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沟通1次,5次心理咨询白做

情感   其他   2024-12-28 20:02   河北  


糖丸儿:小绿你好,我最近发现自己做完几次心理咨询后,都觉得世界变美好了,我的心情也能平缓下来,对生活又充满希望。然而,只要一回家,跟父母交流一下,我的火气又会蹭蹭上涨,感觉几次咨询都白做了,世界又颓圮下来了。

小绿你好糖丸儿,听上去在进行几次心理咨询后,糖丸儿的状态会有所好转,但回到了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之中,是这样吗?

糖丸儿:是啊,为什么明明感觉自己已经调整好了,但是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却又恢复原样?这是不是说明咨询没有效果呢?还是有其Ta什么原因?我该怎么办呢?

小绿:我能感受到糖丸儿对这种反反复复的状态有很多困惑和疑问,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让我们找一位专业心理咨询师来解答一下这些困惑和疑问,你觉得可以吗?

糖丸儿:好呀。





小绿正云咨询师你好,最近有糖丸儿反映在做完几次咨询后,感觉自己状态好转,心情平缓,世界也变美好,对生活充满希望。但是,只要回家跟父母交流后,又会火气蹭蹭上涨,感觉前面的几次咨询都白做了,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正云咨询师:你好小绿,糖丸儿反映的这种情况还蛮常见的,有些糖丸儿是回家跟父母交流后感觉被“打回原形”,也有一些糖丸儿是跟爱人或其Ta特定环境中的人交流后感觉状态变糟。因此,每一位糖丸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不能一概而论,总体而言,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原来互动模式中的感受被重新唤起
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家庭成员之间都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可能是以忽视甚至伤害某些家庭成员为代价的,例如父母习惯性打压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不明就里对孩子说教……都可能导致孩子一听到这些话就会感到难过、烦躁、愤怒等。即使在成年后,孩子再次身处这样的环境,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沟通方式(被打压、说教等),可能会再次唤醒小时候听到这些时熟悉的感受。

举个例子:

父母从小就对糖丸儿有极高的期望,当糖丸儿很努力考了第二名,高高兴兴回到家,父母的反应却是“这有什么好高兴的,又没考第一”,这不但无视和否定了糖丸儿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还可能在糖丸儿心中种下“只有做到最好,自己才是好的,才值得被爱”的观念。长此以往,糖丸儿可能会为了“做到最好”疲惫不堪(例如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等)而走进咨询室。

在经过数次咨询后,糖丸儿逐渐意识到“即使不是‘第一名’,自己也是好的,值得被爱的”。当再次回家后,父母“好心”叮嘱:“你要跟领导同事们搞好关系,工作好几年了连个领导都没当上,遇到事情先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想当年我工作三年就……”那种熟悉的被忽视、被否定的感觉又回来了,“如果不能成为最好的,我就很糟糕”。

2 与父母的成长步调出现不一致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很多冲突矛盾可能源自于父母用旧有的经验与子女对话,并据此参与、甚至干涉子女的生活,然而Ta们忽视了旧有经验并不总是与子女当下的情况适配。Ta们曾经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其时代特殊性,现在的技术进步与革新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发展等方面发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因此两代人对世界理解的步调出现不一致,会导致冲突的出现。此外,通过咨询,糖丸儿对自己的状态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领悟,在觉知上“领先一步”,但父母的状态仍是“原地踏步”。这种成长步调和观念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冲突再次出现。

如上文事例中,父母拿过去的工作经验指导糖丸儿当下的工作,并拿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企业的晋升速度进行对比;糖丸儿已经意识到“无论如何自己都是好的”,而父母还停留在在“唯结果论”,显然双方在各方面的成长步调已不一致。

3 “知道父母怎么了”却无力改变
通过心理咨询,糖丸儿们可能开始了解父母为何如此,例如父母在家庭中的互动模式可能是一种代际传承(祖辈是如此互动的,父母形成了与祖辈们一样的互动模式),父母面临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造就了Ta们现在的处事方式和性格特点等等。然而尽管了解了父母为何如此,糖丸儿们依旧无法改变现状,处于“道理都懂,但依旧无计可施”的状态之中,这可能会加重与父母相处时的无力感和绝望感。
                
4 自我改变是一个过程
自我改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现在的状态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样,因此改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自我改变的过程可能会出现痛苦反复,但那些反复的时刻,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失败,而是勇气的证明,我们已经走在改变和成长的道路上



小绿:原来有这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糖丸儿们跟父母交流后感觉变糟糕啊,看来改变的过程真是道阻且长呢。正云咨询师,那糖丸儿们出现回到原来的环境感心理咨询都白做了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

