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辛格 | 聪明的猪在现代养殖业中并不快乐

文摘   2024-08-26 17:00   北京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中国伦理在线关注我哦~

在这里,与伦理学爱好者在一起~

#

推荐理由

“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这是密尔的观点,但是辛格并不这样看。在辛格这里,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苏格拉底的利益与猪的利益都应当具有同等的道德权重。然而,即使猪的快乐没有人的快乐重要,我们也有理由善待猪。但我们却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如若不信,请看辛格对猪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处境所进行的描述。

#

作者简介

彼得·辛格(英语:Peter Singer 1946年7月6日—)著名澳大利亚哲学家,现代功利主义代表人物,动物解放运动活动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中心荣誉教授。他专事于应用伦理学的研究,从功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伦理问题。他的作品《动物解放》和《饥饿、富裕与道德》分别激发起了流行世界的动物解放与有效利他主义运动。


文章来源:彼得·辛格著,《动物解放》,祖述宪译,青岛出版社,2004年。


在西方国家最常食用的动物中,猪无疑是最聪明的。猪的聪明程度与狗相当,甚或比狗更聪明。猪可以养作陪伴动物或宠物,训练它们像狗一样懂得简单的指令。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庄园》中选择猪作为领袖,不论在科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是有道理的。

当我们考虑猪的饲养条件是否满意时,务必记住它们是高智力动物。虽然凡是有感受能力的生命,不论聪明与否都应当平等考虑,但能力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需要,而共同的需要是身体舒适。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鸡的这一基本需要被剥夺了,我们将要看到,猪的这一需要也被剥夺了。除了身体舒适以外,鸡也需要一个正常鸡群的结构性社会环境。小鸡刚出壳就没有母亲的温暖和咯咯声的抚慰,使它们怅然若失。研究证明,即使雏鸡也会感到单调和厌倦的痛苦。不论鸡的痛苦程度有多大,但猪肯定会感到更加痛苦。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把商品猪放进半自然的围场里,猪的行为有固定的模式:它们组成稳定的社群,筑造共同的猪窝,在离窝的远处有便溺场所,白天它们花很多时间在林地的边缘拱土觅食。母猪快要分娩时便离开公共的猪窝,寻找一个合适地点去刨坑,垫上干草或细枝,建造自己的产窝。她在那里产仔,大约待上9天,然后带着小猪回到猪群。如同我们下面就要说的,在工厂化饲养场里,猪不可能按照这些本能的行为模式生活。

在现代的工厂化饲养场里,猪除了吃食、睡觉、站立和躺下以外,不能再有其他活动。为了清理工作方便,它们身下一般没有垫草或其他垫料。这种饲养方式令猪厌烦和难受,但几乎都会增长体重。偶尔有场主注意到他们的猪喜欢兴奋刺激,英国一位场主写信给《饲养场主周刊》,讲述他把猪放进一座闲置的饲养场住宅的情景,发现它们在屋子里四处玩耍,楼上楼下相互追逐。结论说:


我们的猪需要各式各样的环境,……还应当安排不同样式、形状和大小的小玩意儿。……它们和人一样不喜欢单调和乏味。


这个常识性观察现已得到科学研究的支持。法国的研究证明,被剥夺或沮丧的猪,如果给它们带上皮带或链子去拖拉,它们血液中与压力有关的皮质激素水平下降。英国的研究证明,猪关在光秃秃的环境下感到非常乏味和厌倦,如果在它们面前放一槽食物和一槽泥土,它们会选择先拱一会儿泥土,然后再去吃食。

在光秃秃的、过分拥挤的饲养条件下,猪同鸡一样有产生“恶癖”的倾向。猪不是相互啄羽和互食,而是互咬尾巴。在猪舍里,这种恶癖引起猪的互斗和体重下降。但是场主不去改变产生恶癖的条件,而是采取消除这种现象的另一种办法,就是割掉猪的尾巴,因为猪没有喙不能通过去喙来预防。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推荐做法:


断尾是预防密集圈饲的猪相互咬尾巴的常见做法,所有养猪场都应当这样做。在尾根部0.25~0.5英寸处用切割钳或其他钝器断尾,钝器的挤压作用有助于止血。有些饲养场用鸡的去喙器来断尾,这种方法可以烧灼切面伤口。


农业部推荐这种做法格外的不光彩。在我说明不光彩的原因之前,先引用一位养猪场主直言不讳的看法:


