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姓氏起源,看看你的姓氏起源于什么时候?

文摘   2024-10-12 04:48   陕西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追溯至距今约 5000 多年的伏羲氏时期,在那个时代,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姓产生后一般不会更改,较为稳定,而氏则会随着封邑、官职等的改变而变化。


中华姓氏分为单姓和复姓两大类。单姓是只用一个字的姓,如张、王、李等。据统计,中国有单姓 6931 个。复姓则由两个及以上汉字组成,如欧阳、司马、上官等。复姓的来源较多,有的由封邑而来,如令狐氏,周朝时魏颗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 “令狐” 为姓;有的因居地而来,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 “东郭” 为姓;还有的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如司马、司空、太史等复姓都由官名而来,公羊、子阳等复姓由王父之子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姓多与 “女” 字相关,如姜、姚、姒、姬等,这反映了当时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支配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中国百家姓的起源中,潘姓有着一段传奇故事。据说朱元璋当皇帝后,询问军师百家姓中哪个姓有可能超越朱姓并取代其皇帝威信,军师写了个 “潘” 字,言其有水有田又有米,是个富可敌国的姓,在古时有田有水有米可就是富翁,粮食更是国家的命脉,能掌握左右国家的命运,能耐比皇帝还大。皇帝大惊,问军师怎么办。一个版本说军师将一块石板压在稻苗上,寓意此后潘姓永远不得出头,从那以后,潘氏再也没人当大官了。另一个版本说皇帝提起笔在潘字头上加了一笔,一边写一边说潘姓虽有那么多米,可惜没有遮盖,几场雨下来粮食都坏了,他给粮食做个仓,这样刮风下雨粮食都不怕湿,老百姓就不会遭受粮食损失而起反了。

在中国文化里,家族至关重要,姓氏代表着祖先的传承和家族的荣誉。古代姓氏常作为礼仪场合中的称谓,如 “李某先生”“赵某女士”。同时,姓氏也是家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传承,家族中的传统习俗、家训、家谱等都离不开姓氏的承载。


姓氏还是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意义和价值观。例如 “李” 姓代表家族的尊贵和高贵,“张” 姓代表家族的勇气和坚韧。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此外,姓氏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符号。欧洲的 “Smith” 姓与当时的铁匠有深刻历史联系,反映当时的文化价值。“王” 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崇拜。

《百家姓》自北宋起便在中国广为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诞生充满了神秘色彩,目前虽不知具体的创作者是谁,但据学者研究,早在宋朝以前它就已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百家姓》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不过此时的版本并不完整,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总共记录了 438 个姓氏,其中 408 个是单姓,38 个是复姓,由 118 行构成,共有 472 个字。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 444 个单姓,60 个复姓,结束语为 “百家姓序”。

从古至今,《百家姓》有过多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 “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 “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由丁延修订的 “百家姓三编” 等。


中华姓氏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经历了重大变迁。在未有姓氏以前,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时处于旧石器时代的初期或中期,生产力低下,人类过着群居生活,氏族组织由一个老祖母和她的子女以及女性后代的子女构成,实行群婚制,母系氏族公社的世系按母系计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而随着父系氏族制度的确立,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

据统计,2020 年的 “百家姓” 与 2019 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 依旧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 30.8%。截止到 2020 年 12 月 31 日,2020 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 1003.5 万,其中男孩 529.0 万,占 52.7%,女孩 474.5 万,占 47.3%。2020 年 “百家姓” 中新生儿登记姓氏最多的是 “李”,共 72.6 万人,最少的是 “顾”,仅 1.7 万人。目前,“欧阳” 是第一大复姓,有 111.2 万人。其他常见复姓人数如 “上官” 8.8 万人、“皇甫” 6.4 万人、“令狐” 5.5 万人等。

新中国成立时,很多男性取名为 “建国”“建华”,很多女性选用 “英”“兰”,这体现了人们对国家成立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纪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名里 “军”“勇”“英”“丽” 等比较常见,时代延续性较为突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八十年代,人名里很多选用 “伟”“磊”“静”“丽”,体现了人们追求简洁、平静、朴实的生活心态。九十年代名字则注入了风雅的文化元素,“杰”“浩”“婷”“雪” 等字更多地被选用。进入 21 世纪后,“涛”“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 等 “文艺范儿” 的名字大受欢迎。

