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名小县,正纷纷突围商业航天
2. 商业航天,万亿级产业新蓝海
3. 商业航天,小县城掘金新机遇
01
无名小县,正纷纷突围商业航天
您是否想过,有一天,小县城也能发展最顶尖、最前沿的高科技产业?
2024年8月29日13时22分,我国在黄海东部海域成功完成“一箭六星”的海上发射任务。这一次,小城海阳是故事的主角——火箭出发地是位于海阳的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发射平台是海阳自主研发的“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而发射的“谷神星一号”海遥三运载火箭,也是在海阳完全总装出厂的。此前(从2019年到2024年6月),海阳凭借“东方航天港”已累计发射11箭61星,并且创下了多个首次记录,例如我国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2020年9月15日)、国内民营火箭企业首次实施海上发射任务(2023年9月5日)、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与中国运力最大的民营商业火箭“引力一号”的发射(2024年1月11日)。其实,海阳只是一个仅有57万人口的县级市,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境南部。它的GDP总量位于全市中下水平,且远离烟台北部港口片区,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经济地理格局来看,海阳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无名小县”。2019年,是海阳“逆天改命”的一年。当年的6月5日,海阳成功保障了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以此为契机,海阳东方航天港“横空出世”。东方航天港是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发射场、全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但关键是,它并不甘心成为另一个位于海边的“酒泉航天发射场”,而是从发射端向上牵引产业链,成为目前为止我国唯一一个既有生产制造又具备发射条件的发射基地。海阳并不是个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批县级中小城市,已经提前踩中风口,在商业航天赛道中拼出一片天地,开始赚钱——全国卫星产能第一的台州湾新区(属浙江台州)、拥有火箭发动机测试基地的吴兴区(属浙江湖州)、拥有蓝箭航天与航天二院二十三所等龙头企业的平湖市(属浙江嘉兴)……许多中小城市正在发力商业航天赛道,成为县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秀案例。
▼
海阳市俯瞰
(来源:图虫创意)
02
商业航天,万亿级产业新蓝海
商业航天,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
和低空经济一样,商业航天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方向。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对于这个官方认证的“新增长引擎”,市场研究机构普遍得出结论,商业航天将是一条新的万亿级产业赛道。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由0.8万亿元增长至1.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3%;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将达2.3万亿元。
自2015年发改委、财政部与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开始“破茧”。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促进政策,并且逐渐形成“大玩家研发、小玩家测试制造”的产业格局。
大玩家往往依托研发优势发展商业航天,成为航天企业研发总部所在地。北京,拥有全国半数以上商业航天创新企业,已是全国商业航天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上海,背靠G60科创走廊的,正在为G60星链计划造卫星;还有西安,作为老牌“航天动力之乡”,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小玩家则往往依托强大的高端制造基础打造场景优势,以小切口进入商业航天。例如,山东以制造和海射港口优势突围,挤入火箭发射竞争版图;江苏凭借强大的制造业配套,吸引商业航天龙头企业落户,从而形成各环节较完整的航天产业支撑体系;浙江以强大的制造实力赋能商业航天领域,实现强势刷脸。可以看到,在大小玩家并行的时代,小城市并不是大玩家们的“工具人”,而是以自身优势入局商业航天。
从2015年(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开始,经过近10年发展,业内普遍认为,商业航天即将走过“从0到1”的“拓荒”阶段,进入“从1到100”的爆发阶段。
