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餐饮行业真不容易

职场   2024-09-29 12:50   北京  
公司楼下的眉州东坡已经彻底闭店了,接待客人又少了一个好地方。
这家眉州东坡店开于 2008 年,那时候还红红火火地建了个超级大的厨房,为的是给亚运村的运动员供餐。开店以后,生意一直很好。店长和我讲,早些年挣钱挣到手软,年夜饭有的顾客一桌居然能消费 5 万块,把他们都惊呆了。
疫情那会,这家眉州和其他餐馆一样,时开时关,兢兢业业,遵守政策。他们期盼着疫情早点结束,早点恢复往日的红红火火、人声鼎沸。没想到,随着疫情的消散,生意并没能恢复。特别是今年,肉眼可见的客单价降低、客流量减少。
现在,彻底关了。
同样,楼下还有另外两家快餐店今年春节后再没营业,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看来今年餐饮很难做。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即年营收 1000 万元以上)餐饮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88.8%,利润率低至 0.37%。
0.37% 这个利润率,也就是说,卖出去 100 块钱,才有三毛七的利润。低得令人咋舌。餐饮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1
昨天下午,我抽空看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新书。书不算厚,内容是通过采访组织起来的,记者李翔提问,贾国龙回答,一来一去,还挺有意思。
我对西贝比较熟悉,它是一家从内蒙走出来的以西北菜为主的连锁餐厅。这些年,西贝不断地变化,从几千平的大酒楼,一步步发展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商场里几百平的餐馆,年营收已经达到了 60 亿,绝对的国内中餐领域的佼佼者。
在西贝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爱折腾的贾国龙有了更大的梦想:把餐馆开到全球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街。而想达成这一目标,毫无疑问地,他们开始探索像麦当劳一样的快餐业务。
2021 年前后,随着疫情的起伏,我在小区附近的商场里看到了贾国龙功夫菜。这是贾国龙的手笔。与此并列的,还有海底捞旗下的快餐品牌“秦小贤”,瑞幸咖啡创始人二次创业做的“重庆小面”。
有趣的是,这些店没经营多久,都关门大吉了。
功夫菜失败之后,贾国龙又找新点子做了“贾国龙酒酿空气馍”“贾国龙中国堡”“贾国龙小锅牛肉”。无一例外地,这些产品都没能取得成功。看来做快餐和正餐完全需要的是两种能力。
2023 年 12 月 1 日,贾国龙在公司战略业务共识会上,和团队说,要放弃探索了八年的快餐业务。“承认做不了,举手投降”。
在快餐业务上,贾国龙曾经一度想模仿麦当劳,把中国的快餐开到全世界各地。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有段时间他学麦当劳都有点走火入魔,咱是局外人咱不懂,但总觉得,当你过于在意对方时,就很容易忘掉真正的自己。
贾国龙学习麦当劳的商品结构,供应链管理,门店设计,甚至还觉得麦当劳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就是可以单手吃汉堡。于是,他对应地创造了贾国龙中国堡。最后,贾国龙中国堡还是折戟沉沙了。
我不知道原因,只记得当年小区楼下的商场里,贾国龙功夫菜绝对属于快餐中价格最贵的,味道呢,说不上来。
贾国龙坚持西贝要做的菜品属于“绝对好、相对贵”的范畴。这也没问题,消费本就是分层分人的。但我也有些疑惑,绝对好是主观的,相对贵却是客观的,这俩遇到冲突的时候,贾国龙会怎么选择?特别是在消费下行的今天,相对贵真的还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吗?
这我不知道。
2
贾国龙对于定价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我看书的时候,忍不住感叹说,果然是实干家。我也在做公司,对此心有戚戚焉。
简而言之:利润是因,细节是果。
怎么讲?举个例子。作为新晋网红超市,胖东来现在特别火,被称为超市届的海底捞。我在朋友圈很多文章,他们都在分析为什么胖东来能这么厉害。其中,大部分的观点认为,胖东来无微不至的服务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比如,胖东来有堪比小型月子中心的母婴室、面对不同人群的购物车,以及免费水果切块和去皮服务。类似的细节处的设计,大家能罗列几百处。很多人都在争先恐后的向胖东来学习怎么做服务。
总之,他们的因果关系链条是这样:细节是因,成功是果。我要想取得和胖东来一样的成绩,那我就要把细节做好。
过去,我也会陷入到这种思维方式中。去一家公司拜访学习,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学习对方的细节。
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还是拿胖东来举例子,胖东来曾经爆改过永辉超市。如果你去查资料的话,会发现胖东来先会调整永辉的商品结构。
我们做这样的假设:如果永辉超市不调整商品结构,而是仅仅优化服务,提升员工待遇,请问,最后永辉超市的经营情况会变好吗?
