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来看我了啊
1
人民日报新文章,里面最经典的一句:中国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吃劲的时候更需要稳住劲。当不得“疯牛”,要当“慢牛”。
似乎暗有所指。毕竟做金融投资的,疯牛、慢牛这些词汇都是和股市有有关。
写文章的人不会不知道。
那坎是什么?
一是外面很乱,导致我们这边很差;
二是大家没有动力去消费,导致内部动力不足;
三是企业做生意很难,生产出来的货卖不出去;
四是自己内部有些问题,比如地方债务、基层CZ、失业率升高等等。
想让操盘手承认问题是很难的,毕竟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脸面比命还要大。
所以解决问题最常用的手法是:用XS主义去解决GL主义。
这次能以官方身份讲述问题,直视问题,也算得上是边际改善。
那解决的方案是啥?
文中第三部分就是对近期出台的ZC做了一个总结。
重点是四句话(毕竟11哥当年还是参加过统考,在单位里面上过班):
一是“一揽子增量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很强针对性”;
二是“一揽子增量政策既注重解决当下突出矛盾和问题,又着眼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逻辑性”;
三是“一揽子增量政策坚持系统施策、长短结合,充分体现系统性”;
四是“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加快推出,发挥着引领作用”。
这四句话很关键,呈渐进式肯定了这段时间的一系列ZC。
大家可以细细品读。
最后第四句话最为重要,说明未来会有更有效的手段推出。
结合国际局势,这种做法也告别了过去那种“打一炮就哑火”的做法。
某种程度上,这是在遵循“市场规律”。
毕竟在一个不尊重“市场经济”的地方,这次实属难得,那接下来财爸、央妈、村长干活相对来说,会轻松一点。
起码操盘手是认同了的。
2
但是“慢牛”行情,一定是“一厢情愿”。
看似推出了很多有效措施,但长期来看,治标不治本。
疯牛和慢牛,一字之差。
但也是“本土特色”。
解决疯牛行情,还需操盘手自己意识到市场的本质是什么。
不要低估对手,同样,也不要高估自己。
那我们自己是个什么情况呢?
那先提示一个点——5%的GDP增速。
然后我们现在来分析一篇新的文章——《余永定:如何看待一揽子增量政策?》。
(原文可以私信我,找我要)
该文为余永定在新经济学家智库闭门研讨会上的发言节选。
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孙冶方经济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至“十五五”国家规划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全国政协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
够红,够权威。
为什么要在今年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因为实现于此,就等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那之后的消费、股市、楼市才有想象力。
而对于外资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L型状态,不可能一下子就企稳。
所以说如果今年完成了5%,那我们的经济回温,就不是反弹,而是反转,顺带给老外一耳光。
所以你从这个L型的理论上进行延展,很难想象在没有制度完善的前提下,会有慢牛。
其次,关于上周五的10W亿化债政策,按照市场预期,理应还有一个2W亿的消费刺激。
这也衍生出了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消费到底能不能刺激经济发展”、“为什么印刷出的钱不直接发给老百姓用以消费”。
对于此类问题,余教授给了我一个清晰的答案。
经济的发展,分为短期和长期。
在短期中,消费之所以能带来经济的发展,其大前提是,我们的有效需求不足,或者说我们的总需求不足的前提下,消费才能拉动经济。
什么意思?
