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幼儿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于12月17日、12月19日分别南北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拐防骗”演练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志愿者的大力支持,旨在通过生动的实践演练,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
演练开始前,幼儿园安保部门协同家长志愿者一起进行了周密的活动安排。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大家商议了各种“拐骗”方法,为之后的“拐骗”行动做好准备。幼儿园还精心准备了各种“道具”:玩具、糖果、平板等,增加活动的真实性。
防拐演习活动在自然常态下拉开帷幕……
家长扮演的“陌生人”来啦,
他们手里的“诱惑”可真多!
“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
面对陌生人的诱惑,
孩子们能经得住考验吗?
他们会怎样应对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骗子”和孩子们的表现吧!
“小朋友,我是幼儿园新来的实习老师,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游戏做得好的小朋友还有糖果哦!”
“小朋友,我们今天要进行一个体能测试,需要到幼儿园外面去进行,大家跟我一起走吧,我手里的糖果和饼干,你们可以随便吃!”
“小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妈妈让我来接你,我有好玩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一会我把你接走了,你可以在我车上随便玩!”
“小朋友,奶奶来幼儿园接孩子迷路了,你能带奶奶出去打车吗?”
“我不认识你,老师说过,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
“你为什么要带走朵朵,你是谁?老师,这个叔叔要带走朵朵!朵朵你不能走!”
“你认识我妈妈吗?我妈妈在上班,你可以带我去找她吗?”
“我喜欢玩游戏,我不要糖果,我想要平板。”
在“陌生人”出现并试图以各种理由接近孩子时,部分孩子能够迅速反应,并大声说“不”。有的孩子虽有一定的警觉性但经不住“骗子”各种花言巧语和零食引诱,最终还是被骗走。
情景模拟结束后,安保人员、班级教师、家长志愿者对被诱拐的孩子进行了安抚和心理疏导,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进行了防拐防骗教育,让孩子懂得不跟陌生人走、不要陌生人的玩具、不吃陌生人的糖果零食等。回到班级,各班教师请幼儿分享了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孩子们也再次学习了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技巧。
我园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此次“防拐防骗”演练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让老师和家长深刻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工作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努力,我园将继续开展此类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家园共育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屏障。
敲重点!“防拐防骗”,家长要知道……
这样做很危险:
1
在朋友圈等公众场合晒出孩子的各种信息,如名字或者是近期的活动。
2
带孩子在外玩耍,因为遇到熟人聊天,或者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忽视”或者“遗忘”身边的孩子。
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1
不跟陌生人走:
引导孩子无论对方给什么好处,都不跟陌生人走。
2
学会说“不”:
鼓励孩子在感到不安时,勇敢说“不”。
3
记住重要信息:
让孩子记住家庭地址、父母电话等关键信息,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联系父母或报警。
4
求助正确对象:
教会孩子识别可求助的对象,如警察、店员等。
5
保持距离:
引导孩子与陌生人保持适当距离,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玩具。
6
注意环境:
提醒孩子注意周围环境,避免进入偏僻或危险区域。
撰稿、初审:冉江雪
供图:周林霖
美编:杨涛
复审:林燕
终审:张潇月
如果你想了解我们,请拨打咨询热线:
023-68254332,682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