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药、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第一财经等
拿普通陈皮当“新会陈皮”卖,一药店被查处。
01
11月11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公布了一条引人注目的“行政强制信息”。
公示信息显示,深圳一药店因销售擅自使用地理标志名称的“新会陈皮”,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因涉嫌销售假冒“新会陈皮”给予查处扣押,并下达了《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深市监强〔2024〕000072号)。
地理标志名称,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表明某商品来源于某一特定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该标志不仅代表了商品的产地,更代表了该商品所独有的品质和信誉。
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明确指出,对在产地范围外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上使用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名称、伪造、冒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误导公众等行为,将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制裁。
“新会陈皮”作为地理标志名称的典型代表,其独特性和价值不言而喻。新会陈皮,顾名思义,是指产自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陈皮。新会陈皮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之传统的制作工艺,使得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新会陈皮除了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青睐。因此,新会陈皮的生产者和销售者都极为珍视这一地理标志名称,并将其作为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据了解,新会陈皮自2006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来,已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名录,截至2023年底,已有518家企业获授权使用其专用标志,位居全省之首。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品牌》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2023年全产业链产值超230亿元,带动7万人就业,人均增收2.2万元,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正是由于新会陈皮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使得一些不法商家动了歪心思。他们通过冒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名称,将普通陈皮甚至劣质陈皮包装成新会陈皮进行销售,从而谋取不法利益。
02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认知度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围绕地理标志名称发生的案件也呈现增多趋势,尤其在中药饮片领域,“新会陈皮”并非个案。
前不久,安徽省石台县市场监管局成功查处了一起销售冒用“九华黄精”地理标志产品的案件。9月23日,在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的地理标志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在某经营场所发现2盒标有“紫离小筑TM 九华黄精”的黄精茶在售。经检查,该黄精茶的生产地址并不在“九华黄精”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内,当事人也无法提供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授权。
经查明,该批黄精茶由池州市某公司委托生产,当事人共购进8盒,已售出6盒,违法所得372元。鉴于当事人进货时索取了票据,产品来源合法,且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了从轻处罚。最终,石台县市场监管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没收了剩余的黄精茶包装盒及手提袋,没收违法所得372元,同时处以罚款128元,合计罚没款500元。
2023年5月16日,宁夏泾源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泾源县一店内经营的不合格枸杞进行核查时,发现该店销售的3.2kg枸杞使用“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包装袋,当事人不能提供商标注册人许可证明文件。
随后,泾源县市场监管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店因侵犯“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行为案进行了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没收侵权的“中宁枸杞3.2公斤,处罚款2000元。
自古以来,中医便注重药材的“道地性”,除了上述的新会陈皮、九华山黄精、宁夏中宁枸杞外,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江油附子、潞党参、杭白菊、川芎等均是业界公认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因产于特殊的环境之中,其性味力专,药效出众,物以稀为贵,往往市场价格也高于一般的药材,此类中药材也是各地评选地理标志产品的重点对象。
药店作为中药饮片销售的重要渠道,上述案件的发生,可以说给药店敲响了警钟,值得所有药店人注意。
有鉴于此,药店在日常中药饮片的销售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及各地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加强产品来源审核,确保所售中药材符合地理标志保护的要求;对一般同名的中药饮片,如果不是地理标志产品,切勿冠以地理标志名称进行销售,避免因小失大,而被处罚。同时,药店还应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定期对销售的产品进行检查和核对,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此外,药店工作人员还应关注市场动态和法规变化,及时了解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以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产品结构,确保合法合规经营。
03
为做好医保基金的监管和使用,有效遏制假药、回流药、医保药品“虚售”“串换”等违法违规规行为,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多次强调药品追溯码的重要性,各地加速落地药品追溯码工作。
自今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启动了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的试点工作。截至11月12日,该工作已在全国32个省级医保信息平台全面铺开,覆盖了所有市级统筹区。参与此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高达33万家,药店数量则达到了49万家,累计收集的数据量已达到51亿条。
今年9月,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由试点阶段转向全面推广,随后各地相继出台加急落地政策。据统计,仅在10月28日至11月12日这两周的时间内,归集的数据量就从31亿条激增到了51亿条。国家医保局计划总结各试点地区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以确保在2024年年底前全国范围内能够全面开展扫码入库工作。
追溯码作为药品的“电子身份证”,通过扫码技术,能够实现对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及使用环节进行全链路监管。药品追溯码工作的全面展开,显然对地理标志性中药材饮片的销售也将发挥着积极作用。
10月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账号“中国中医”发布文章提到,据安徽省药监局副局长陈咏梅介绍,安徽目前已经建成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平台,逐步实现“皖药饮片”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以国内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的安徽亳州为例,自2020年底追溯系统在当地初步上线至今,已有超200家中药企业接入亳州市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系统,在亳州本地中药企业中覆盖率达98%。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中药饮片包装上的二维码,药品的名称、规格、产地、保质期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而在四川的部分中药材饮片企业,生产出的中药饮片包装上已全部配上了二维码,扫码后不仅能看到中药饮片的生产批号、日期和产品描述,还可以了解到原材料的种源信息以及各个流程的工艺信息,甚至各环节的操作人都清晰可见。
在全国大力推进药品追溯码扫码入库工作的进程中,可以预见,下一步中药饮片,特别像具有地理标志性中药材饮片势必将建立起完整的追溯体系,方便公众对地理标志性产品的辨识。
END
点击名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