从姓名字数长度变化来看,目前我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人的名字多为二字、三字或四字,超出四字的比较少见。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二字姓名较少,因为宗族、家族姓名文化深入人心,取名字往往带上标识辈分的字。改革开放后,二字姓名人数占比由上世纪六十年代的 7.6% 增长到九十年代的 27.6%,这是由于现代文化思潮影响,辈分观念逐渐被淡化,人们取名追求简洁好记。21 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人口流动日益频繁,重名现象多了起来,为了降低重名率,三字姓名又逐渐增多,目前三字姓名占比超过 90%,二字姓名占比减至 6.3%。四字及其他字数姓名虽使用人数较少,但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分别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 0.3%、0.4% 提高到目前的 1.6% 和 1.7%。

赵姓据说出自嬴姓,伯益的后裔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赵姓图腾,赵是东夷民族少昊族团的一支伯赵氏的族称。由高大的巨人奔走的人形和在供案上供奉 “肖” 的图形组成。肖是玄鸟燕子(偃、赢)的象形,“赵” 是 “肖” 的繁体,“肖” 是 “赵” 的简体,同时又可作 “御”。因为秦(赢)姓的祖先受封于伯赵氏的旧地,他曾为周幽王驾车有功,赐地在赵,所以 “赵”、“肖”“御” 又为一字。造父祖为皋陶,皋陶以玄鸟 “伯赵” 为图腾,故赵父从 “肖” 图腾。

钱姓源于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钱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九十六位姓氏,尤其在苏、浙、皖地区。当今钱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 0.18%,总人口大约近 220 万。

孙姓是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 “孙” 作为姓。西周时,周武王将康这个地方封给他的弟弟姬封,后来又将卫地封给姬封,所以历史上称姬封为卫康公。卫康公的后裔有个叫惠孙的,居住在今河南,后来惠孙的子孙就以孙作为姓氏,就是孙姓。孙姓图腾,孙姓是弇(读淹)兹氏以玄鸟作为图腾的一支的族称。由跪着的老祖母弇兹氏和她生育的一大群玄鸟的后裔组成,表示子子孙孙世代绵延不绝。

李姓是皋陶的后人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妻儿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其后人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 “李” 姓。李姓是九黎民族之一的氏族的族称。皋陶是李姓的始祖。黎就是虎,又可以写作(豸里)、狸、理,通假谐音作李。李姓图腾由虎、木、子三部分组成。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鸟族的图腾,子是鸟卵,象征后代子孙。李姓图腾象征白虎少昊的后代。

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还有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的部分后人也以周为姓,以及唐朝时为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改为周姓。

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其子孙称为吴氏。郑桓公遗族以国名为姓。

王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王姓是远古三苗之一的柯约耶劳的族称。王姓由天齐建木和盖天图组成,或者说是酋长戴了一顶半月形的钺斧天文仪器作成的王冠。天齐就是天地的中央,俗称作天地之中。以天齐为原点观测太阳的周天运行轨迹。周天历度称 “盖天图”、“浑天图”。王姓是首创这种天文历法文明的氏族之一。

陈姓最早出自妫姓,胡公满的子孙们以国为姓。陈姓图腾,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后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陈由 “东” 和 “太阳升降的阶梯” 组成。东为日在木中,此木又叫槫木、扶木、扶桑、若(叒)、建木。日在木下为杳,日在树顶为杲,日在地平为旦,日在山下为昏,日在午前午后为昃,当槫木转为建木天干时称为 “重”,所以古代 “重”、“东” 为一义。树立 “扶桑” 或 “扶木” 的地方为陈,古代有陈仓、陈留、陈等,它们都是天文观测中心,也都是当时陈的首都或京城。

喜欢的点个关注……谢谢……

御姐图苑
百家姓,十二生肖,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传统文化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