就是你现在一天要吃1斤大米,但你实际上每天只能吃到半斤。
那基于这种情况,印钱发你手上,就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但在长期中,消费刺激,就无法拉动经济。
余教授举了个例子,你产了100斤粮食,你消费了100斤粮食,第二天是不会有增长的。
所以从长期来讲,并不存在着消费驱动的问题。
但是你产了100斤粮食,留了80斤,用剩下的20斤进行明年的投资,那就是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非消费。
并且消费也是个很复杂的命题,中间有很多变量要结合来看,比如一贯以为的,就是收入上涨了,那消费自然而然就上涨了。
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因为所处消费水平不一样,导致消费的结果也不一样。
富人愿意消费的,穷人消费不起。
穷人愿意消费的,富人可能看不起。
还有就是,单纯的发钱肯定拉动不了消费,因为你可能发了钱,他转头就存入了银行。
这里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没有通过发钱去解决现在的经济难题。
第三,化债到底能不能刺激到经济。
余教授非常有水平,他在化债ZC未有落地的时候,他说:考虑到1到8月份的表现,为了实现5%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幅需要更高。政府今年从财政预算所提供的资金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机构算是8万亿,有的算是10万亿。原来我算大概是不超过6万亿,现在来看可能是超过10万亿。
最终在ZC公布后,化债金额是4+6。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新旧债务的转换,不属于增量政策(包括我)。
那我们看看余教授是怎么说的。
思路很简单。
通过化债,让地方财政松绑,然后地方通过国债的形式拿到增量资金,然后进行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那这里又要明确一些概念了。
什么是基建?
中国基建是否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了?
在商业上没有回报的,但是对社会有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基建。
另外他还提到,事实上,我们不少省份的基建有相当多的回报。
在这里,如果当下持有公用事业股票的朋友们,可以大胆的做一个吃息佬。
这种思维,就是典型的,立足于无,希望是有。
看起来不赚钱,但把这事给做了,还他娘的赚钱了。
这点上,我们翻看很多公用事业股票其实都能得到很好的验证,包括今年的三季度,很多公司归母净利润都是超预期的。
针对第二个问题,余教授旗帜鲜明的说中国目前基建投资饱和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那些城中村改造、旧住宅改造、教育、医疗、养老、循环经济建设等等领域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是难以估量的。
他还说我们现在有很多断头路,这些路修好都能拉动经济增长。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广州新塘附近的那条断头路,如果广州再搞一搞这些项目,那GDP拉一拉也不是难事。
3
一搞基建,二去化债。
前者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后者给地方减负,让地方债务松绑,拿更多钱投资基建。
那经济的第三点,就是稳住房地产。
稳定房地产也需要花钱。
所以结合化债的手段,也能明白当下的化债,还是具备了相当大的刺激力度。
除此以外,余教授还谈到赤字率的问题。
在他眼里我们的杠杆用得还太少了,他的观点也印证了上周五发布会财爸说“未来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的说法。
关于举债是否合适,余教授不仅给了观点,还给了充足的数据加以佐证,大家后面可以自行去查看原文。
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
该篇文章用一个官方的文章+一个大佬的文章对当下的热点ZC做了进一步说明。
我在上一篇专门写化债的文章——《大A和10万亿化债》,大家不理解的可以翻一翻。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总有办法让10块钱一碗面变成100元一碗,然后彻底解决当下经济难题。
另外具体到A股投资上。
我还是那句话。
这个市场有两种人,一种人盯着价格做交易。
另外一种人盯着股数做股票。
两种打法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本身是个吃息佬,做A股这么久一直都是以股数为锚。
所以我是非常欢迎股票下跌的,这样子不管是做波动还是现金买入,都能让我购买更多的股数。
只要公司拥有持续的派息能力,股息率保持在每年股价的6%左右,那股价越跌性价比越高。
当然,这种打法赚钱就没有那么快,不会动不动就市值翻倍。
盯着股价做,当然可能赚到钱,只是觉得那种能力远超自己,所以就只能实打实做个吃息佬。
吃息佬这套打法在下个月我会开个知识星球,把方法论全部写进去,涵盖“价值选股”、“波动降本”、“趋势择时”、“估值定仓”四大板块,感兴趣的到时候可以留意下我的文章,或者加我VX看我朋友圈,然后加入进来。
今天就聊这么多了。
下课。
(本人不会给读者推荐任何股票,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这里只讲方法论+公司分析,伸手党希望来此抄作业那最好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