猪痛恨切掉尾巴,它们真的恨死断尾了!我认为,如果我们多给猪一些空间,可能就用不着断尾;因为空间较大时它们就不会发疯和作恶。它们在有足够的生活空间的环境下,其实是脾气十分温顺的动物。但这样的猪舍太费钱,我们花不起。


除了给猪较大的空间外,一位有影响的研究饲养场动物的科学家提出另一种可能的办法:


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找不到适当的目标,猪只好用异常的方式进行它们所特有的活动。地上垫草的猪圈发生咬尾巴的事件减少,可能因为草有“娱乐”作用,至少部分原因如此。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说美国农业部推荐用冷酷的方法很不光彩。第一,完全没有提及在断尾时必须应用止痛剂或麻醉药。第二,完全没有指出猪需要断尾是因为猪舍太拥挤、没有垫草或缺乏吸引它们兴趣的东西。问题是感到厌倦的猪对任何有吸引力的东西都会去咬,如果咬了其他猪的尾巴,出现伤口流血,这血又会吸引一些猪来咬,因此猪被咬得更加厉害。美国农业部和养猪场主,都是要对动物下刀,而不去改善猪所需要的生活条件,这完全是现代动物饲养业的典型心理。

密集圈饲的猪与笼养的鸡相似的另一方面,是压力造成的痛苦,在很多情况下猪因此死亡。由于单个猪在饲养场的总体盈利中的贡献,要比单只鸡大得多,因此,猪场对单个猪死亡的重视程度远比鸡场大得多。猪有一种称为“猪压力综合征”的疾病,根据《饲养场杂志》一篇文章的描述,症状是“极度紧张……僵硬、皮肤红斑、气喘、焦躁,而且常常猝死。”这种疾病特别令场主伤脑筋,如这篇文章所说:“让人揪心的是,饲养费用已经全部投入、猪快达到出售的体重时,你常常发现猪由于压力综合征死掉了。

明显的证据表明,随着猪的密集圈饲日益普遍,猪压力综合征急剧增多。这种猪非常脆弱敏感,诸如受到异样的噪音、突然出现的亮光或场主家狗的侵扰都可引起这些症状。但是,要是有人建议不用密集圈饲法来减少猪的压力,那得到的反应肯定会和几年前《饲养场主与畜牧业者》杂志中的下述说法一样:


这些猪的死亡决不会抵消总产量较高所获得的额外回报。


不过那时猪密集圈饲还相当新鲜,与压力有关的死亡刚开始受到注意。

与肉鸡和鸡蛋产业不同的是,目前养猪产业还没有普遍采用绝对密集圈饲,但趋势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密苏里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早在1979年,54%的中型养猪场和63%的大型养猪场采用绝对密集圈饲设施。大型企业对养猪业的控制日益增加,1987年全国养殖业联合会主席威廉·霍说:“10年内养猪业将和现在的养鸡业一样,重要的养殖企业在100家以内。”“这是个由来已久的真实情景:小的家庭饲养场正在被大型养殖工厂挤垮,一个大厂每年‘制造’出5万至30万头猪。世界上最大的、每周宰杀850万只肉鸡的泰森食品(公司),现在也已经进入养猪行业。这个公司是拥有69座繁殖场和哺育场的综合企业,每年猪的出栏数在60万头以上。”

所以,现在绝大部分的猪也在暗无天日的屋子里度过一生。猪在繁殖场里出生、吃奶,先在哺育场饲养,然后进入育肥场喂到出栏的体重。除留做种猪的外,其余的猪都在5~6个月龄、体重达到220磅左右时送往屠宰场。

采用密集圈饲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节约人力成本。应用集约饲养系统,包括自动化喂饲,地面由板条覆盖便于粪便流出和清洗,整个工序只需一个人操作。与其他所有密集饲养法相似,此法节约成本的另一原因是猪的活动空间缩小,吃进同样的饲料但“无益的”运动消耗减少,提高了每磅饲料的增重率。所有这些都像一个养猪场主所说的,


“我们千方百计要做的,是改变动物的生存环境以获取最大利润。”


除了压力、厌倦和拥挤以外,现代化密集圈饲法还给猪造成一些物理环境的问题,其中之一是空气不好。下面引用伊利诺斯州斯特劳恩的莱曼饲养场的养猪人的话:


氨气时刻在侵蚀着猪的肺。……污浊的空气真成问题。我在这里工作片刻就感觉到氨气往我的肺里钻。但起码我夜间不在这里,可猪不行。因此,我们不得不一直喂它们四环素,这还真能帮助解决问题。


