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耦合时代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原则与策略例析
湖南大学 范梓锐 中南大学 杨文地
[摘要]人机耦合时代已经开启,机器翻译+人工译后编辑成为当前翻译(语言服务)行业的主要工作模式。对于翻译质量有高阶要求的译文,机器翻译后的译后编辑阶段需要译者具有扎实的双语功底、出色的逻辑思维、敏锐的美学意识,尽力产出创造性或经典化的译文。语篇的文采就属于翻译质量的高阶要求,主要体现在音韵和谐、用词考究、句式灵活、谋篇精巧、修辞得当、意蕴丰富、创新出彩等方面。
[关键词]机器翻译;译后编辑;高阶思维;文采再现;文采再造
[来源]《上海翻译》2024年第4期
随着技术进步,机器翻译+人工译后编辑成为翻译行业的主要工作模式。技术提升了翻译速度和效率,但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特别集中体现在高质量翻译需求方面。高阶思维包括逻辑思维、美学意识等,是产出高质量译文的关键。高质量翻译体现在音韵和谐、用词考究、句式灵活、谋篇精巧、修辞得当、意蕴丰富、创新出彩等方面。本文通过多个中英文翻译实例,对比机器译文与人工译文,体现译后编辑的必要与价值,并介绍译者在译后编辑过程中如何运用高阶思维进行优化,提升译文质量。最后,本文对未来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因此,本文不仅适合翻译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也适合广大翻译从业者。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机器翻译+人工翻译已经成为主流工作模式,我们似乎已经来到一个“无技术不翻译”的时代,翻译(语言服务)行业的人机耦合时代已经开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断进步,机器翻译的质量肯定会大幅提升,但目前,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和语言运用的趋美性使机器翻译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
另外,语言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这些不断变化和丰富的语言现象需要机器翻译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创造性译文的产出是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中实现高质量译文要求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人工翻译的高阶思维是对机器翻译的有益补充,是满足译文高质量要求的保障。
本文讨论的译后编辑取其狭义视角,主要“聚焦优化语言表达”,指通过少量的人工修改对机器生成的译文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对翻译质量的要求大体可分为高标准和低标准两类,译后编辑阶段所需的高阶思维就属高标准要求,具体涉及原文文采再现和再创的问题。
语言的美感可以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层、词汇层、句法层、语篇层等。语言美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文采。文采主要是就文章的形式而言的,如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句式的选择、篇章的布局和优化等,而且不同文体,文采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具体应在以下七个方面下足功夫:音韵和谐、用词考究、句式灵活、谋篇精巧、修辞得当、意蕴丰富、创新出彩。本文关注的是机器翻译高质量文本要求下的译后编辑,重点讨论文采的再现和再创。
机器翻译有时难以再现原文文采,或者说机器翻译较少创新原文文采。但是,作为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者,审美能力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通过实例进行展示。
MTPE高阶思维的展现维度
在音韵方面,比起机器翻译,人工翻译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以通过尾韵、头韵等技巧提升译文的美感。
显然,人工译文在音韵方面更胜一筹,尾韵的使用让译文朗朗上口,在译文的措辞方面更为灵活,可充分调动译语资源,创造出互文效果,也更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就词法而言,机器翻译与原文缺乏灵性互动,语言的简洁性也不如人工翻译。
此外,机器翻译不易在字词语义的缩放和逻辑之间自如转换。如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诗:
最后两句译文处理得非常出彩,这最出彩的地方也许就在于将一个具体精确的地名“洛阳”(诗人张说的家乡)用比较笼统的表达“thither where I would be”替代。这样做大概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这种地名常常含言外之意,若直译过去,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者也有可能存在理解方面的障碍,而对于异域文化中的人来说则更难理解;其二,若把这些地名直译过去,则很难在译文中保持词句考究、音韵和谐的效果。
句式是需要不断优化的。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以通过调整句式结构,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机器译文跟常见的初学者的译文类似。看似忠实,严格来说不够地道,英语的形合特点没有得到足够的凸显。人工译文使用了变通的方法,将“认识‘爱’字”变译成了鲜活的英语表达first awakened in me a sense of love,有异曲同工甚至译文超过原文之效。另外,人工译文使用了意合手法,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行文习惯。
翻译过程中,调整语句重心是增加译文可读性和地道性的重要手段,而这个往往是目前的机器翻译难以做到的。因此,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以合理安排篇章结构,提升译文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该句的翻译需要做较大的语序调整,比较妥当的做法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处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文里面存在一定的语义逻辑问题,从1890年到1949年应该是大约60年的时间,译文把它修正过来了。需要说明的是,机译系统在语篇意识方面不够突出,很难全盘考虑,有时可能会把肯定否定意思弄反。
在修辞手法运用方面,往往需要写作或翻译主体比较高的综合素养,还需要一定的横向语感。机器翻译有时难以达到这种要求。译后编辑时可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译文的表现力。
机器译文译腔较浓,问题的关键在于对culture一词的理解不够到位,表达比较生硬。其实可采用仿拟的手法,将此句改译为“我们总是谈‘辐’色变”。显然,改译后意思更加明了凝练。提高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机器翻译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语言表达的言不尽意、言难尽意和偶尔的不尽为妙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语言本身蕴含的间离性、多义性和跳跃性是语言充满活力和神采的表现,同时给翻译活动,尤其是机器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翻译时要深入挖掘原文内涵,通过翻译传达原文的深层意义。
人工译文化用苏东坡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来既通俗易懂又简洁隽永。另外,根据刘宓庆教授的研究,翻译审美涵盖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第一维度:语言维度,审美审视集中于源语文本意义及其审美表现的各种形式;第二维度:超语言维度,审美审视集中于超文本意蕴及其表现(常隐含于文中,不一定有“看得见”的表现式);第三维度:跨语言维度,审美审视集中于语际转换的审美对应,必然要广泛涉及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的审美功能代偿问题。
这就要求译者有高度的逻辑概括和逻辑推演能力,针对一些比较庄重正式的文体,把一些语言表达适度拔高,甚至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从而体现丰厚的意蕴。
一个创新性的精彩翻译,往往会给译文读者留下美感。当然,这对译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目前机器翻译很难解决的问题。译者应发挥创造力,产出超越原文的经典译文。
机器译文已经非常出彩,语义再现到位,句法也富有变化,但译文尚可再加优化。用become almost everyone's religion翻译“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最爱”显得通俗幽默,religion一词属 “大词小用”,其达意效果应该比中规中矩的become almost everyone's favorite更胜一筹。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专题组致力于普及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相关知识,追踪国内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教学与研究动态!
原文作者:张煊
推文编辑:张煊
指导/审核:王雪红 肖志清
项目统筹:刘昱呈
翻译新时代:人机交互的无限可能
如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在看、转发,更多问题可后台留言小编哦
推动翻译技术应用
促进翻译技术融合研究
后台留言,小编会尽快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