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丨数字金融对“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探索——以福建省为例

学术   2025-01-27 09:44   北京  

文 /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 林羽

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 刘善鹏  郑力天


数字金融发展情况概述

根据2020年世界银行《数字金融服务报告》,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部门和金融科技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模式。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数字金融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金融机构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保留必要的现金等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金融监管要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数字金融已融入到几乎所有金融业务中,形成了一部分相对成功甚至国际领先的数字业务,同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顶层设计为数字金融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我国建设数字金融强国提供了优势条件。从福建省情况看,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坚实、态势良好。


1.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牵头出台《福建省金融科技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省内地市相继出台《厦门金融科技实践“2019—2023”》《泉州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助推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全省数字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2.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算力体系稳步优化,2019到2022年间,福建省主要法人银行机构算力规模扩大约5倍。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入实施,如,兴业银行开发园区金融生态服务平台与全国88家园区签约搭建“产业大脑”模块,搭建数据中心、产融对接平台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助力园区产业发展。“金服云”平台上线“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对台金融”等多个专区和模块,为各类经济实体提供了更加便利化、智能化、普惠化的金融服务,至2024年11月末,福建金服云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61家,发布金融产品数量超千款,累计解决融资需求超17万笔、金额近4500亿元。


3.区域布局显著优化。全省数字金融发展深耕重点领域、特色行业,形成错位竞争的良好格局。按照《福建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市积极打造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特色功能区,厦门市发布全省首部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初步打响“金融科技之城”品牌。目前福州、厦门双中心城市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应用带动作用,助力龙岩市与宁德市普惠金融、三明市与南平市绿色金融等改革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4.数据要素潜能持续释放。金融机构加强数据综合治理,打破数据孤岛。如,兴业银行全面梳理数据资产,已正式发布企业级数据字典,建立统一的金融数据字典和数据资源目录,加快向“数字银行”转型;建行福建省分行参与组织全国首个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赛事的金融领域“数据开发”赛道比赛,加快金融数据资源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场景开发利用。


数字金融角度看“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1.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相辅相成。数字金融有力赋能科技金融。充分利用数字金融手段能够推动科技金融趋于“数据增信”,更好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更精准地面向特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科技金融亦服务于数字金融。数字金融是科技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科技金融可为数字金融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助力相关科技企业成长。


2.数字金融是普惠金融重要渠道。《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部署了构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相关工作。实际操作中,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有机融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点数字化改造、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促进普惠金融信息共享等,具有边际成本递减、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为客户群体精准画像等优势,能有效缓解传统金融在“普”与“惠”之间不可兼得的难题。


3.数字金融为绿色金融提供支撑。数字金融在绿色企业甄别、信息披露、风控、数字金融产品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推动相关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使得绿色与转型金融评估更加客观、更可计量,同时赋能企业降低自身能耗、扩大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从而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质效。


4.数字金融为养老金融提质增效。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造,有助于拓宽线上养老金融服务应用的广度与力度,提高线下养老金融服务跟进的准度与温度,弥合养老金融的“数字鸿沟”,构建良好的养老金融生态圈。

福建省金融科技发展推动机制获得第十四届“金融科技创新奖”


人民银行推动福建省“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工作建议

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作用,将数字金融作为入手点和贯穿主线,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驱动各类金融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撬动“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大格局。


1.锻造“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力。金融系统要始终坚持数字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数字金融工作的一般规律结合起来,把数字金融摆在全局工作中突出位置,将数字金融建设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促、同考核,切实做好“五篇大文章”的统筹谋划和跟踪问效。二是加强数字人才驱动力。深入贯彻《关于推进“科技强行”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多形式培训与辅导,根植系统全员的数字金融思维,充分激发对“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思想行动自觉。金融机构要通过轮岗交流、专题培训、跟班协作、项目攻坚等,积蓄“科技+”复合人才智库,致力把数字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最大增量”。三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力。人民银行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绿色智能、集约高可用的新型省级数据中心、安全高速的通信网络和弹性扩缩的算力底座;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对全省人民银行业务流程优化升级,实现监管能力数字化变革和服务模式智慧化再造,为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增强“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机制保障。一方面,健全业技融合机制。“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业技融合。金融系统要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及“科技强行”战略,充分融合业务部门需求洞察优势和科技部门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加强业务需求管理、公共能力建设和流程制度保障,加快培养系统内业技融合团队,推动构建横向跨条线紧密配合、纵向省市县分支机构有序衔接的协同矩阵,切实提升数字赋能业务的意识、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五篇大文章”的融合发展是一个生态系统,单靠金融机构自身难以取得根本突破。要进一步健全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三方”交流机制,加强货币、财税、产业、环保、监管等政策协同联动,汇聚“几家抬”的合力,建设金融应用主题库,促进与“五篇大文章”所涉产业行业领域数据资源分类梳理、合规流转及安全共享,支持“数据-数据要素-数据资产”在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中的转化与应用。


