不为过。再者,这里没有CBD,高楼大厦、大型商场较少,城区面貌和“县城”并无二致。
换而言之,武鸣虽然撤县改区了,但城建面貌仍有待提高。
偌大的城区,17所高校占地不过约百分之一,还分东、西片区布局。这就显得高校彼此之间又远又分散。举个例子,从东片区南宁师范大学到西片区广西民族大学(武鸣校区),两者相距差不多15公里,且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居然分区运行,中途还得打车换交通工具。换而言之,我以为的大学城是广州大学城这般,各大高校集中在一个岛上,像石榴籽一样紧挨。当然,一个城区有17所高校,“含校量”已经很高了。只不过环境有点过于旷野,离南宁主城区30多公里,坐大巴得一个多小时才到。南宁北站到南宁东站高铁半个小时,但一天只有1趟,还是非黄金时段的下午/晚上车次。总之,整个逛完后,我想我找到了武鸣大学城为何饱受争议的答案。复盘来看,当初选择武鸣建大学城,颇有些时也命也的意味。其实,早在2002年,南宁就规划了五合大学城,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比广州大学城(2003年)、昆明呈贡大学城(2005年)还要超前。但实际兑现时,受限于征地、南宁及广西经济实力一般等原因,五合大学后劲不足,进驻高校不到10所,与预期有差距。彼时10年过去,广州大学城等已形成,虹吸人才。全国人口红利时代迸发,广西扩建高校刻不容缓,同时地价也水涨船高。武鸣大学城2015年开建,已经有点迟了,但也是各方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据说,当初选择武鸣建大学城经过两年的调研和咨询十几个校方的意见,大家一致认同。一则,武鸣2004年引入的里建华侨投资区,于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汇、统一、珠江、李宁、麦斯鞋厂、比亚迪等企业纷纷落户,有产业基础。或许你会问为何不选择五象南呢?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我想象中的画面是,学生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毕业后地方提供就业岗位,继而实现人口增长,进一步刺激经济,迈入正向循环。武鸣大学城有15万师生,如此庞大的人口,所迸发出的能级,足以让人流口水。必须承认,武鸣经济薄弱,哪怕有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根本吃不下如此庞大的人口利好 ,流失大部分几乎是必然。但主城区和武鸣区隔着30多公里,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不像西乡塘大学城在老城区,很多外地学生在南宁读书,培养了自己的圈子,有情怀在,很多人愿意留下来。归根结底,还得是先高质量发展武鸣区,把武鸣的实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巩固,提高武鸣的城建面貌,才可以与武鸣大学城形成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