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买工商银行吗?

职场   2025-01-01 18:18   广东  
👋你又来看我了啊


1

险资相继举牌银行股。

比如平安人寿举牌工商H,持股比例由原来的14.94%增长至15%;

比如中国平安同时举牌工商H和建设H,前者持股比例由14.99%增长至15.11%;后者持股比例由4.97%增长至5%。

其一就是无风险利率大幅度下行。

比如过去一年时间里,或许牛市是有分歧的,但债市,绝对是统一的共识,就是债牛。


如果你是在去年元旦后买入24特国01,那你每张国债的价格将由原来的100元/张,上涨至113.02元/张。

但这也意味着,当下的国债利息收益,由最初的2.5%降至1.7%。

并且对于未来的预期,目前普遍的共识是国内将会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甚至有可能在现阶段基础上,继续降息。

有分歧点吗?

有。

现在所处的阶段是“低利率+印钞+低通胀”。

三者同时存在必然有一个是错误的。

目前从资金面上来讲,低利率达成了共识。

印钞是否真实存在,半信半疑。

对于低通胀来说,分歧点在于何时扭转,由低变为高。

而无风险收益率也代表着整个社会的资产回报率。

在过去的经验中,债牛,就意味着股灾;股牛,就意味着,债灾。

但这一次,股市和债市基本走出了同样的东北向。

这说明在本轮行情,是银行存款的博弈。

有些去了股市,有些选择了债市。

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寻找稳定的资产回报率。

债市固然稳定,但上涨是有幅度的,空间有限,无法持续,买到一定程度就是横盘。

股市没有上限,但也没有下限,但相比于放银行,资金必然要做出选择。

那以作为高股息代表的银行,首当其冲。


2

追求整体的资产回报率,就得追求稳。

稳就意味着不会出现退市的可能性。

然后在此之上,高额派息。

国内四大行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在2024年的市场中,斩获收益的头筹。


2024年全年,银行板块上涨34%。

在过去的投资生涯中,我仅在18年前后才见过银行的力量。

但那会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银行的上涨幅度绝对是输于其他板块。

这恰恰说明了,在未来的预期中,资金的风险偏好极具下降。

类似于银行这类的高股息资产,将会被更多的资金拥抱起来。

吴晓波在跨年演讲里聊到,2025年五大好资产。

一是A股ETF,二是黄金,三是高股息。

除了ETF,其他观点我基本认同。

但这里对于银行板块的高股息就引申出了一个问题:还能买吗?

在所有形成螺旋式上涨的股票中,都会产生大幅度的情绪溢价。

就像甩出的蚝油一样,想停都停不下来。

可是作为个人投资者,这种由情绪引起的股价变动方式,是短暂的。

长期稳定的盈利方式,就得老老实实回到估值,回到基本面。

不要把投资,从理财,变成了赌博。

项羽只需要败掉乌江那一场战役,他毕生的努力就化为乌有。

究其根本,唯有常识。


3

以工商银行为例。

先看PB(市净率),大A工行的PB当下是0.69。

意思就是当前的市值只有公司净资产的69%。

而在最近的十年中,PB最低的时候大概出现在2022年11月。


当年对应的股价就是3.4元/股。

在这个位置买入就是给工行的整体净资产打了半折。


但是回看股价,相信当时在这个位置上,多数人依旧不敢重仓。

所以判断一个公司是否足够便宜,看的并不是股价的高低。

而现在的0.69PB,依然低于历史上的多数时刻。

这说明过去十多年,公司股价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的净资产得到了增长,而非单纯的市场估值。

因此,我们看第二个数据——过去10年的净利润。


10年,从2013年的2629.65亿,增长到2023年的3651.16亿。

平均下来就是每年牛逼个10%。

但是后面这几年体积庞大了,增长相对困难些,未来预计就2%左右的增长。

但今年又比较特殊,前三季度几乎没啥增长,我更倾向于24年与23年持平甚至微跌。

再看股息。

公司已上市18年,分红融资比为1394.28%。

个股累计募资3次,募资金额为1051.88亿元。

其中首发1次,募资额466.44亿元,已实施配股1次,募资额336.74亿元,发行可转债1次,募资额248.70亿元。

累计已实施分红19次,分红金额为1.47万亿元。

当前涨到近7元/股,股息率还有4%以上。

按照以上的数值。

假设未来三年维持当下分红水平,我们取一个中间值,每年派息0.3元/股。

每年年累计除权0.3元/股。

从9月份低估的5.45涨到当前6.92,两个数字相减得出1.47元。

也就是说本轮行情上涨,大概透支的就是未来五年的行情(1.47÷0.3)。

我们再看一个指标。

PE。


当下估值给了6.77倍,高于历史百分位中的5.5倍估值。

总体上看,保持谨慎。

毕竟股东人数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最后

当前工行的股价已经突破了历史新高。

就像过去的茅子。

向上没有了参照物,一马平川;

向下距离支撑位相去甚远,风险甚大。


哪怕是在这种极短线的小周期博弈中,也不是一笔太好的买卖。

向下和向上的概率几乎五五开。

当然后续怎么走,还会不会创新高,我们都不得而知。

价格无法预测。

股票疯狂起来的时候,你我都只能剩下感叹。

但是这里给出的信号是,低估高息的优质资产,未来会越来越被资金青睐。

银行不过是提前打了个样。

而这,也给所有投资者提了个醒,如果你的持仓成本足够便宜,那不管工商银行涨到什么样的位置。

你都无需卖。

除非它透支了你十年的股息。

毕竟我们都忽略了一个点,那就是用当下的股息去计算你过往早期的持仓成本,那股息率就远远不止4%。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也是吃息佬最大的持股优势。




领券扫码加入吃息佬的知识星球

请叫我九五后
一个98年有亿点帅气的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