这个猪场的条件并不算特别差,莱曼在讲这些话的前一年,还被全国猪肉产业联合会授予全美伊利诺斯猪肉的荣誉称号。

猪场的另一个结构环境问题是,猪舍的地面设计是为了便于清除粪便等污物和保持清洁,而不是为了猪的舒适。大多数猪舍的地面是坚硬的混凝土,或覆盖着板条。这两种地面对猪都不合适,容易造成腿脚受伤,但《饲养场主与畜牧业者》编辑关于覆盖板条地面的讨论,清楚地道出了猪场主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就我们现有常识而言,畜舍用板条地面饲养消费性的牲畜,看来是利大于弊,动物一般在发生严重伤残以前就被屠宰了。反之,种畜活的时间较长,它们必须发育良好,保持着好腿,造成损伤会得不偿失。


一位美国场主说得更直截了当:


在这里我们不是靠生产的动物模样好看赚钱,而是靠重量赚钱。


虽然动物在发生严重伤残前一般就被屠宰,可以减少场主的经济损失,但动物长期站立在不适宜的地面上,过着很难受的生活,如果不是猪过早地被杀掉,引起的腿脚伤残会更加严重。

解决的办法当然是让猪脱离那光秃秃的混凝土地面。一位英国养殖场主养了300头母猪这样做了,把猪放到院子里,地上铺上干草,还有猪窝。他说:

当我们把所有孕猪都限制在猪圈时,由于猪发生擦伤、肠绞窄、跛腿、溃疡和髋部疾病,……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可以证明,户外饲养的母猪,跛腿和互斗造成的伤害都很少。

现在只有极少的猪能在铺着秸草的院子里过这样奢侈的生活,大趋势是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荷兰、比利时和英国不仅养鸡业带头工厂化,而且养猪场也开始把小猪关进了笼子,美国的业主也正在仿效。小猪笼养的好处,除一般认为能限制猪的运动,吃得少、增重快和肉嫩以外,主要是可以提早断奶。母猪停止哺乳后,几天内就可以受精,这时用公猪交配或人工授精可使母猪再次怀孕。如果让小猪像原先那样自然地吃奶3个月,母猪每年至多生2窝,提早断奶则可以生2.6窝。

大多数场主至少还让母猪哺乳1周,再把小猪关进笼子饲养。但最近的报告说:加拿大的农业研究人员赫尼克博士开发出一种机器母猪,“他的发明能使集约繁殖法每窝产仔数增加。迄今由于母猪泌乳系统能力的影响,产仔数总是受到限制。”专家预测,应用机器哺育法和其他新技术如超额排卵法(增加母猪产生受精卵的数目)相结合,高度自动化的猪生产系统每只母猪一年可产仔45只,而不是先前的平均16只。

这些发展在两个方面令人忧虑。第一,对仔猪的影响是它们生下来就被剥夺了母爱,关进铁丝笼子。哺乳动物分娩后母子过早分离,引起亲子双方的痛苦。至于笼养,一般人如果把狗终身关在笼子里饲养,就有被以残忍罪起诉的危险,但把与狗智力相当的猪在相同条件下笼养,猪场反而可能得到减税回报,在某些国家甚至还可能得到政府的补贴。

令人忧虑的第二点是,这项新技术正在把母猪当作活的生殖机器。一家大公司——沃尔肉品公司的经理竟说:“应当把种猪看做是一件贵重的机器,其功能与香肠机一样,从中挤出小猪来,对待它们也按机器处理。”其实美国农业部也鼓励业主这样看待猪。他们说,“如果把母猪看成是一个猪的制造单位,则改善产仔和断奶过程的管理,将使每只母猪每年产出断奶的小猪数更多。”母猪的一生只能在怀孕、生产、生下婴儿被剥夺、然后再怀孕的循环中重复;即使生活条件再好,这样的生存也没有什么快乐可言,何况母猪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母猪怀孕和生产都受到严密的监禁,怀孕时通常被个别地保定在金属杆的畜栏里,栏宽2英尺(06米),长6英尺(1.8米),比猪身子不大多少,或者在猪的脖子上套上链圈紧紧拴住,甚至监禁和链拴两种办法一起用上。猪的行动严重受限,前后挪动一步都困难,更不用说转身了,其他活动也都不能进行,这样的生活要持续两三个月。用这种残暴方式单独监禁猪的理由,仍然是为了节省饲料和人力。

