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在古代历史上很容易被误解的名人姓氏,你知道有谁吗?

文摘   2024-11-25 03:31   陕西  

了解过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的人应该知道,在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姓氏制度也出现了混乱,姓氏逐渐混同,到了战国时期,社会又发生了大动荡,致使许多贵族都丧失了其原有的身份和特权,降为了平民百姓,他们一旦失去了贵族的地位,也就等于丧失了自己的氏,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六国原先的国王和权贵,都被贬为了平民,他们是真正的“坠命亡氏,踣其国家”了。

到战国时期分封社会解体,也就没有了区分姓和氏的必要,姓和氏也就逐渐合流,成为了一个新的词“姓氏”。

姓氏的合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直至西汉才完成,汉初把齐国田氏迁到关中,就按迁徙顺序定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氏,姓氏在合流的同时也由贵族化实现了大众化,后世还有一些新的姓氏慢慢加入,像一些周边民族、外族汉化后,有的直接攀附汉人姓氏,比如建立前赵的匈奴屠各部以刘为氏;有的以祖国国名为氏,比如安姓、康姓一般认为来自西域的安息国、康居国,姜姓也与羌人有关;有的用汉字制造新的姓氏,比如十六国时期的慕容、宇文、贺兰,辽朝的耶律,金朝的完颜等等等等,但我国的主要姓氏和基本模式,仍然早在周代、汉代就已经奠定了。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古代很容易被误解的名人姓氏…… 

屈原

屈原,一般人都以为他姓屈,其实他姓芈,氏为屈,名平,字原。

屈原的家族为楚国贵族,其先祖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屈氏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姓氏制度,屈原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二十岁完成《橘颂》,入兰台宫成为楚王的文学侍臣,后来,屈原在楚国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参与了楚国的政治改革,然而,由于上官大夫和旧贵族的挑拨,屈原受到楚怀王的疏远,被流放至汉北和江南。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 年),楚国郢都被破,屈原怀石自沉汨罗江,终年62岁。

老子

老子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详吧,他姓李吗?不,他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

老子是周朝宋国的第一代国君宋微子的后代,宋微子子姓、宋氏、名启,老子的家族属于殷商贵族,姓子,到了老子六世祖孔父嘉时,因“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孔父嘉以字“孔”作为新的氏,老子也因此被称为李耳,其中“李”是其姓,“耳”是其名,“伯阳”是其字,“聃”是其谥号。

老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

孔子

孔子又一位耳熟能详的人物,他姓孔吗?当然不是了,他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家族为宋国贵族,其先祖为商王,姓子,后来,孔子的祖上有个叫孔父嘉的名人,将孔作为他这一脉的,在古代,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孔子作为男性,所以被称为孔丘。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统治者或儒生陆续尊称他为圣人、文圣、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不错,这位就是被誉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传闻,项羽身长八尺,膀大腰圆,豹头环耳,面如锅豆,鼻如悬胆,非常的威武霸气,可项并不是他的姓,他姓姬,项氏,名籍,字羽。

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分封十八路诸侯,然而,在楚汉之争中,项羽最终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鲁班

鲁班被誉为是“工匠业”的祖师,他不姓鲁,他是姬姓,公输氏,名班(又作般),因是鲁国人,所以才被称为鲁班,很容易混淆吧?

鲁班出生于一个世代都是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人从事建筑工程的相关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鲁班逐渐掌握了许多技能,成为了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

鲁班发明了很多木工工具和农业器具,如铲子、曲尺、墨斗等。

荆轲

荆轲,就那位受燕太子丹刺杀过秦王的人,姜姓,庆氏,在燕地被称为“荆卿”,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他姓荆。

荆轲是齐国大家族庆氏的后代,其先祖居于齐地,后来迁居卫国,他好读书、善剑术、喜爱结交仁人志士。

姜子牙

姜子牙就不要用多说了,大家肯定都知道他,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很多人以为姜子牙姓姜,其实他既姓姜又姓吕。

