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蛮早知道罗衣,看她妈妈的微信,知道她写作,也画画,做模特,生得好看聪明念书好,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于是别人家妈妈当然高兴了,谈起来总是喜气洋洋的。再后来拍vlog,我猜跟今天这本书有直接的关系,读起来像是她拍摄里的独白。
罗衣的独白当然都是第一人称的,是因为她念法国学校吗?如果我悍然猜想的话,会是因为读萨洛特的自述, 读佩雷克的W,乃至更远的传统吗? 今天的口语写作肯定不再是问题了,写作的形式,内容和传播方法被一次次的拓展再拓展,于是基于口述和日常经验的描述四处可⻅。接着是影像制作的大面积普及,书写的权利更进 一步的下放。于是重要的不再是制作方式,而是新的观看和阅读关系。对影像的观看,阅读和即时回应形成了 一次次的补充和再书写。日常生活的价值被重估了,在旧日可能会被认为是流水的记录,就会变成今天鲜活的细节。作者也不再藏身于自己家中,而是仿佛与读者们同在。文字与画面还有观众的评论形成一种复杂的生产 关系,继而形成新的生产资料,在手机和电脑里,作者与读者是同构的。
我们大概还会肯定上个世纪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的想象,继而肯定新文学与新⺠的关系。那么视频会是新的形式继而带来更新的新⺠吗?无论如何,影像俨然成为普遍的阅读形式。于是罗衣的描写构成了这样的新旧对比。在更为广阔的文化图景里,一个涉及更多人参与,形成连接与价值的恰恰是这样的组合关系,一个新的事实。而我总是滞后的,自惭形秽的慢个半拍,在暗处无力的揣度和猜想。那么阅读罗衣或许会是一个更好的开始。
朱砂,设计师、策展人。2014年成立一千遍工作室,作品获东京TDC提名奖、台湾金点奖、金衣奖、德国German Design Award、米兰A design、苏格兰国际海报节、纽约TDC等奖项。近年策划的展览包括“阿那亚海报节”(2020);“社会细节”,金鹰美术馆(2020);“物!物!物!”,山中天艺术中心(2021);“候鸟300”,阿那亚戏剧节(2021,2023);“局部城市”,瓦美术馆(2021);“拜拜迪斯科”,星空间(2022);“旧时今日”,星空间(2023);“两个俱乐部”,昊美术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