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搜索,选大厂还是创业新贵?

职场   2024-08-09 15:31   北京  
还记得 ChatGPT 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那一年,人们乐于谈论大模型时代可能出现的颠覆性机会,大致的逻辑是:大模型像一个超级大脑,可以近乎容纳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再配合日益强大的学习和推理能力,它可以让知识的获取和调用变得越来越简单。
按此推断,搜索引擎必然会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当时,New Bing 短暂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提供了对话式的交互,试图用新的交互体验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很多人激动地喊道:搜索领域新的颠覆者出现了。
现在,两年已经过去,New Bing 已经鲜少被人提起;另外几款新生的 AI 搜索产品虽然体验不错,但场景实在过于小众,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更让人惊讶的是,曾经如日中天的 OpenAI 也传出了资金紧张的消息。
虽然大模型的故事还远未结束,不过,依目前的态势看,我更倾向于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厂做 AI 搜索更有绝对性的优势,创业公司在这个方向上,没什么机会。
大公司有技术、有场景、有用户,在这些优势的叠加之下,我实在想不出新产品如何弯道超车。这和当年智能手机取代诺基亚,数码相机淘汰柯达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以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百度搜索为例子,如果你留意的话,会发现它现在已经润物细无声般的融入了非常多的 AI 能力。我举几个例子,搜索页面中,输入关键词,或者用自然语言描述问题之后,百度会在顶部空出来一块区域,用以展示 Ai 智能回答。
国内认可度较高的 AI 应用榜单之一“AI产品”(aicpb.com)最新发布的数据,其中百度搜索“Ai 智能回答”登顶国内总榜,访问量比其他上榜产品加起来的量还高。
Ai 智能回答的下方,还是原来链接和摘要式的搜索结果。同时,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触发 AI——百度会先行做一层判断,只有当 AI 能比较好地回答问题时,才会显示 Ai 智能回答。
用户根本不需要改变任何用户习惯,就能够体验 AI 搜索。百度作为以搜索起家的公司,在数据方面的积累自不用多说,所以在 Ai 智能回答部分,它可以整合图片、视频、音频、位置等等信息。
下图中,你能看到,我搜索某个字的读音,它能够用合适的媒介展示,或者链接到相关智能体。这些智能体,都来自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据说上面已经入驻了 20 万开发者、6.3 万企业,百度搜索是它的分发入口。
产品经理俞军曾经总结过一个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如果把所谓的新一代 AI 搜索产品当成新体验,百度这样的用大模型重构的搜索引擎当成旧体验,那一切就变得非常清晰,新体验不仅无法超越旧体验,而且还有替换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得出上面的结论:大厂做 AI 搜索更有绝对性的优势。
我们再来结合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竞争来类比。丰田宝马等燃油车产品,目前在智能化、电池等关键技术上已经全面落后于特斯拉之类的新产品。并且用户体验上,用户常说的话是只要你开了几次电车,就再也回不去燃油车时代了。可见这两类车已经像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具体到搜索产品上,并不是这样的叙事。像百度这样的大厂,不论在基础模型(类比电车的智能化和电池技术),还是用户体验上,人家根本没有落后。
你可能会反驳说:“是不是有些保守?也许大模型会彻底带来应用范式的变化。颠覆泡面的不是更好的泡面,而是外卖。”这话也有道理,但如果你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百度已经集成了新的范式,比如用户喜欢对话式的交互,那在搜索页面,点击“AI 助手”的标签页就可以使用。
这还不算啥。除了文字的搜索,百度还融合了多模态 AI 能力。比如,我昨天去医院做了个检查,检查单出来后,点击搜索框右侧的“相机”按钮,上传报告单,它就能帮我解读。我拍摄或上传某种花的图片,问它是什么花,百度也可以回答。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点击刚刚的相机按钮,上传图片后,百度还默认融合了图片智能编辑的能力。再比如搜索祝福语,百度也会优先展示 AI 生成祝福语的功能。
说到底,AI 搜索的核心优势是利用大模型的能力,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搜索体验。从这个视角看,百度已经把 AI 融入到了搜索的各个角落,在产品迭代上,百度甚至比创业公司做得还要深。场景在,技术在,用户在,商业模式在,我横竖想遍了所有的可能性,也没找到所谓的新颠覆者,将会如何超越大厂。
类似 Perplexity 这样的产品,我认为它最终的归宿是做一个面向专业人群的小众付费订阅产品。面向更广泛人群的 AI 搜索,最终还是大厂的生意。

MacTalk
墨问西东出品。在这里,我们聊互联网、职场、管理、创业、产品、软硬件、内容创作、人物、摄影等…… 不做快餐,用文字酿一杯葡萄酒,沉醉,回味悠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