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不会终止!
往往竞争越是混乱,就越是有新业态出来!近两年时代巨变下,母婴店就正在经历“裂变”,进入演绎分化。那我们如何理解这次分化?这种分化会不会进一步演变?对母婴行业未来走向究竟有何影响?“裂变”不会终止,母婴店加速分化
首先,这种分化,既是母婴店优胜劣汰的两级分化,更是各种门店业态的兴起和尝试。最具代表性的,2023年母婴渠道掀起轰轰烈烈的整合潮,2024年这股整合之风依然强劲,且愈演愈烈。整合潮之下,一些头部连锁的机会时代来临,它们将主导母婴渠道的规模化、连锁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等“六化”趋势的形成。而这,将是未来母婴渠道主流发展趋势。那主流趋势之外呢?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母婴行业盛行的“调理型门店”“精品型门店”,它们正在以“营养品”为中心,重构一个新业态。有渠道商朋友告诉我们,仅成都就已经有几百家调理型母婴店,四川有上千家。保守估计,全国已有上万家调理型母婴店。此外,我们还能看到部分母婴连锁,探索门店新业态、新运营模式。比如孩子王,推出了儿童一站式购物及成长服务新业全龄段儿童生活馆,初步统计,升级后儿童生活馆单店交易额平均同比提升了超35%(含大服务业务),中大童平均交易额平均增长了近30%,未来3年全国将升级200家。比如中亿孕婴童,自2024年3月1日起,开启商品折扣化转型。即全面优化商品价格体系,将零售价直接定为单个商品的销售价,拒绝繁琐复杂的营销手段。比如此前华恩婴贝儿董事长贾俊勇在《精耕者》访谈栏目中表示,“我希望未来把婴贝儿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变成一个婴童/儿童食品店,把母婴业态进一步细分,然后拆出一个儿童零食店。”比如湖南省怀化市的区域头部连锁,阳光苗苗今年5月将大本营搬到了长沙,并且在长沙开了一家母婴仓储店,瞄准“高品质、低价格、硬折扣”,并且未来阳光苗苗还计划选择一些门店实行“24小时门店”。另外,我们观察到,诸如“全家营养屋”“营养品专卖店”也正在兴起。可以看到,母婴行业已形成连锁母婴店、传统母婴单店、调理型母婴店、精品型母婴店、全家营养店、母婴零食店、儿童生活馆、母婴仓储店、母婴折扣店等多种门店业态的交织。时代巨变,母婴店遭遇重重发展难关
其实,追本溯源,母婴店本就是从综合零售体中细分出来的专业门店。在2009年以前,母婴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以商超为主。从2009年开始,伴随进口奶粉疯狂涌入,母婴店开始从商超渠道中细分出来,并逐渐高速发展。到2019年,母婴店的数量已达25万家左右,也有数据显示在30万家左右。今天来看,这25万家/30万家似乎就是母婴店数量的“顶点”。正如我们曾经预言:“2019年,是过去十年中最难的一年,但却是之后十年中最好过的一年。”这句话,正在行业深刻演绎。近两年,母婴店正面临着“生死”局,新客减少、留客困难、引流疲软、利润下滑、发展无力。这背后,笔者认为,加速母婴店业态发展急剧变化的有4点重要原因。1、3年疫情的持续影响,让那些本身缺乏优势的母婴店,迅速被淘汰出局;
2、我国新生儿数量持续走低,相较2016年1786万新生儿,2023年下滑了884万,跌至902万,几近腰斩。如此快速地变化,让本就饱和的母婴店,加速竞争和洗牌。据我们估计,疫情前全国母婴店大概在23~25万家,2023年已经减少至15~16万家,超30%的母婴店被淘汰出局;
3、持续近四年的价格战,让经销商慢慢没有了利润,后面门店也慢慢没有了利润。汇员帮数据显示,2023年奶粉平均成交价为221元,奶粉毛利率在17.6%。
4、婴配粉品牌高度集中,CR10已经大于85%。相较品牌的集中,母婴渠道依然相对分散,能够和品牌议价的母婴连锁不多。与此同时,在如今高度透明的信息时代,消费者自主选择意识增强,门店主推力下降,利润型产品难销售。
种种因素交织,母婴行业早已经不是一个点、一条线的变化,而是整体面的改变。时代发展不可逆,唯有变自己。任何业态,都必须以专业为底色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如前文所述,我们看到各种母婴业态的兴起和尝试。那如何看待行业这种变化?母婴店分化背后,其实是大家对更好未来的积极尝试,是对自身价值的再一次精准定位。不过,笔者想说,无论是何种模式,何种创新,如果不是以用户需求和用户服务为中心,如果不是以专业价值和专业赋能为底色,所谓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创新,可能最终只会成为“泡沫”。但我们相信,在大家积极探索,重塑竞争力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成功的业态,成功的模式,优异的母婴渠道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母婴店转型升级,业态分化的背后,各种帮扶机构、陪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其中,不乏有真赋能者,但也有割韭菜者,大家要警惕识别,避免胡乱“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