这背后,离不开卫星互联网建设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卫星互联网是一种卫星通信技术,它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低轨卫星形成规模组网,提供网络服务。LEO低轨轨道对卫星的容量有限,轨道与频率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卫星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的竞争方式获取,而且如果卫星寿命到期,还可以重新发射进行补充,可谓是“先占永得”,所以大量且快速发射卫星具有紧迫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加速部署卫星互联网计划,2020年,卫星互联网被发改委纳入“新基建”,建设得到提速。位于上海松江的G60产业基地开展了一个总数达1.2万颗的卫星互联网计划,规划于2024年发射并运行至少108颗卫星,提供初步的商业服务。而且,如今卫星互联网通信技术已经实现在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应用落地,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将持续引领商业航天产业增长。华高莱斯团队曾创造性地提出,选择县域经济新赛道可以采用“先知后做”的方法论,即中小城市的一把手领导应先迅速提前构建对产业的认知体系,之后再从小切口入手发展这一产业。而处于1到100的爆发期的赛道,是最适合中小城市“先知后做”的赛道。
▼
商业航天是中小城市发展的新赛道
(来源:图虫创意)
03
商业航天,小县城掘金新机遇
看起来是尖端高科技产业的商业航天,又为何能让小县城参与其中呢?事实上,商业航天本质是市场化的行为,和传统航天相比更需要“精打细算”。
特别是到了1到100的爆发期后,为了降本,入局的民营航天企业最终都得选择对接工业生产体系,比如,Space X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将工业生产的不锈钢加入航天器的建造,因为当时原本计划使用的碳纤维结构实际成本为200美元/公斤,而不锈钢每公斤仅需3美元。当“高大上”的商业航天对接上现有的工业体系,中小城市就能对商业航天“祛魅”。什么是“祛魅”呢?祛魅就是看懂了前沿科技的产业化逻辑。当前沿科技产业化——寻求规模化生产、追求低成本控制,这一过程就是“去神秘化”的过程,那些最先看懂这一过程的中小城市,将有机会利用自己本地的产业和成本优势,挤入新赛道,实现“旧产业迁移”。对新赛道祛魅之后,将旧产业能力迁移到新赛道上,这就是“先知后做”的一种表现。
1. “先知后做”其一:先对新赛道祛魅,后实现旧产业迁移
如今,一些中小城市已经对商业航天这一新赛道祛魅了,于是将已有的产业能力迁移到商业航天上。例如江苏的张家港,以其制造业优势,实现了95%的天兵科技火箭零部件在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高效集成,由此成为了天兵科技的核心供应基地。
▼
江苏·张家港
(来源:图虫创意)
2015年,海阳港获批一类开放口岸。于是在2019年之前,海阳强调利用口岸开放“以港兴市”。
然而,彼时与海阳港竞争的是周边烟台北部的五大港区以及环黄海的其他港口,这些港口每年的货物吞吐量远超海阳,作为商港,海阳港只会面临在夹缝中求生的困境。好在,在2019年的海上发射中,海阳看到了“新地利”——海阳港位置独立、安全性好,可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具备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天然优势,于是海阳果断进行港口转型,切入商业航天市场。
颇具戏剧性的是,海阳与航天的结缘,始于一个人偶遇的机会。
2017年10月,烟台海工专家滕瑶赴京参加行业推介会时,遇到时任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了解到当时为了将海上发射火箭的想法提上日程,火箭技术专家们一直苦苦寻找合适的港口与船舶。在滕瑶的引荐下,专家们到海阳实地考察,最终一锤定音,经过多方努力,海上发射技术试验项目得到立项。虽然有关部门将发射港口定在了海阳,然而在当时,我国海上发射支持装备、发射平台等配套设施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不过这并没有难倒海阳,在本地海工企业——中集集团强大的助力之下,海阳仅3个月,就把从船到发射、再到火箭之间的中间装置全部研发并制造出来,成为了合格的保障海射中转站。2019年6月,从北京而来的长十一火箭赶到海阳港,在这里稍作停顿。6月2日中午,火箭驶离港口,历经20多个小时200公里的航行后,于6月5日在黄海海域实施“一箭七星”发射。显然,在首次海射中,海阳港只是微小的一环,但是,海阳政府敏锐洞察到了海阳港在海上发射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抓住“关键1个月”洽谈期,深入挖掘“全国唯一”重大发展机遇。从2019年6月5日海上发射成功后正式提出建设东方航天港的设想,到2019年7月16日烟台市政府、航天一院、中集集团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海阳只用了1个月,效率之高令人叹止。
▼
海阳市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在航天港建设过程中,海阳以烟台本地海工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基础为支撑。在海洋牧场、大型船舶建设基地、特种船舶建造等多个产业链条和产业区中,许多世界前列、中国第一的海工设备均来自烟台!