我觉得不能,因为简单提升服务质量和员工待遇,就意味着成本的上升。而零售的毛利本来就很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直接下降,你觉得这符合商业的基本逻辑吗?我不否认细致入微的服务是胖东来受用户青睐的关键,但更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利润率。
记者李翔问:“定价偏低的公司在这几年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增速,是个阶段性现象吗?”
众所周知,蜜雪冰城、正新鸡排、瑞幸、酷迪等品牌最近这些年在国内扩张非常快,几乎已经覆盖到了中国绝大多数县城的主要街道。贾国龙的回复则很干脆,他认为定价低是因为效率高了,导致成本低,所以才能把价格打下来。
“要是完全和麦当劳一个价位,又要比麦当劳提供的东西好,成本就会更高,最终取不出一样的利来,就竞争不过麦当劳,利润率不一样,没法竞争。我一年卖 100 亿元,10%的利润,10 个亿;你一年卖 100 亿元,5%的利润,5 个亿。你 5 个亿的利润竞争不过我 10 个亿的利润,因为我有再投入的能力,我手上的弹药更足。所以,盈利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贾国龙的这个判断我非常信服,一看就是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前面那些媒体的分析,一看就是秀才式的观点。
3
查到了贾国龙最新的一份演讲资料,他说完全没预料到今年餐饮的形势。本来去年底还计划开新店。结果今年内蒙的海鲜店和北京的九十九顶毡房生意下降了 30%,西贝莜面村也有些许降幅。
在这个背景下,他的心态变了。过去,西贝一直是志存高远,想把店开到全世界每一条街道上。而现在,面对现实,他也不得不反思经营企业到底是追求什么。他说:
我需要在“做好、做久、做大”之间重新排个序。不管能不能做大,我们要先做好。我做一个店,我也把这一个店做好,做到让它排队,做得顾客喜欢,做得有利润赚,做得员工不只有工资发,还有奖金发。所以“做好”才是我们做餐饮的第一个追求!
在做好的基础上、不做大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做得久一些,让它“好”久一点?这是我们排序第二的追求。在做好也能做久的基础上,如果有条件做大也是可以的,做企业的人都有挑战更高难度的精神,这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段话,完整概括了这些年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早几年,移动互联网熙熙攘攘,很多人追求的目标是做一家风风光光的大企业,所以,当时行业的一个导向是:做大营收规模,拿新的融资,这中间,哪怕赔些钱也没关系,先占领市场再说。规模第一。
我认为,那是一段企业经营的弯路。
国外有家叫 37signals(现在名字是 Basecamp)的公司我很喜欢。早在 2012 年,他们 CEO Jason Fried 曾经在采访中谈到了自己的观点:“你可以去读一读 TechCrunch,看看上面的新闻。你会发现重点都是融资额度以及员工人数。但这些指标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盈利?你是否开发了优秀的产品?你是否关心员工?是否善待你的客户?”
先做好,再做久,再争取做大。墨问的路径也是如此。
---
最近,我在墨问写了一个自由职业的小专栏。我想把我理解的自由职业的框架、以及切实可行的推行思路在这个专栏中分享给你,帮你少走弯路
目前专栏已经更新了 6 篇文章,一共 15 篇,外加交流社群和 2 次直播答疑,目前早鸟价 79 元,国庆假期后会涨价到 99 元,欢迎订阅。自由职业不一定是谁的归宿,但至少,这是对抗当下混沌环境的一种可能。
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购买。

MacTalk
墨问西东出品。在这里,我们聊互联网、职场、管理、创业、产品、软硬件、内容创作、人物、摄影等…… 不做快餐,用文字酿一杯葡萄酒,沉醉,回味悠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