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香农·李·道迪 / [美] 丹尼尔·卓克斯 摄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乐府文化
译者: 李鹏程
出版年: 2024-12-1
页数: 339
定价: 68.00
ISBN: 9787218174846
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与人们对身体的态度变化有关。穿孔、文身这类表达方式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或者说任何迷恋波希米亚风格的人稀松平常的时尚宣言。不过,我怎么都没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多文身图案和死亡有关。
文身店老板朱朱的身体就是一个行走的文身广告牌,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行走的剪贴簿,精致非常。他拉着我,非要给我一一介绍他身上的主要文身,讲讲背后有什么故事,灵感从哪儿来的,图案有什么含义。他有个浣熊文身,是因为他是卡津人;他有个日式风格的拖把文身,代表的是他初入文身行业时做学徒的经历,因为拖把在武术中象征着新手;那个蓝色的螃蟹文身则代表了路易斯安那州和他在厨师学校的时光。然后他又说:“我手上这个是为了纪念我妈,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密西西比,我们安葬她的地方。”
讲完之后,他打开了一本真正的书,很厚,里面都是他给别人文身后拍下的图案照片。照片的排列基本上毫无顺序可言,但我还是惊讶地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文身都具有纪念性质。有些是象征性图案,比如朱朱纪念母亲的那个;有些则是肖像——有宠物,有婴儿,也有文身者的至爱。他解释说:“用文身来纪念逝者,你知道吧,就是说接受你的损失,然后才能进入哀伤过程的下一阶段。”他能在这方面帮到人们,还专门提到宠物和孩子的去世让朋友们伤心欲绝,因为天真无邪的生命的死亡更令人难以释怀。朱朱给人的感觉是他好像一名提供护理服务的人。其实,殡葬产业的许多人士现在也开始采用“死亡护理服务”(deathcare)来描述自己的职业了。朱朱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可以归到这个类别下面。
在朱朱的眼中,文身也是一种疗法——混合了按摩、针灸,以及精神治疗或者说心理治疗。海湾战争中的大兵、卡特里娜飓风中的先遣急救人员,他们都是传统观念中的硬汉,都见识过许多惨绝人寰的场面,现在也是朱朱最忠实的客户群体。这就是他们应对创伤的方式。朱朱的一番介绍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那些浑身上下满是文身的阳刚男儿有了全新的看法。现在我会想,他们那些文身是像将军身上的勋章一样象征着刚毅勇猛呢,还是说像公开袒露的伤疤一样,实际上是对自身脆弱之处的承认呢?刺穿皮肤,是为了让你看到里面的痛苦吗?朱朱说:“文身师就是把图案文到人身上,无所谓什么意义,但文身艺术家不同。后者要解读一个人的困苦挣扎,弄清他在为什么而伤脑筋,然后把这种理解转化为艺术,让人们看清真实的自己。”
在西方的文身文化中,与死亡有关的图案一直经久不衰。朱朱的老师告诉他,如果不会画带玫瑰的骷髅头,那就入错行了。老一辈的水手、士兵、摩托车手是文身行业的稳定客源,他们通常喜欢关于“死亡警示”的图案。不过,现在这类主题也受到了包括女性在内的大众群体的青睐。朱朱自己也设计了一款具有当地特色的图案,描绘的是新奥尔良著名的地上坟墓*。他是一位不逊色于我们任何人的哲学家兼人类学家。谈到与死亡有关的图案为何流行时,朱朱说:“有些人文这种图案,要我说,是为了提醒自己过好每一天——做正确的事之类的。你明白吧,就是提醒自己必死性的存在。我觉得这会给你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让你珍视活着的每一天。”
朱朱希望自己能更进一步,成为一名“民间医者”,但现代卫生法规对于身体的洁净和边界有严格限制。“经常有人拿着亲人的骨灰过来,要求我们往文身墨水里掺一点,但我们得考虑卫生和消毒的问题。每当人们这么问的时候,我就感觉他们像是来自某个部落。”他补充道,“我绝对相信灵界的存在,真的太有意思了。让所爱之人融入你,想想都觉得好啊。确实是一个挺酷的想法。”
这我可得好好想想。对我而言,往文身墨水里掺骨灰倒是没有吃人肉或者吃骨灰(还真有这种事)那么让人“难以下咽”。自朱朱和我聊过之后,接下来的几年中,文身行业的坊间传言是骨灰文身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虽然目前还是只能背地里做。我在这个项目上研究得越深入,就越意识到,对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而言,纪念死者就意味着有意打破禁忌,仿佛必须走出这一步才能重新定义什么是神圣领域。现在被奉为神圣之物的东西,就是身体的微小组成部分,乃至于其化学构成。
采访快结束时,朱朱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一直跟人说的是,文身是为数不多的保证可以带到坟墓里的东西。说到这个,我有个客户,他父亲去世了,遗愿是留一块自己的皮肤给家里人,做成灯罩。”他说这话时没有笑。“但因为州法规,人家不许他们留下皮肤,所以很不走运,他们没能达成愿望。”在殡葬法规这方面,美国各州的差别很大。比如现在在俄亥俄,有几个遗体防腐师就创立了一家公司,会将带有死者文身的皮肤进行防腐处理后,返还给遗属,以作纪念。这类用部分遗体制造的物品,远不止触发记忆这么简单,而是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它们其实很接近以前常说的天主教圣物,只不过你叔叔不是圣人而已。当然,这些物件也有别的古老叫法,比如物神、护身符,或者符咒。人类学家花了很多笔墨来描述这类经常在非西方文化中出现的神物,但说真的,其实不用跑那么老远,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就很有意思。
拍完朱朱九个月后,我再次来到了他的文身店。这次是为了治疗我自己。我想在手上文一只蜻蜓翅膀,提醒自己别忘了在附近的另一个领域里,有灵魂在振翅飞舞。
【今日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