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权力 一种激进的观点》 :“虚假的意识”与“真正的利益”
7.《符号、文化、城市》:艺术必须被置于社会生活的动力学之中
9.《从缠足到美容手术》:女性身体处在一个动态化的建构过程之中
11.《微博参与社会治理研究》:社会将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
12.《精致的瓮: 诗歌结构研究》:分析一首诗应该以“结构”为本体
19.《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对马克思的解释仍是开放的
23.《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状况》:哲学能做的就是对世界打开眼睛
24.《文殊菩萨图像学研究》:大乘佛教中最具代表性、出现最早的菩萨之一
27.《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符号与图像的时代
29.《与社会学同游》:“人在社会”、“社会在人”、“社会如戏”
34.《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呈现出一个“过去的马克思”
36.《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荒野中蕴藏着一种尚未被唤醒的生机和活力
39.《洞穴中的心智》:意义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44.《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国学倡导者的出发点最初不在研究而在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