母猪临产时被移到“产仔栏”(“生产”在人称为give birth,生孩子或分娩,而猪则是“farrow”,“产仔或下仔”),这里对猪的活动限制比原先的猪栏更死。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一种钢铁栏杆保定,不给母猪一点活动的自由,这个装置的诨名叫“铁女郎”。这种做法的目的表面上是避免母猪翻身把小猪压伤。可是,如果给母猪提供较为自然的环境也能达到同样目的。

母猪的整个一生几乎都在严密限制下过监禁的生活,在怀孕和哺乳育儿时这样,在剥夺了哺乳育儿期间也一样。这种环境十分单调,猪根本没有机会去选择或改变其环境。美国农业部承认,“母猪关在保定栏里,不能满足她的强烈要求做窝的天性。”这种挫折也会影响她们的产仔和哺乳能力。

母猪对这种监禁饲养产生的反应非常明显。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克罗宁的博士论文是研究监禁饲养的母猪行为,他描述在母猪头一次被链子拴系在猪栏里的情景:


母猪把身子向后猛烈地甩动,拉扯链子;不断剧烈地扭动头部,来回扭转身体,挣扎着试图逃脱。同时常常拼命地尖叫,偶尔有些猪还用身体冲撞拴栏的侧壁。有时猪精疲力竭、虚脱倒地。


母猪采用暴力企图逃脱可持续3个小时。克罗宁的报告说,当母猪平息下来时,长时间躺在那里,常把鼻子从栏杆下伸出来,有时发出轻声的呻吟和哼哼唧唧的哀鸣。过一段时间母猪出现压力的征象,如啃栏杆、空咬和来回摆头等。这些被称之为刻板行为。凡是去过动物园的人,都见过养在光秃秃的混凝土围栏里的狮子、老虎或熊的刻板行为,它们老是对着围栏不停地来回走动。可是,母猪连走动也不行。我们知道,猪在自然环境下是非常活跃的动物,每天要在寻找东西吃和探究周围的环境上花好几个小时。现在,如同一位兽医所说,啃栏杆“便成为在那个光秃秃的环境中,对所能得到的少数有形实物的一种反应”。

1986年,一个由政府支持的研究组织——苏格兰畜舍研究所,就“严密的监禁引起母猪痛苦吗?这个问题的科学证据,发表了一篇评论,在分析了20多篇不同的研究论文后,作者认为,母猪的刻板行为与人类的神经症患者不断洗手和两手绞扭等强迫行为相似。他们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回答是,“母猪严密监禁造成严重的精神痛苦”,这是无可置疑的。英国政府的一个顾问机构——英国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在1988年报告中以类似官方的语言做出同样的结论:


我们认为,猪栏和链拴系统都不能满足特别重要的某些福利标准。由于这类设计,使在栏的动物不能活动和表现自己最自然的行为模式;本理事会成员所见的各种这类畜舍系统,很少有可能减轻动物由于监禁造成的持续不断的压力。……我们建议……政府应紧急立法,阻止继续建造所有这类设计的畜舍。


母猪只有在和公猪在一起时,才有很短时间能在稍大的猪栏里自由活动,但仍然在室内。母猪一年至少有10个月处于怀孕和哺乳期,这期间都不能走动。在人工受精广泛应用后,这种天性敏感的动物除了同自己生下来的小猪有非常短暂的接触以外,将失去最后的活动机会,连与自己同种的伙伴惟一的自然接触也被剥夺了。

1988年,在母猪监禁饲养法推行20多年后,一篇重要的研究发现,不幸被监禁的母猪和配种公猪还要忍受饥饿的煎熬,成为它们的又一种痛苦。催肥上市的猪要吃多少就喂多少,但在业主看来,种猪只要勉强达到最低需要、能让它们配种繁殖就行,吃多了浪费金钱。这项研究证明,按照英国农业研究理事会所推荐的饲料定量来喂种猪,只能达到让它们随意吃饱的60%。而且,猪在吃完每日的饲料定量后仍然像吃前一样按压饲料杆,企图得到额外的食物,表示吃完了还觉得饥饿。正如科学家们所言:


孕猪和公猪喂食量的商业标准虽然适合场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猪的要求。人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在动物福利不好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产出。可是种猪食物定量标准过低造成的饥饿,可能是造成压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再次显示,业主的利润和动物的利益是冲突的。这种情况经常地表现出来,实在令人吃惊,而农业综合企业的游说组织却不断向我们保证,只有照顾良好的、愉快的动物才能有高产出。




