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李姓和刘姓可谓是帝王辈出的大姓,李姓共有58位皇帝,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历经21帝,唐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使唐朝缩短了一大半的发展时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更是将唐朝推向了鼎盛,开元盛世让世人瞩目。
刘姓则有高达92位皇帝,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出身农家,却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用人之道,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他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后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朝延续了四百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虽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少时勤于农事,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经过长达十二年的统一战争,结束了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期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 “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王姓作为全国排名第二的大姓,历史上出的皇帝却不多,正儿八经被广泛认可的皇帝仅有王莽一人,王莽在公元 8 年接受孺子婴禅让,自立为帝,建立新朝,新朝是中国历史上王姓建立的唯一一个统一王朝,但新朝十分短暂,仅存在了15年,王莽虽开禅让制先河,但其一系列过于理想化的改革措施,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加上朝令夕改、政令混乱,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公元 23 年,新朝被推翻。
王姓虽出帝王少,但名人众多,历史上有三位姓王的开国皇帝,除了王莽之外,还有前蜀王建和闽国王延钧,王建年轻时名声不好,贩卖私盐、落草为寇,后在唐末黄巢之乱后崛起,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最终建立前蜀,王延钧是闽国开国皇帝,但其闽国真正的奠基人是他父亲王审知。王姓还出了许多杰出名人,如被怀疑是穿越者的王莽,他推行的一些政策具有现代社会主义色彩;还有王阳明,中国历史上与孔子齐名的大“圣人”,其“知行合一” 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民族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王羲之,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等等等等。张姓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但却未出过一个正统的皇帝,虽有张邦昌被金人所迫当了几十天“皇帝”,以及明末张献忠自称大西国皇帝,但这些都不被世人所承认。张姓名臣众多,如张仪,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谋略家,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张骞,西汉时期出使西域,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还有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为汉高祖刘邦策画定天下,被誉为“第一谋士”。民间有传说,张姓未出过皇帝是因为玉皇大帝姓张,传说姜子牙封神的时候,想要坐玉皇大帝的位置,又苦于不好意思直说,所以当各路神仙对号入座的时候,他就指着玉皇大帝的位置说 —— 有人坐,没想到张友仁听了直接坐到了位子上,说我就叫张友仁,姜子牙也只能眼看着他做了玉帝,明清时期还有一部叫做《玉皇宝卷》的文学作品,书中张友仁是一个农民,他积德行善多做好事,后来上天做了玉帝,因为天上的玉皇大帝姓张,为了避免冲撞天庭,人间的皇帝就自然没有姓张的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作不得真。
张姓虽未出过皇帝,但张姓不缺名门贵族,如汉朝开国功臣留侯张良、道教真正创始者张道陵、明朝首辅张居正等,都是张氏家族人的杰出代表,张姓能成为大姓,还在于不断有外来的补充,很多少数民族融合时喜欢挑张姓作为自己的姓氏,皇帝赐姓也常把张姓作为首选。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然而在历史上却从未出过皇帝,可杰出人物却是不少。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军事家,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统帅汉军,三个月便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他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瑜是东汉末期的名将,他相貌英俊且精通军事、音律,年少时便与孙策交好,后随孙策四处征战,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风向,火攻曹军连环船,大败曹军,使曹军元气大伤,逃回北方。“曲有误,周郎顾” 的典故流传至今。
周姓还有许多其他历史名人,如周敦颐,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周树人,即鲁迅,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信芳,戏曲大师,在戏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郑姓也没有出过一位正统的皇帝,与李姓、刘姓等出过众多皇帝的姓氏相比,郑姓在帝王之路上似乎显得有些“冷清”,但也有一位最接近帝王的郡王,他就是郑成功,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南明隆武帝赐其国姓 “朱”,改名 “成功”,并授其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等职,后获封延平郡王,郑成功一生主要致力于抗清复明和驱荷复台,在抗清斗争中,他以厦门鼓浪屿为驻地,在东南沿海进行了长期的抗争,虽未能实现恢复明朝的大业,但他的抗清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朝统治者入关之初的政策,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而其驱荷复台之举,更是意义重大,1661年,郑成功率军二万人出厦门,经澎湖,直达台湾鹿耳门,围赤嵌城,败荷兰援军,次年,荷兰总督揆一降,遂复台湾全岛,实现了祖国的统一,也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郑成功虽被封为郡王,但与真正的皇帝之位仍有距离。在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信是一位华裔,郑信于1734 年出生于暹罗(今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其父亲郑镛是广东澄海人,到暹罗做生意后娶当地女子为妻,郑信早年过继给财政大臣拍耶节悉为养子,后在哥萨瓦寺拜高僧通迪为师,还俗后成为暹罗国王波隆阁的侍卫官,1760 年,缅军包围阿瑜陀耶城,郑信作战英勇,被提升为披耶哇棲罗巴干,受封甘烹碧府太守。1766年,缅军再度围城,郑信率众杀出重围后,招募军队,统一暹罗东南地区,1767年,郑信北上与缅甸军队决战并光复阿瑜陀耶城,同年 12 月被共推为王,迁都于吞武里城,建立吞武里王朝,郑信在位 15 年,奠定了现代泰国的版图,被誉为18世纪泰国的民族英雄。美国学者戴维・K・怀亚特在《泰国史》中提到:郑信勤勉好学,登上王位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郑信虽然在泰国建立了王朝,成为国王,但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帝王。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