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神话故事中,十二生肖的诞生充满了奇幻色彩,黄帝选十二动物做宫廷卫士的传说广为人知。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个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却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
比赛当日,老鼠偷偷跳到牛背上,在牛第一个到达天宫时一跃而下,抢占了第一卫士的名号,于是子鼠排在了首位。猪因为最懒,最后一个到达,排在了末位。
女娲造人的神话也与十二生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娲本身就是人首蛇身的神,而蛇在十二生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女娲造人代表着人类的诞生,十二生肖则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文化符号。
从先秦时期开始,十二生肖就有了雏形。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寅为虎、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丑为牛这五支与五兽的对应相配。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王充的《论衡》,十二生肖已完全定型,即 “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犬;亥为豕”。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十二生肖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动物的观察和认知,也体现了古代的天文历法、哲学思想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例如,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既能表示时间的刻度,也能表示空间方位,更用来纪年。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有着紧密的联系,子时,即夜里十一点到一点,此时夜深人静,老鼠频繁活动,故称 “子鼠”。丑时,凌晨一点到三点,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此时喂牛,便有了 “丑牛”。寅时,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老虎最为凶猛,古人常在此刻听到虎啸声,所以是 “寅虎”。卯时,五点至七点,天刚亮,兔子出窝吃带露水的青草,为 “卯兔”。辰时,七点至九点,此时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故称为 “辰龙”。巳时,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是 “巳蛇”。午时,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时四处奔跑嘶鸣,如红鬃烈马性子火烈,因此有 “午马”。未时,十三点至十五点,太阳把草上的露珠晒干,是放羊的好时候,便有 “未羊”。申时,十五点至十七点,太阳偏西,猴子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于是有 “申猴”。酉时,十七点至十九点,太阳落山,养鸡的人轰鸡入窝,此时也是喂鸡时间,所以是 “酉鸡”。戌时,十九点至二十一点,人休息,狗开始守夜,故称 “戌狗”。亥时,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夜深人静,猪拱槽,主人会起来添食,便有 “亥猪”。
动物的特性在十二生肖的排序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老鼠虽小,但生性机灵,且其前爪四趾为偶数属阴,后爪五趾为奇数属阳,正好对应子时的阴阳交替,所以排在首位。牛勤劳踏实,为农家耕地,在丑时反刍,体现了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故而排在第二。老虎勇猛无比,在寅时最为活跃,代表着力量与威严。兔子温柔敏捷,在卯时出窝觅食,象征着生机与活力。龙神秘强大,能施云布雨,在辰时与云雾相呼应。蛇灵活多变,在巳时出洞晒太阳。马奔放热烈,如正午的太阳,在午时展现出强大的活力。羊温顺善良,在未时吃草长膘。猴子聪明活泼,在申时玩耍啼叫。鸡守时报晓,在酉时入窝。狗忠诚勇敢,在戌时守夜。猪憨厚可爱,在亥时鼾睡,为人们提供肉食。
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