栏目介绍

伦理学经典文献推荐:论文、著作节选、思想实验


主持人简介

王宝锋,吉林大学伦理学博士在读,主攻利他主义、功利主义。


往期回顾

彼得·辛格 | 当今的物种歧视

约翰·穆勒 | 论功利原则能够得到何种证明

约翰·穆勒 | 功利主义的含义

约翰·穆勒 | 论功利原则的最终约束力

诺齐克 | 平等、“拉平反驳”与嫉妒

诺齐克 | 道德约束与国家

亚里士多德 | 论快乐与幸福

亚里士多德 | 论自制

亚里士多德 | 论科学、技艺、明智、努斯与智慧

休谟 | 论正义

柏拉图 | 论正义

亚里士多德 | 论公正

亚里士多德 | 论温和、友善、诚实、机智与羞耻

亚里士多德 | 论慷慨、大方与大度

亚里士多德 | 论勇敢和节制

亚里士多德 | 论行为

亚里士多德 | 道德德性与适度(中庸)

亚里士多德 | 论善

彼得·辛格 | 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和社会生物学

徐向东 | 道德知识与伦理客观性

徐向东 | 内在理由与伦理生活

徐向东 | 欲望的本质和休谟式的动机

徐向东 | 休谟主义、欲望与实践承诺

保罗·拉塞尔 | 实践理性与动机怀疑论

克里斯廷·科斯格尔 | 对实践理性的怀疑论

大卫·布林克 | 康德式的理性主义:必然性、权威性和至高性

斯蒂芬·达沃尔 | 捍卫康德式的实践理性

大卫·高蒂尔 | 理性的统一:对康德的颠覆性重释

陈来 | 论“道德的政治”——儒家政治哲学的特质

杨国荣 | 论实践智慧

徐长福 | 实践智慧:是什么与为什么

陈来 | 论儒家的实践智慧

迈克尔·斯托克 | 现代伦理理论的精神分裂症

苏珊·沃尔夫 | 道德圣贤

徐向东 | 论工具理性的规范性

徐向东 | 康德论道德情感和道德选择

王小锡 | 论道德与资本的逻辑关系

王小锡 | 论道德之应该的逻辑回归

徐向东 | 进化伦理学与道德规范性

经典荐读 | 托马斯·内格尔:战争与屠杀

经典荐读 | 万俊人:正义的和平如何可能?

经典荐读 | 程炼:论战争伦理中的一个道德区分

经典荐读 | 科斯嘉:类存在、死亡和灭绝之恶

经典荐读 | 何怀宏:对战争的伦理约束

经典荐读 | 科斯嘉:康德对义务的分析——《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第一部分的论证

经典荐读 | 麦金泰尔:不可公度性、真理和儒家及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关于德性的对话

经典荐读 | 麦金泰尔:论人的脆弱性和依赖性

经典荐读 | 万俊人:论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条件

经典荐读 | 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

经典荐读 | 万俊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下)

经典荐读 | 万俊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

经典荐读 | 刘清平:人性与德性的两难

经典荐读 | 陈真:道德义务与超道德的行为

经典荐读 | 姚大志:利他主义与道德义务

经典荐读 | 蒙培元: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经典荐读 | 斯蒂芬·达沃尔:道德义务的规范性

经典荐读 | 迈克尔·安德鲁·史密斯:21世纪的非自然主义

经典荐读 | 迈克尔·史密斯:有何理由采取道德的行动

经典荐读 | 陈真:论道德和精明理性的不可通约性

经典荐读 | 陈真:实践理性和道德的合理性—当代西方哲学道德合理性理论评析

经典荐读 | 玛萨·艾伯森·法曼:脆弱性主体——锚定人类境遇的平等

经典荐读 | 江畅:关于道德与幸福问题的思考

经典荐读 | 萨缪尔·谢夫勒:以行动者为中心的限制、合理性与德性

经典荐读 | 周中之: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价值及其理论建构

经典荐读 | 周中之:伦理学视阈中的当代中国慈善事业

经典荐读 | 周中之: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理想与现实

经典荐读 | 菲利帕·福特:功利主义和美德

经典荐读 | 精致的规则后果主义:一些简单的非议

经典荐读 | 布拉德·胡克:规则后果主义

经典荐读 | 行为功利主义:是对行为正当性特征的解释还是决策程序?

