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公众号的第 356 期分享
本文共2600字 | 阅读需要6分钟
深度工作是让一个人,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巨大成长的重要方式。
现在很多年轻人十分抗拒工作,上班如上坟,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天天想离职,去追求诗和远方。
事实上,我认为在人生早期认真工作,非常锻炼一个人。
我很感谢在职场那几年,完善了我很多通用且重要的能力,比如心理韧性、沟通社交、解决问题、时间管理、系统思维等等。
这些,都是深度工作带来的。
如果你能在工作中做到深度工作,那你的成长将会飞快,一年顶十年。
什么是深度工作?
我工作的时候,带过很多下属,观察了很多人,也面试过上百号人,发现成长得很慢的人,总是乐于做一些基础的事情:
来到公司就洗杯子、喝水、吃早餐、然后回复邮件、参加会议。
下午刚刚准备工作,又临时被拉去开一个会议,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到准备下班了,才忙自己的工作,眼看就要下班了,自己的工作潦草完成,提交给上级审核,剩下的烂摊子,交由上级去处理。
一整天下来,明明自己累得半死,好像做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做。
这种日子,循环滚动三年,发现自己一点长进都没有,还是一个小专员。
在《深度工作》一书中,作者认为:
类似会议、回复邮件、参加公关活动等等形式的工作,都叫做“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看似忙碌,但产出效率和质量较低,工作容易被替代。
裁员开的第一刀,就是这类人。因为,没有实际价值的产出。
与浮浅工作对应的,是深度工作。
什么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是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真正决定工作价值的,是深度工作。
很多时候,专注地做一件事,胜过敷衍地做很多事。
专注做2个小时的产出,比分开的4个“半小时”的产出价值要大得多。
擅长深度工作的人,对一个工作任务,往往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力求输出最好的方案、最有效的执行,这样的工作产出,才更能创造价值。
在职场上,苦劳不等于功劳,忙碌也不代表着生产力,低质量的勤奋远比懒惰更为可怕。
深度工作的时长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他的工作价值,而工作价值,就决定了他升到什么职位,能拿多少工资。
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1)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想要成为赢家,有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
②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②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深度工作,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掌握这两种能力。
深度工作能帮助我们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掌握困难事物的要点在于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则要求在无干扰状态下保持专注。
有实验表明,专注情况下,背诵一篇课文只要9遍,如果不专注,则需要100遍,这就是专注力量。
从脑科学角度来讲,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燃烧。
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
因此,要想高度专注于当前任务,避免干扰非常重要。
至于第②点,有一条产出公式: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我们的工作时间一般是固定的,单位时间的专注度越高,工作的产出就越大。
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和一本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
秘诀就是,他能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
人的注意力的时间间隔,一般是25~30分钟,运用这个规律去分配工作,能高效地在4个小时内完成一天的工作量。
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大部分人的工作其实4~6个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这也是为什么能力强同事,业绩第一的同时,还能早下班。
(2)成长速度极快
深度工作的最大价值,是可以一定程度扭曲时间,实现一年顶十年。
关系深度比专注重要,专注比时间重要。
如果在连续的时间内,能够持续地投入,它的回报是指数级的增长。
也就是说,连续一个小时的工作,远大于四个十五分钟的总和。连续10个小时的投入价值,是10个1个小时的数十倍以上。
在持续的时间里,构建的关系是持续性的,随着专注的提升,和事物构建一个非断裂、完整的连续体。
没有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进入了事情的内在,看到的事物的本质!
这一点,相信所有人都能深有体会。
当我们持续的深度工作的时候,很多知识、技能、方法论、人生道理、价值观等,都能以多倍速的效果固定在我们身上。
怎么做到深入工作?
哲学家戴维•梭罗曾说:
“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
浮浅工作,会让我们忙碌不停,且没有收获。
深度工作,既能创造价值,还可让我们身心愉悦。
有一本书《深度工作》上面介绍了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这四个准则就是:专注工作、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摒弃浮浅。
(1)专注工作:
首先要为深度工作创造适宜环境,减少噪音与干扰源,如关闭手机通知、整理桌面。
然后采用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技巧,将时间分割为专注时段与休息时段,例如以 25 分钟为一专注单元,期间全身心投入任务。
保持大脑持续聚焦,像作家在创作时,专注于情节构思与文字雕琢,以此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挖掘深度成果。
(2)拥抱无聊:
当处于日常无聊间隙,如等待公交或会议间隙,不急于用娱乐填补。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知识回顾或思维训练,比如回忆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或在脑海中做简单的数学运算。
把无聊当作锻炼专注力的机会,逐步培养大脑在非理想状态下快速进入深度思考的能力,从而在正式工作时能更迅速地沉浸其中,提升整体工作深度。
(3)远离社交媒体:
明确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界限,如仅在午休或下班后的特定时段查看。
工作期间,将社交媒体应用从电脑桌面或手机主屏幕移除,关闭消息提醒。
例如,设计师在工作时若远离社交平台的干扰,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意构思与作品完善中,避免碎片化信息打乱设计思路,保障充足时间与精力进行深度创作,提升工作产出的专业性与创新性。
(4)摒弃浮浅: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类,识别出浮浅工作,如常规数据录入、简单文件转发等。
将这些浮浅工作集中在特定时间段批量处理,而把大块时间留给深度工作,像项目策划、方案撰写等。
学会拒绝不必要的浮浅任务邀请,合理规划日程,确保深度工作的连贯性。
使认知能力在深度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工作价值与影响力。
写在最后:
俗语有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多少人拿这句话来自我欺骗。
但现实是,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论艰苦,深度工作,只问结果。
正如《深度工作》中所说:
“忙碌等于产出的理念已经过时,知识工作并非生产线,也不靠忙碌支撑。”
深度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但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能帮我们将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进而造就富有效率和意义的生活。
(全文完!)
--
推荐我的付费专栏-《风靡世界的30个思维工具:怎样成为厉害的人?!》,上分享31个思维工具,已完工。每篇文章保底2000字,整个专栏有6-8万字,相当于一本书!
价格:29.9元;已有 390+ 伙伴订阅!
假设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第一性原理、费米估算、批判性思维、矩阵分析法、逻辑思维、吉德林法则、结果思维、收敛思维、复利效应、全流程优化思维、系统思维、黄金圈思维、成本思维、PMI思考法则、5W2H、奥卡姆剃刀、元认知、杠杆思维、决策思维、飞轮效应……
2杯奶茶的价格,纯属交个朋友。一杯奶茶让你变胖,而看完这个专栏,你将会收获更聪明的大脑,哈哈。
关于我: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鸟哥笔记专栏作家;斜杠青年,尝试过多个副业项目。
自媒体人,创作累计百万字,全网10w粉丝,多篇10万+文章,累计千万阅读!
开放朋友圈,不定时分享学习感悟,日常思考。如果有需要,欢迎加我前排围观。
或者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