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这件小事儿
盐都区实验幼儿园小四班
看见·汗
九月初,天气还十分炎热,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一会就汗流浃背。“老师,我好热!”“老师,我流了好多汗。”......孩子的话引起老师的关注,小班幼儿身体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比成人更容易出汗,为了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处理出汗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一场有关于“汗”的探索之旅就此开启......
认识·汗
01 哪些部位会出汗?
涵涵指了指桐桐的脑袋说:“这里有汗,脑袋流汗了”。
景程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我的头发都湿了,出了很多汗”。
牛牛抬头摸了摸脖子大声说道:“脖子这儿也有汗”,又指了指同伴的后背说:“后背颜色都变了”。
大牛则摊开手心说:“我的手心也有汗”。
02 什么时候会流汗?
依依:有太阳会流汗。
大牛:对呀,天气很热的时候。
皓皓:我们一出去玩就会流汗。
......
03 汗长什么样?
涵涵:汗跟水看起来差不多。
桐桐:汗就像水一样。
铭扬:我的汗是咸咸的。
桐桐:我尝过,汗是咸咸的。
为了让孩子对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告诉孩子:“其实出汗是一种保护身体的方式。当我们觉得很热的时候,身体就会通过出汗来降温,让我们感觉更舒服。”
教师的话:
通过孩子们的感知、观察与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对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察觉到人体多个不同部位都会出汗,知道了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出汗的反应,也认识到汗从外观上与水相似且具有咸味。这种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探索活动,不但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身体奥秘的探究热情与好奇心。
应对·汗
睿睿:出汗了要洗澡,洗过澡就舒服了。
大牛:把湿衣服换掉,杨老师就给我换过。
月月:把汗擦掉。
丢丢:把汗巾抽掉。
桐桐:还要喝水,老师经常让我们喝水。
我们对孩子们的各种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出汗时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通过擦汗、换汗巾或者换衣服等方式让孩子们的身体保持干爽。出汗后,注意要通过喝水将流走的水分补充起来,回家可以洗一个热水澡把皮肤产生的脏东西洗干净。
教师的话:
孩子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积累了一些应对汗水的方法。在幼儿园汗巾的使用会给孩子们提供极大的方便,开学初老师就向家长介绍了汗巾的作用,汗巾——看似简单的小物件,实则蕴含着很多教育价值和健康观念。
01 什么时候垫汗巾?
橙子:在家里来的时候。
雨欣:出去玩的时候。
宸宸:出汗的时候,衣服就不湿了。
通过交流,发现孩子们能知道游戏前要垫好汗巾防止出汗弄湿衣服。这表明孩子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感知能力以及生活常识。
02 如何垫汗巾?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汗巾分为大头、小头两个部分,一般小头上还有漂亮的图案。
那如何垫汗巾呢?
陈老师向孩子们演示垫汗巾的方法:小头要留在外部,就像一个小尾巴,然后让图案朝上,将汗巾从上往下塞,最后在后背轻轻整理整齐。通过观察学习之后,孩子们纷纷拿出干净汗巾请同伴帮忙尝试垫汗巾,在这次的尝试中,有的塞的皱皱的,有的只塞了一半......
