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问人姓氏要说”贵姓“,回答又为什么说“免贵”呢?

文摘   2024-11-08 04:32   陕西  

我们先来读一段顺口溜: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 ——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 ——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 ——暂时充任说承乏

问人年龄用贵庚 ——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 ——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 ——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 ——辞谢馈赠用心领

头次见面用久仰 ——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 ——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 ——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 ——自身意见 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 ——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 ——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 ——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在古代的时候,问人姓氏为什么要说“贵姓”,回答又什么说“免贵”呢?
了解过我前面文章的都应该知道,在秦代以前,姓氏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分,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一时期,氏成为了贵族的专属标志,只有贵族才有氏,氏代表着功勋和地位。
例如在周朝,分封的诸侯大多以国为氏,如姬姓鲁国,国君为鲁氏,而平民百姓则只有姓,没有氏,氏的存在,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家族荣誉的体现。
秦汉以后虽然姓氏的界限逐渐模糊,但辨别身份高低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魏晋时期,门阀世家盛行,姓氏成为了区分人的地位的重要标志,当时的名门望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凭借着家族的姓氏,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或者是在文化等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门阀世家通过联姻、举荐等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使得姓氏成为了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因素。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官员选拔主要依据门第和姓氏,出身低微的人很难有机会进入仕途。
随着科举制的盛行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姓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皇帝的姓成为了贵姓之一,这是因为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姓氏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同时,民间有“天下有两个半贵姓”的说法,即皇家姓、孔家和张家,孔子大家都应该了解吧?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其后代也备受尊崇,而张家则指的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家族,至于那“半个贵姓”,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当朝的国姓,有的认为是一些名门望族的姓氏。
到了隋唐以后,姓氏的贵贱之分终于不是那么的明显。 

在古代社交场合中,“贵姓”作为询问他人姓氏的敬语,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人们对身份地位的重视程度极高,询问对方“贵姓”,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更是对对方家族背景、社会地位的一种试探和尊重。

例如在官员之间的交往中,一方询问另一方“贵姓”,可以迅速了解对方的家族背景和政治地位,从而更好地把握交往的分寸和尺度,在文人雅士的聚会中,“贵姓” 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贵姓”也被广泛使用,虽然平民百姓的社会地位较低,但通过使用“贵姓”这一敬语,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史料查证,贵姓的起源较为复杂,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姬姓,有传说是颛顼帝玄孙陆终之后,颛顼作为上古时期的重要帝王,其后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繁衍壮大,陆终的后裔中,有的以贵为姓,传承至今,另一种说法是贵姓源于西周时期八天官之六,以官职称谓为氏,在西周时期,天官制度非常严格,不同的官职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地位,其中,担任八天官之第六的官员,其后代以官职为姓,称为贵氏。

反正关于这个问题,说法不一! 

免贵在回答他人询问姓氏时,确实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它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我的约束,当被问到“贵姓” 时,回答“免贵”,意味着不认为自己的姓氏有多么高贵特殊,是一种低调、内敛的表现。
在古代社会,这种自谦的表达不仅仅是一种言语习惯,更是一种社交礼仪,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品德修养,避免因过度张扬而引起他人的反感,例如,在文人墨客的交往中,即使自己出身名门望族,也会在回答姓氏时使用 “免贵”,以显示自己的谦逊和对他人的尊重。

在现在,我们好像并不怎么使用“贵姓”“免贵”这样的说法了。

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在看……我们下期再见……


御姐图苑
百家姓,十二生肖,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传统文化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