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宝——富春山居图!

文摘   2024-10-03 00:02   陕西  

《富春山居图》的创作灵感源于富春江的美景,1347 年,79 岁的黄公望在杭州富阳山居的南楼,起笔为这片山水作画送给师弟无用师。他性本爱丘山,画了一部分后便出门云游,三年间行踪飘忽。黄公望作画习惯独特,许多作品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反复修改。被 “催稿” 后,他将画放入行囊,云游山水时兴之所至就画上几笔,“五日画一山,十日画一水”。他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江山钓滩之胜,身带纸笔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为完成这幅画,他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深入体验,积累丰富素材,最终,《富春山居图》画成了约 7 米的长卷,

黄公望生于 1269 年,江苏常熟一户人家。幼年被过继给黄家,改名黄公望。他勤勉好学,习诵经作诗赋,通晓儒家经典,且展现出绘画才情。然而,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他生不逢时。科举制被废除,虽曾得徐琰、张闾赏识任书吏,却因张闾获罪入狱,错过科举恢复的机会。出狱时已年近半百,看透官场黑暗后,他加入全真教,以卖卦为生,浪迹山川,专心学画。

《富春山居图》采用独特的横卷式构图法,画面中山水树木、房舍桥梁等景物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黄公望按照由远及近的方式描绘险峻起伏的山峦,与色彩浓重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小桥流水、房屋村舍,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将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按照传统审美标准进行合理布局,诠释了 “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 的深刻含义。

《富春山居图》自黄公望赠画给无用和尚后,便开启了它充满传奇色彩又历经坎坷的传承之路。此画先后被沈周收藏,然而却遭遇了被人巧取豪夺的命运。沈周请人题字时,画被题字人的儿子藏匿后又高价出售,沈周无力购买,只能背临一卷以慰情思。后来,这幅画又经樊舜、谈志伊之手,最终落入董其昌囊中。董其昌晚年又将它卖给了吴正志,吴正志死后,画传给了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对这幅画珍爱至极,在清顺治七年,他在弥留之际竟要焚画殉葬。当画被投入火中时,众人皆惊呆,好在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反应迅速,从火中抢出了画,但画已被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段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后段为《无用师卷》。

2010 年初,温家宝总理在 “两会” 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富春山居图》分藏两岸,并表达希望两幅画能早日合成一幅画的愿望后,两岸同胞祈盼名画合璧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2011 年 6 月 1 日,《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实现合璧,这是画作分开 360 多年后,分藏两岸 60 多年后的历史性聚首。

孟河非遗传承人魏达荣及其儿子魏玉宇,历时 4 年多制作斧劈石盆景《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现分为两部分,前半卷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魏达荣父子以盆景作品实现前半卷与后半卷两部分的合璧,表达了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浓烈情感。这件作品整体长约 16 米,宽约 2.5 米,有层叠山峦、灵动植物、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每一块山石都力求精确地模仿原图,兼有烟云变幻,十分壮观。

御姐图苑
百家姓,十二生肖,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传统文化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