为了激发孩子持续不断的尝试,我们精心选用了一首极具情节且充满童趣的儿歌——《垫汗巾》,让孩子尝试通过儿歌来学会正确地垫汗巾。“汗巾就像一个小滑梯,我们让小头朝上,将有图案的一面贴着小朋友的背,就像给背穿上一件漂亮衣服,然后轻轻贴着后背从下往上滑,最后将圆圆的一头轻轻拉出来就垫好啦”,老师边示范边念:“小汗巾,手中拿,贴着后背向上滑。上边拉,下边扯,小小后背保护啦!”。这次尝试中果然有孩子成功啦。
教师的话:
小班孩子手眼协调能力还未发育完全,这就意味着他们在许多精细动作上不能用成人化的方式完成,在最初的垫汗巾活动中,孩子们需要从上往下塞入汗巾,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在调整策略后,老师选择了适合孩子的方法进行分解示范,还加入了有趣的儿歌辅助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他们嘴里念叨着儿歌,小手也跟着儿歌里描述的动作尝试着。尽管他们的动作仍然有些拖拉、不够精准,可是明显能够看出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03 汗巾收纳袋
孩子们逐渐习惯了使用汗巾。早上来园时,家长和孩子都能配合做好佩戴汗巾的工作,运动后孩子们也能熟练的拿出汗巾请老师、同伴更换,但这个时间段也成了我们班最混乱的时候,孩子们同时到书包里拿汗巾,既耽误时间又不方便。这时原小班老师提醒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汗巾收纳袋。对呀!孩子们统一到一个地方拿取,避免频繁打开柜子和书包既高效又实用。于是,我们班级讨论后创设了汗巾收纳袋,还在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请家长提醒孩子每天将干净汗巾放在书包侧边口袋,便于孩子入园时就完成汗巾存放,方便更换。
基于上次的经验,我们也通过儿歌帮助孩子掌握了整理汗巾的方法,“卷卷卷,卷春卷,卷卷卷,卷春卷,卷好春卷碰一碰,春卷放入袋子里。”
每天来园时,孩子们都会利用这个有趣的儿歌进行整理,慢慢的,孩子们从最初的歪歪扭扭变成又快又好。
04 汗巾不见了
这段时间,小四班的群里,经常会出现失物招领。
家长:老师,我们家汗巾没有了。
家长:老师,我家已经2个汗巾没带回来了。
老师:这是谁的汗巾?
针对小班初期经常发生的情况,我们和孩子一起做了以下尝试。
认识汗巾标志
和孩子坐下来一起仔细观察自己汗巾上的特殊标志。有的汗巾是小动物的标志,有的是带有特殊形状的。还有的小汗巾上绣上了自己独特的标志。我们请孩子将自己的汗巾展示给小朋友看,让他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汗巾都有一定的印象。
做好姓名标记
虽然认识汗巾标志有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有些汗巾难以区分,所以,我们也会在群中提醒家长做好姓名标记。
教师的话:
孩子们每天来园后将汗巾放在汗巾袋里,群里关于汗巾丢失的消息越来越少了,孩子们也逐渐养成关注自己汗巾标志和姓名标志的习惯,每次拿取汗巾的时候都会先确认,大大减少了汗巾丢失或者混淆的情况,孩子们对自己物品的管理也更加有序了。
05 脏汗巾放哪里?
之前的户外活动都是由老师或者幼儿自己抽出湿汗巾,脏的汗巾老师会将其放在一个篮子里,放学时由老师分发至每个人的书包里带回去清洗。我们想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自己科学的收纳脏汗巾呢?
这天晚上我们几位老师就脏汗巾的收纳问题进行了讨论:
平平:是不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将湿的汗巾晾在外面,这样吹干了再带回去洗更卫生。
陈老师:我们每天都是老师分发汗巾,太麻烦了,应该让他们自己收纳。
杨老师:对,自己收纳还是要考虑到放到统一的地方,也便于管理。
陈老师:其实可以再做一个脏汗巾存放处,每天及时带回家消毒清洗。
平平:是的,脏汗巾存放,孩子们自己放,自己收,每天带回及时清洗就行。
于是我们又创设了脏汗巾存放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们能自己将脏汗巾抽取后放到脏汗巾袋,放学时再放进自己书包侧边。他们的进步非常显著,学会区分干净和脏的汗巾。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能主动将脏汗巾卷起来放在脏汗巾袋里,放学收拾书包时也能准确找到自己的脏汗巾放入侧边口袋。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课程感悟
在幼儿入学初期,家长们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便是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涵盖了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有关于出汗的小事,却往往能体现班级保育、教育工作的质量。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了汗、掌握了出汗后的处理方法,以及一系列有关汗巾的使用和管理的方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己的基本方法,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在课程开展中,我们始终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编 辑:小四班教师
一审校:陈亚平
二审校:张 艳
三审校:杨 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