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宝——清明上河图

文摘   2024-10-01 00:42   陕西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和国宝级文物,其地位不可撼动。全卷宽 24.8 厘米,长 528 厘米,绢本设色,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繁而不乱。画中有 814 人(也有说法 1643 人),牲畜 60 多匹,船只 28 艘,房屋楼宇 30 多栋,车 20 辆,轿 8 顶,树木 170 多棵等。人物大的不足三厘米,小的有黄豆大小,却个个形神兼备。它生动地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从经济角度看,画卷中店铺林立,商业活动繁荣,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从民俗角度,画中包含了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民间习俗,如清明时节的祭祀、商贸活动等。在交通方面,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不同的运载工具,以及船只在汴河上的往来穿梭,体现了当时交通的多样性。建筑方面,从高大的城门楼到普通的民居、店铺,形态各异,展示了宋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张择端的籍贯为琅琊东武,即现在的山东省诸城。他出生于大约公元 1085 年,自幼在儒家经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幼年时期爱好读书,前往汴京游学,后因科考失败或家境变故改学绘画。在宋徽宗时期,他进入翰林图画院,主攻绘制界画。张择端的作品深受宋朝理学思想影响,兼备宫廷画院审美与市民阶级趣味。他在宋政和年间绘制了《金明池争标图》,宣和年间绘制了《清明上河图》。关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没有更多记载,仅存金代人张著所写的 85 个字的跋文,成为了解他的唯一资料。然而,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比如在他的家乡诸城,有传说他在游学之前,界画技艺高超,曾与一位甄画师打擂台,凭借《明月几时有》《山村人家》等画作赢得满堂彩。

《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独具匠心,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仿佛是画家带着观者乘坐着一架无形的飞机,俯瞰着北宋都城汴京的全貌。自然景观巧妙地分隔画面,使繁杂的景物有序地呈现在同一幅画卷中,既不显得杂乱无章,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种构图方式让观者能够在一幅画中领略到不同角度的美景,仿佛身临其境。

用笔方面,兼工带写,细腻与豪放并存。对于人物的刻画,工笔细腻,每个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都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例如,官员的威严、商人的精明、百姓的朴实,都通过一笔一划生动地展现出来。而在描绘自然景观和宏大场面时,则采用豪放的笔法,如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以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其雄伟的轮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手笔相结合,堪称一绝。画家在表现宏大场面时,运用大手笔,如描绘汴河上的船只往来、城门楼的巍峨壮观等,以气势磅礴的画面展现出北宋都城的繁华。而在刻画人物、道具等细节时,则采用精细的手笔,对每一个人物的表情、每一件道具的纹理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比如船只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在画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展现出了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们有的在赶集,有的在买卖,有的在闲逛,有的在饮酒聚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牲畜也是画卷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驴、牛、骆驼等牲畜或驮着货物,或在田间劳作,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船只在汴河中穿梭往来,有满载货物的商船,有载人的客船,还有渔船等,展现了当时水上交通的繁忙。

房屋楼阁众多,形态各异。有高大的城楼,彰显着都城的威严;有官府宅第,庄严肃穆;有普通的民居,充满生活气息;还有店铺林立,百肆杂陈。酒店、茶馆、点心铺等各种店铺应有尽有,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繁荣。这些店铺不仅商品琳琅满目,而且招牌各异,充满了创意。有的招牌上写着 “新酒”,有的写着 “王家纸马店” 等,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商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御姐图苑
百家姓,十二生肖,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传统文化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