正云咨询师:是的小绿,与父母沟通是一件极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事,但请记住,在糖丸儿们走进咨询室那一刻起,改变就已经在进行中了;糖丸儿们在咨询过程中体验到的“世界变美好”、“生活充满希望”会唤醒其内在力量,这也是改变的重要一环;可以肯定地说,前面的心理咨询并没有白做。因此,当糖丸儿们感觉回到原来的环境被“打回原形”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

1 看到并肯定自己的改变和成长
在咨询过程中,从“感觉良好”到“打回原形”这两种状态的反复,会让人产生无力感,好像先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甚至产生想要放弃的想法。然而,这一路走来,每一位糖丸儿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勇气去面对痛苦,进行自我成长,这些都是值得被看见、被肯定的。

这种时候糖丸儿们或许可以问一下自己“真的完全‘打回原形’了吗?”“跟之前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吗?例如愤怒的强度有变化吗?持续的时间有变化吗?”还可以觉察一下“我做了什么让自己恢复平静?”……看见自己与原来的不同,看见自己已经生长出来的力量,你以后的生活走向,不是由原来的环境所决定,而是由现在的你决定

2 接纳父母的局限性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经历,有自己特定的人生课题。正如前文所述,父母有Ta们特有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这些可能会限制Ta们做出与我们当下所处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决策。


因此,我们也需要看到并接纳父母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认可或容忍Ta们的行为,也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自己需求、牺牲自己的幸福;而是承认父母的局限性,把父母的责任交还给Ta们自己;学会放手,让父母有机会成长和改变,也给自己更多平和的内心空间。

3 尝试调整沟通策略
有时我们在进行心理咨询后,开始慢慢了解父母一些所作所为背后的原因,会自然而然产生想要“纠正”Ta们的动机,于是双方陷入互相说服和争辩的漩涡。针对与父母交流时感受到的安全性和包容性不同,糖丸儿们可以尝试调整不同的沟通策略:

(1)与父母进行开放而真诚的沟通,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也倾听Ta们的观点,双方互相妥协,共同达成解决方案。

(2)尝试从父母的角度理解Ta们的行为和决定,不要试图以“为Ta们好”的名义去改变Ta们。

(3)适当“妥协敷衍”,话,顺着Ta们的话说,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4)拒做情绪垃圾桶(例如听听就罢,烦事儿不往心里搁)。

 4 保持距离,也是一种选择
与父母适当保持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也是一种选择。当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减少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时,也要逐步退出对Ta们生活的干涉,同时鼓励Ta们去拓展和探索属于Ta们的生活方式,把Ta们的生活交到Ta们自己手上,例如上老年大学,发展人际关系,以及参与其Ta社会活动等。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有助于与父母保持健康的亲子关系。如果与父母保持适当的距离,引发糖丸儿们一些心理感受(例如内疚、不安等),可以与你的咨询师进行讨论。

很多糖丸儿在长期的咨询中,可能会遇见这样的「挫折」:本来感觉已经在逐渐变好,结果遇到了某个刺激事件,又再次陷入曾经感到崩溃的处境里,在这个情况下,可能会对过往努力的成效感到挫败,会困惑为何自己还没有彻底好起来,会怀疑到底咨询是不是有效的……

因「低谷期」的重现,暂时对改变缺乏希望,是很正常的。从很多咨询的历程看,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很重要的改变契机——重现,是因为很多「质的改变」需要「量的积累」,而每次重现,也给我们机会学习以更好的方式应对过去的困难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对我们求助议题擅长,且对问题改变的历程有专业视角的咨询师,那么,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应对改变过程的反复,并最终获得更持久的成长。这也是安慰记很看重咨询师擅长议题标记的原因,糖丸儿们可根据咨询师介绍名片的「议题标签」,来选择更可能帮到自己的专业咨询师~

安慰记致力于提供「专业&有用」的咨询服务。如果你有咨询的需要,可以使用下方二维码预约。安慰记一直在大后方Zhào着你!





👇请点击下方文字,点进该咨询师的文章哦~

心理咨询可以做一辈子吗?想到和咨询师会分离很难受怎么办?

每次咨询前都觉得很有压力,这正常吗?

心理咨询真的有用吗?


策划:心理咨询师吴思淇
监制:安慰记店长王瑞
编辑:tianQ




后台私信回复「指南」
可以获得一份心理咨询使用指南哦~


糖丸儿们及时星标🌟安慰记哦

不然就和安慰记失联啦!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安慰记咨询小程序

安慰记心理
一个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