3.落实“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一是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效能。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福建省金融科技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阶段性评估,应用数字金融对金融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考核评价等全链条梳理重构,促进数字技术从“支撑使能”向“价值赋能”加速转变。如,乡村振兴领域,侧重围绕县域支柱产业,以“三农”、小微企业、“长尾客户”为主,打好数字经济的亲情牌、地缘牌;绿色金融领域,完善绿色项目画像,汇集交易数据并深度挖掘市场需求,通过技术手段监测绿色金融产品的使用和投入情况,不断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活跃度;普惠金融领域,线下聚焦网点数字化建设,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设施智能升级,线上围绕地方风俗、文化传统等,探索金融场景特色化建设;养老金融领域,聚焦以数字化助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资源优化与资金管理,精准提供差异化服务配置。二是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全省金融系统与相关部门要协同推进技术、服务和制度创新,构建统一汇聚、高效治理、有序流动和融合应用的金融数据体制机制,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切实用好数据要素,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对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如,依托福建“金服云”等数字化平台,推动“金服云”征信公司、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各省级金融机构等三方签订农林产权交易数据使用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数据要素向数据资产的聚集与转化,促进金融服务向主动化、个性化、智慧化发展。三是充分发挥标准化规范和引领作用。以《关于加强金融领域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落实为契机,发挥标准在提质增效方面“聚主线”作用,结合地方“五篇大文章”发展特色特点,支持金融产品体系完善、金融服务智慧再造、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工作,不断提升金融标准供给质效;发挥标准在创新发展方面“拉高线”作用,针对“五篇大文章”的创新,跟进研制相应的金融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并努力推荐上升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以标准的先进性,增强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标准在安全保障方面“守底线”作用,完善金融企业标准化内部评估机制,针对金融企业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情况、金融机构公开企业标准的执行情况、强制性金融标准执行情况等实施效能评估,支撑机构合规经营,助力“五篇大文章”风险防控。四是深化地方特色场景应用。顺应金融服务全量客户和小额高频场景的新形势,结合行业产业特色,丰富“五篇大文章”应用场景。如,在依托龙岩市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示范样本;发挥涉农法人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致力县域以下银行网点功能转型升级,从“传统单一物理网点”向“全渠道服务管理”转变,实现“数据化、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数字化经营模式,打通数字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广远程银行以及在政务、医疗、教育、消费等“金融+科技+场景”方面开展微创新,即时解决业务痛点,满足群众需求;发挥对台优势,打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鼓励两岸在金融技术、标准等领域开展合作。

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设置五大金融专区


4.筑牢“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风险防线。一方面,筑牢金融网络数据安全防线。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网络安全是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织牢织密金融网络安全防护网,建立健全区域金融业网络安全联席会议、网络安全日常监测预警、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优化金融网络安全风险防范、预警、事件处理体系,适时开展实战应急演练和业务系统压力测试,保证“五篇大文章”服务不脱节、不断档。强化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监管,以金融科技领域执法检查为抓手,深入开展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篡改、破坏、泄露以及非法获取、利用金融数据行为,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机制,落实落细数据安全保护要求,严防数据安全事件发生,为“五篇大文章”服务提供数据护航。另一方面,筑牢数字技术安全防线。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督评估机制,加快研发基于数字技术的监管工具和监管平台,对大模型算法、应用场景等加强监控和防范。践行《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用好“监管沙盒”等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时关注防范化解数字化进程中隐藏的各类风险,确保金融科技应用沿着依法合规、风险可控、惠民利企的路径发展。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12月上半月刊)








新媒体中心

主任 / 邝源

编辑 / 姚亮宇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金融电子化
面向金融界科技人员、业务人员,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交流的园地以及了解科技应用的窗口,为读者提供金融信息化发展最前沿的各类知识和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