姜子牙的先祖伯夷在尧舜禹期间,都是朝廷重臣,后来被封为吕侯,封地在吕地,此后,伯夷后裔的这支姜姓人就以“吕”为氏,姜子牙出生在董营村,所以他以姜为姓,以吕为氏。

姜子牙在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被尊为太师,辅佐周朝消灭了商朝。

柳下惠

柳下惠,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惠” 是他的谥号,因食邑在柳下,所以后人称他为“柳下惠”,很多人误以为柳下惠姓柳,其实他不姓柳。

柳下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四次被黜免,却“三黜不去”,无怨无悔地报效祖国。

柳下惠还是中国私立教育的第一人,他四次办学,九十多岁仍诲人不倦。 

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应该听过,她也是因此闻名于世,但很多人对其姓氏存在误解,实际上,孟姜女不姓孟,而是姓姜。

在先秦时期,女子的称呼有特定的规则,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杞梁妻哭夫的故事,杞梁妻的丈夫是齐国的将领,在那个世官制的时代,只有贵族才能当官,作为贵族正妻的杞梁妻自然也是贵族,而齐国的贵族中并没有孟这个姓氏,所以孟姜女只能是姓,当时,贵族以氏相称,但对于女子却是以姓相称,因此孟姜女以姜姓为姓。

蚂蚁庄园9月18日的问题中,也明确指出孟姜女姓姜,众多文献资料如《辞海》中有记载:“孟姜,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妻,姜姓,字孟。”后人将杞梁说成秦朝人,称“范杞梁”,并逐渐演变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俞伯牙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 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知道俞伯牙其实不姓俞,俞伯牙本名叫伯牙,伯氏,名牙。

后世之所以称他为俞伯牙,是因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取材创作《警世通言》时产生了误会,冯梦龙在钟子期的故乡汉阳考察时,由于当地方言的原因,将当地人口中的“子期遇伯牙”听成了“子期俞伯牙”,于是在编写《警世通言》时,将伯牙子期的故事写成了《俞伯牙摔琴谜知音》,随着《警世通言》的闻名于世,俞伯牙这个原本由误会产生的名字越来越为人所知,以至于人们逐渐忘记了俞伯牙其实姓伯。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琴师,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技艺高妙,被尊为“琴仙”,《荀子・劝学》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的记载,喻其琴艺高超,据《琴操》《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作曲,后世传此曲为《水仙操》。

褒姒

褒姒因“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而为后人所熟知,但褒姒并不姓褒,而是姓姒。

褒姒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不敌落败,便献出了褒姒希望得以投降,所以,“褒”字只是她出身的国家的名字,而她真正的姓是姒,由于史书并没有记载褒姒的名,所以后世的人们也不得而知。

据《史记・周本纪》载,褒姒是汉中美女的典型代表,褒姒原本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老夫妻收养长大,这对老夫妻的家在如今的汉中市汉台区东店镇褒斜道中的花果村褒姒铺,因为褒姒自幼在褒国长大,所以褒国国君之子褒洪德在选定她进献给周幽王时,“称国及姓”,赐姓“褒”,从此她便被称为褒姒。

褒姒入宫后,深受周幽王宠爱,周幽王为了她,甚至做出了“废嫡立庶”的荒诞行为,也因此为自己埋下了灭国的祸根,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也因此成了一个灭国之君。

叶公

叶公因“叶公好龙” 的故事为后人所熟知,但叶公并不姓叶,而是姓沈尹,名诸梁,字子高。

叶公是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他是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因封地位于楚国边境重地“叶”,史称叶公。

叶公在叶地任行政长官49年,期间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将叶地从一个边境军事重地发展成经济大邑,他带领百姓开山凿渠,修建了东陂与西陂两个大蓄水池,化解了水患,囤积了丰富的水源,使叶地的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

史料记载,叶公不仅在治理叶地方面有卓越成就,在政治上也非常的不凡,楚国的“白公胜之乱”就是他平定的,也因此官至楚国令尹兼司马。

叶公的封地在叶地,后人多以“叶”为姓氏,因此叶公被认为是全球叶姓的始祖,他的故事被整理成“叶公传说”,并在2021年入选河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大家还有没有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在看……谢谢大家……


御姐图苑
百家姓,十二生肖,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传统文化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