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大学之道》)
材料二: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②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三:
(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③,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④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桓叔:韩氏的始祖,晋穆侯之子,名成师,谥号桓,排行为叔。③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④於邑:愤懑之意。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而修武之A德B可以免C于难D而离桓之E罪F以亡G于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致,获得,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意思不同。
B.居,囤积,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的“居”意思相同。
C.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耻,以……为耻,与《兼爱》中“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的“利”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宣子认为自己徒有官位虚名,却没有一点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因此而发愁,所以当叔向祝贺他时,韩宣子感到疑惑。
B.叔向认为韩宣子像栾武子那样清贫,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才祝贺。假如韩宣子不忧虑德行,而只为财物发愁,那叔向会表示哀悼。
C.材料三中王充自认为淡泊名利,不贪富贵。他在文中引用孔子和舜的例子,主要是为了支持他自己对于名利看法的论证。
D.王充认为人应该注重德行和名声,而不是担忧爵位官职是否尊贵,应做到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4分)
(2)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4分)
14.三则材料都和“修身”有关,但各自侧重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B D 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参考标点: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11.【答案】B(3分)
【解析】“居域中之大”的“居”是“位于、处于”的意思。A项,获得/达到。D项,以……为耻,意动用法/使……获益,使动用法。
12.【答案】A(3分)
【解析】“却没有一点财产”错误,原文是“而无其实”,意思是“没有与正卿身份相匹配的财产”。
13.【答案】(1)我韩起将要灭亡之际,靠您保全了我,这不是我韩起一个人敢单独承受的,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赐。(“赖”“存”“专”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世人能识别善良,那么即使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仍然是显贵的;如果不能辨别好坏,那么即使地位再高,也仍然是耻辱的。(“犹”“显”“虽”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和句子结构的调整,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1)“赖”译为“依赖、依靠”;“存”译为“保存、保全”;“专”译为“单独”。(2)“犹”译为“仍然”;“显”译为“显贵”;“虽”译为“即使”。
14.【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②材料二侧重于“安贫修德”;③材料三侧重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三则材料都与“修身”有关,但各自侧重不同。材料一侧重于“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安贫修德”;材料三侧重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材料二: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韩宣子说:“我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他的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但他能宣扬德行,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依靠这点治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传到他儿子桓子,骄傲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任意妄为,借贷牟利囤积财物,本应遭到祸难,然而依赖他父亲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到了怀子,改变了桓子的行为,发扬武子的美德,本可以凭此免除祸难,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去了。如今您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您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向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韩宣子下拜叩头,说:“我韩起将要灭亡之际,靠您保全了我,这不是我韩起一个人敢单独承受的,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赐。”
材料三:
王充的性情淡泊,不贪图富贵。当被上司了解、破格提拔的时候,不为官大而高兴。当不被上司了解、被降职罢官受压抑的时候,也不为职位低而怨恨。几次担任县里的小吏,也没有挑选逃避。有人说:“你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喜欢结交趣味相投的人,做官也不计较地位,这样玷污了你的节操败坏了你的品行,世人向你学习什么呢?”王充回答说:值得学习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孔子做官,什么也不逃避。当他做乘田、委吏的时候,没有愤懑之意;当他做司空、相国的时候,也没有欢乐的样子。舜在历山耕种,就像要那样过一辈子;等到他继承了尧的天下,又像是本来就该这样似的。人应该担忧德行上的不足,而不应担心爵位不尊贵;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而不应羞耻于官职得不到提升。如果世人能识别善良,那么即使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仍然是显贵的;如果不能辨别好坏,那么即使地位再高,也仍然是耻辱的。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