经典荐读 | 王小锡:五论道德资本

经典荐读 | 华桂宏、王小锡:四论道德资本

经典荐读 | 王小锡:三论道德资本

经典荐读 | 王小锡:再论道德资本

经典荐读 | 王小锡:论道德资本

经典荐读 | 王小锡:论经济与伦理的内在结合

经典荐读 | 路易斯·P薄义曼:道德圣人之辩护

经典荐读 | 唐凯麟:道德思维引论

经典荐读 | 陈真:论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

经典荐读 | 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当代的进路

经典荐读 | 约翰·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

经典荐读 | Klemme:对康德道德动机论的一些反思

经典荐读 | 克利斯汀·科丝嘉:出于理由而行动

经典荐读 | 唐纳德·戴维森:意志薄弱如何可能?

经典荐读 | 杨国荣:论意志软弱

经典荐读 | 杨国荣:理由、原因与行动

经典荐读 | 邱仁宗:脆弱性:科学技术伦理学的一项原则

经典荐读 | 大卫·休谟:论自爱

经典荐读 | 亨利·西季威克:康德的自由意志观念

经典荐读 | 唐纳德·戴维森:行动、理由与原因

经典荐读 | 福柯:关心自身与修行

经典荐读 | 托马斯·内格尔:本然的观点

经典荐读 | 迈克尔·沃尔泽:道德底线主义

经典荐读 | 德沃金:平等与良善生活

经典荐读 | 戴维·罗斯:“正当”的含义

经典荐读 |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

经典荐读 | 帕菲特:分析的功利主义视角中的理与人

经典荐读 | 胡塞尔:伦理学引论

经典荐读 |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

经典荐读 | 何怀宏:底线伦理的概念、含义与方法

经典荐读 | 普利查德:道德哲学建基在错误之上吗?

经典荐读 | 乔治·摩尔: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经典荐读 | J.O.厄姆森:圣人与英雄

经典荐读 | 王海明: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

经典荐读 | 伯纳德·威廉斯:内在理由与外在理由

经典荐读 | 托马斯·内格尔 :利他主义是一个直觉的问题

经典荐读 | 姚大志:论分配正义——从政治哲学的观点看

经典荐读 | 段忠桥:何为分配正义?——与姚大志教授商榷

经典荐读 | 姚大志:三论分配正义——答段忠桥教授

经典荐读 | 姚大志:再论分配正义——答段忠桥教授

经典荐读 | 段忠桥:关于分配正义的三个问题

经典荐读 | 姚大志:从弱势群体看分配正义

经典荐读 | 拉里·特姆肯:什么是不平等?

经典荐读 | 伯纳德·威廉斯:价值的冲突

经典荐读 | 康德 :什么是启蒙?

经典荐读 | 约翰·塞尔:怎样从“是”中推出“应该”

经典荐读 | 甘绍平: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

经典荐读 | 伯纳德·威廉斯:个人、品格与道德

经典荐读 | 伯纳德·威廉斯:道德运气

经典荐读 | 罗尔斯:一个伦理学决定程序纲要

经典荐读 | 罗尔斯:广岛核轰炸50年反思

经典荐读 | 罗尔斯:道德理论的独立性

经典荐读 | 维特根斯坦:伦理学演讲

经典荐读 | 伊丽莎白·安斯库姆:现代道德哲学

经典荐读 | 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

经典荐读 | 邱仁宗:高新生命技术的伦理问题

经典荐读 | 彼得·辛格:亿万富翁应当捐赠什么?你应当捐赠什么?

经典荐读 | 彼得·辛格: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

经典荐读 | 彼得·辛格:饥荒,富裕与道德



欢迎荐稿

中国伦理在线欢迎各位作者向我们推荐稿件。稿件既可以是已经在期刊、报纸、网站或会议发表的文章,也可以是专为中国伦理在线原创的文章。


根据稿件类型,需注意:

1、学术类论文需符合学术规范,力求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时评类文章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尽量代入伦理学及相关哲学学科视角。

3、推荐他人文章需简短说明推荐理由。

4、中国伦理在线将酌情对社会影响力较大、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章进行奖励


稿件需使用word格式,附作者或推荐人照片、简介。征稿邮箱:zgllzx2020@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伦理在线

编辑 | 邹莉

中国伦理在线编辑部

“在看”我吗?

中国伦理在线
关注社会伦理道德热点,传播伦理学学术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