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尼地平:独特的长效钙通道阻滞剂

文摘   2024-09-20 19:28   浙江  


在众多降压药物中,贝尼地平以其独特的药理特性脱颖而出。它是由日本学者于 1981 年研发成功,1991 年在日本上市,2005 年进入我国。贝尼地平属于长效的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具有诸多与众不同之处。

一、贝尼地平的基本情况

贝尼地平是可阻断 L/N/T 三种亚型钙通道的 CCB。与其他降压药相比,它的半衰期虽不到 2 小时,却能实现长效降压,只需每日一次(qd)给药。这种看似矛盾的特性背后,蕴含着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学机制。

二、药理作用的独特性

1. 高度亲和力:贝尼地平对钙通道中的二氢吡啶结合位点和细胞膜均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为膜控型分子长效 CCB。高血压患者口服 8mg 贝尼地平,给药 7 小时后血药浓度接近于 0,但降压效果却能持续约 24 小时。这主要得益于其对细胞膜的高度亲和力。
2. 全面阻断三型钙通道:贝尼地平可全面阻断 L、N、T 三种亚型钙通道,在保护肾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T 型钙通道位于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抑制 T 型钙通道能有效降低肾小球内压,进而抑制尿蛋白分泌。贝尼地平通过对 T 亚型钙通道的强烈阻滞作用,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同时得到均衡扩张,降低肾血管阻力和肾内压,增加肾脏血流量和尿钠排泄量。而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只能作用于 L 型钙通道,仅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可能会造成肾内压升高,不利于靶器官保护。
3. 高度血管选择性:体外研究显示,贝尼地平对冠状动脉的选择性比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均高。它在肝脏中浓度最高,其次是肾脏、肾上腺、颌下腺、肺、垂体腺瘤和胰腺,脑、脊髓、睾丸中分布较少。血浆蛋白结合率达 98.5% - 98.9%。

三、药动学属性——长效降压的秘密

1. 吸收:贝尼地平口服给药后迅速吸收,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略有差异。
2. 分布:在体内分布具有一定特点。
3. 代谢:经肝脏代谢,主要通过 CYP3A 酶代谢。
4. 排泄:健康成年男性单次口服 8mg 后,48 小时内尿中排泄率约为总量的 35%,粪中排泄率约为 36%;120 小时后尿中排泄率约为 36%,粪中排泄率约为 59%。

贝尼地平具有高度脂溶性,容易进入并以高浓度蓄积在富含磷脂的细胞膜,然后与细胞膜的电压依赖性 L 型钙通道缓慢结合,且解离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尽管其峰浓度时间和血浆半衰期较短,但却能不依赖于血药浓度而持续发挥降压作用。与贝尼地平类似的还有乐卡地平,虽然半衰期为 8 - 10 小时,高于贝尼地平,但它进入人体后能迅速分布至组织器官中,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紧密结合,释放缓慢,从而实现长效降压。

贝尼地平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学特性,在降压药物领域中独树一帜,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