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关注我们!
为您朗读
《郭林日记》
1972年12月24日—29日
(注:日记正文请听朗读音频。)
○
郭林新气功经典回味
郭林老师如是说
○
○
......
386号李昕东是个27岁的青年,
几年前因肠胃不好,
长时间的慢性痢病,
在309医院冶疗的时候
曾在医院配合气功治疗,
那时是一起过三关的。
初练松静,又练意守和调息。
练功的第一天就是意守中丹田,
同时调整呼吸。
他因急于早日治好,
也就强迫入静和意守。
后来病不便没有好,
反而愈来愈重了。
......
”这是你理会错了原因。
我给你说按摩对你的病是最适合的,
指的是气功的穴位按摩、软功按摩。
我没有告诉你随便找个按摩者去按摩。
气功穴位按摩和医院一般的按摩也不一样的。
你的病当然受不了一般按摩这种兴奋的刺激。
你本应该服镇静药,
而你服的正是兴奋刺激的药,
那就是两样了!
正因为这样,
你目前更必须安静下来在家好好休息,
把这一阵子按摩而引导起的兴奋过去了,
再好好的练行功。
冬天练练行功是比较合适的。“
我对姜正义说。
.....
(选自:《郭林日记》第103、104页)
喜悦分享
周潜川先生“动功论”
郭林老师在创编郭林新气功时,遍访名师。其中对郭林老师影响最大的当属周潜川先生,特别是三开合,升降开合,吐音功的创编尤其如此。今天为大家分享周潜川先生所著的“动功论”,以伺功友,共探郭林新气功功法之源!
引言
动功是静功的基础,也是练功夫的入门正路。因此丹道家对于练气功夫,订立了一个动静两骸的总原则,和创造了一套“由动入静”,“以静制动”,“用柔济刚”,“行气导脉”,非常精致的动功方法,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宗旨。
动功的方式,各宗各派,各个不同,精粗有别,互有短长。然而,它们有完全相通的方法,一致的要点。 其最主要的是口诀都采用“柔道”。所谓“柔道”的含义,有下述的几项:
第一,“全身要柔,有似婴儿”。
这意思是说,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都要柔软得象婴儿一般。也就是把全身的筋骨、皮肉,一切的“肌腱髀枢”,全部放松,不可带一点儿硬性和使用一丝的气力。
第二,“真气要柔,沉下丹田”。
这意思是说,练动功的时候,要把真气储蓄在丹田里。只有柔才可以包括刚,也可以变化刚,更可以克制刚,唯柔才可能引韧伸缩,才可能不折长存。因此,柔可以等于刚,而刚则不能等于柔。我们了解柔和刚的道理,也就知道“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同是练气,而两者又是有分别的。 单独说气沉丹田,柔道的用法,其概要统摄于“升、降、开、合"四种口诀。而这“口诀”一系列的操作关键,完全系于下丹田,也就是说一呼一吸,都以下丹田为起止的“处所”。一降一升,一开一合都以下丹田为“依归”。分经运行,以下丹田为出发点。导引归元,以下丹田为归宿地。凡此种种,都不离开下丹田的关系。这些关系说明了“真气要柔”、“气沉丹田”是“活泼自在”;而不是“生硬执著”的。活泼自在的运用,即是内家的“柔道三昧”。生硬执著的固守,即是外家的“硬劲弓力”。
第三,“呼吸要柔,绵绵不断”。
这意思是说呼吸出入,吐故纳新,都要作到“绵绵不断”,“若存若亡”的要求,也就是把呼吸要调整得细而又长,如象春蚕吐丝一样,吐纳连续,无有尽止的样子。
它的规律,像蜘蛛结网,须先把上下升降垂直的丝结好,次结左右开合横行的丝,在四面八方布满丝网之后,蜘蛛仍旧归回网心潜伏着,以应付外来的虫类入网,飞快地捉虫吞噬。这就和运转丹田真气抵外侮的邪气,消灭疾病的情况是相同的。
第四,“动作要柔,蛇行蛹动”。
这意思是专门说练动功、打架子、一庄一式,一举一动,“挥手抬腿”,“掉头下腰”,“伸屈指掌”,“凹腹吸胸”,一切动作,都要做到“柔若无骨”的要求。大的关节肘、臂、股,腿、好似蛇行,盘旋夭矫,昂头摆尾的状象。小的关节腕、指、脊、颈、好似蛹动,蠕蹑迂迟,进而又退的状态。
第五,“触觉要柔,流水穿堤”。
这意思是专指两种因素而言,首先是对外面接触的人物和气候的因素,其次是对内里接触的脏腑经络交会流注的因素。也就是说外面拳脚运动,各式架子的操作,内里吐纳呼吸,分经运气的循环,把它统一结合起来,内外一致,不论触觉到外来人物的击袭,或者风寒的侵犯,抑或触觉到内里脏腑的气脉阻碍,都运用“柔道”的原理和方法。对待这些内外触觉的病因,运行“真气”,予以流水般的冲击,好似流水潺潺不断,涓涓不塞的情状,一直对准它所触觉有阻碍的场合,发出以柔克刚的作用,犹如“流水穿堤”的情况,则全身气脉通畅,病邪不干,而能祛病延年了。
动功主要以柔道为原则的内容,概如上述。
其次则注重阴阳气脉的交变和五脏六腑的分经运气。
在“柔道”原则的指导之下,每一种架子的运动,在一个动作之中,这些主要部分,都要发生一定的气脉变化,表现于运行的迟速,流注的多寡,阴阳的变换,经络的交会,初步练功的人,一般对于真气运行的体会,都自觉酸、麻、胀、疼、寒、热等等“动触”现象。功夫慢慢进步了,则自觉的滋味也随之而发展。从前的酸麻胀疼,一变而为轻松舒适,神清气爽,所谓如饮醍醐,如灌甘露。即使在工作疲劳之后,专心练一趟动功,疲劳反而会消逝,精神恢复之外,还会增长。
根据上述两种要点,不论练那一派的动功,都会练到很高的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坚如金钢,柔似止水,外邪不侵,疾病不生。如果练得火候纯青,全身气脉,了如指掌,动念即动,止念即止,打下了静功的基础,是上了“由动归静”的正确道路,一旦上坐去练静功,顺理成章,那真可保证所谓“限期取证”。
。
。
(未完,待续,且听下期朗读)
本期朗读:信然
本期编辑: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