2019年-2020年海上发射时,我国未有专业的发射工程船,海阳于是运用烟台海工能力,把2万吨级的驳船“泰瑞号”、打捞船“德渤3号”改装为海上发射平台。烟台不仅以其海工制造能力闻名遐迩,更拥有如哈工程烟台研究院、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等一流的海工装备研发资源与航天513所等提前布局的航天零部件研制资源。在屡次海上发射任务中,这些研究机构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在2020年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中,哈工程庞福振教授科研团队全方位通过测量全过程平台动力响应数据,为发射平台设计及海上发射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支撑。
▍从发射到卫星,海阳吃透产业链,将商业航天做全做实
一是做“全”。在东方航天港,有一条6公里的“航天大道”,这条大道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产业发展的纽带,它沿途串联起了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火箭生产测试区、卫星产业应用区。这些区域互相协作,形成了发射链-火箭链-卫星链的闭环。
二是做“实”。在各支链条中,东方航天港纵深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发射链,自主研发打造全国首艘专业海射船“东方航天港号”,增加航天港的辐射海域范围,未来将瞄准空天物流等建设,不断提升海上发射保障能力。火箭链,则打造整发火箭生产、总装总测一体化港口,极大降低企业发射成本,火箭在此从对接到发射,只需要3-4天。卫星链,引入李德仁院士工作站,研发“东方慧眼”遥感星座,使得航天港拥有强大的卫星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卫星上天提供后续服务。
▼
卫星链示意
而在前沿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断地试错和探索,商业航天也不例外。特别是火箭的发动机,因为往往需要适应复杂恶劣的环境,于是成为故障敏感多发之处。只有在试车台上通过测试验证的火箭发动机,才能投入批量生产和进行发射。因此发动机热试车是关键一步。
发动机热试车就是把发动机整机或能够形成完整功能的部分整机,拿到试验台上进行全系统的考核。这一环节,在中小城市更有成本优势,一批提前知晓这一信息的中小城市于是实现了“小玩家坐庄、强测试切入”。知晓小玩家在商业航天赛道中的优势,并以热试车环节这一小切口进入,这是“先知后做”的另一种表现。
2. “先知后做”其二:先明白小玩家坐庄关键,再以强测试切入
前文提到,已经有中小城市把握航天发动机“热试车”这一测试环节,切入商业航天赛道。安徽池州的贵池区拥有星河动力池州试车台、安徽蚌埠的禹会区拥有九州云箭蚌埠试车台,还有河南郑州的巩义市、湖北宜昌的安远县……其中,浙江湖州的吴兴区的测试基地最具有代表性,它以发动机测试总装牵引,携手蓝箭航天,打造国内唯一民营航天发动机智能制造基地,承担液体发动机制造和测试任务。
湖州是浙江省内的“强势小玩家”。虽然行政面积排倒数第三,但它以人均可支配收入6.4万元入围2023中国最富裕城市20强,而且通过吸引中国商业航天的领军企业——蓝箭航天顺利落地,实现了“即造即测”的核心优势。湖州吴兴区能实现“即造即测”,离不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湖州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23年,湖州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居全省第4。制造业的强劲,使得湖州吴兴区能够在智能制造基地,完成发动机的研制和总装——蓝箭航天动力制造基地,承担了贮箱焊接加工、零部件加工、发动机组装的任务。目前已具备10天交付一台发动机的量产产能。二是吴兴区拥有良好的测试场地——成片的废矿坑。对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来说,废矿坑是一个做热试车的好选择。经过“走南闯北”的点位考察,2018年,蓝箭航天团队才最终锁定了位于湖州吴兴区南太湖新区美女山的一个废弃矿坑,该点位三面环山的地形,正适合为各种型号的火箭发动机提供地面点火试验。蓝箭航天湖州试车台启用于2018年,主要用于蓝箭航天80吨级发动机试车。由于美女山点位周边有大量与航天配套的产业链布局,在研制阶段结束后,发动机能够整装前往试车台,并立即进行整机试车,实现“即造即测”。
▼
湖州吴兴区
(来源:图虫创意)
从烟台海阳市再到湖州吴兴区,一批中小城市正以不同的路径,在商业航天的新赛道上加速前行。
其实,除了商业航天以及低空经济外,生物医药、锂电新材料、智能驾驶同样是小县城的明星产业,它们成为了一批中小城市产业发展的闪耀名片。不论是商业航天也好,还是别的高科技产业也罢,首先需要判断这一产业赛道适不适合县城来做,针对此,华高莱斯提出的“先知后做”的手法,适用于想要切入任何新的科技赛道的中小城市。总之,可以确定的是,那些最顶尖、最前沿的高科技产业,不再是小县城所“高攀不起”的了。
欢迎关注、设为星标★及时掌握精彩内容!
转载注意:注有全景网、图虫创意的图片,属于华高莱斯购买版权使用(仅限华高莱斯使用),转载请删除!
商务合作 | 转载开白
请添加企业微信
中国城市发展智库·城市内容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
版权声明: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