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测3年,无缝衔接英国教育,压箱底的宝藏课程资源都拿出来了

文摘   2024-11-15 07:23   英国  

TT去年来英国上的中学,适应得有点出乎我意料的好。(关于英国学校更多细节请戳:亲历一年后,我终于可以回答英国基础教育到底卷在哪儿了

虽然我对他的学术学习没有任何期望,但从英国有限的考试和评估中,也意外发现这个娃即便换了个地儿,仍然保持了学霸风,学习还是很好。要知道这是个在国内一直上的普通小学,甚至连作业都不做的主儿。

我问他在英国上课有没有不适应,他头都不抬说:“没有啊,很适应啊,跟我在国内上的他们的网课一样的。”

一句话突然点醒我,看来长期主义,即便是佛系还是真的有用啊。

TT在国内上小学的口罩时期,因为在家闲的时间很长,除了上学校自己的网课外,我也在到处漫天搜刮了很多其他学习资源。

我搜罗到并亲测了不少宝藏学习资源网站,也深刻感悟:只要你想学,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优秀资源,只缺你自己的坚持。

但真正让TT坚持下来的,算只有一个:
Oak National Academy 橡树国家学院

网站:www.thenational.academy

正如我们当时各大教育局和智慧教育平台,在口罩期间给全国学生推出的网课一样,英国教育部也面临了一样的问题,并采取了相似的措施。2020年春天,英国一样也lockdown,小孩没法去上学,4月教育部紧急推出了一个线上全体系网课平台,这就是橡树国家学院

因为是面向本国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学生开发的课程,真实刚需,覆盖了从1年级到11年级,全部义务教育年级,全部主要课程。我最初使用时,还有学前教育的内容,今年9月网站改版后,这块好像已经没了。

如果在国内有想尝试英国课程体系,或者感受英国上课氛围的,或者只是想体验一下的,我都摇旗呐喊的建议直接去Oak,跟着上课就行。

不用注册、不用翻墙、甚至不用花一分钱!原汁原味英国教育,妥妥性价比逆天的“云留学”!

课程由当时举全英国多名优秀教师共同打造,很多课都是老师自己在家或者在附近小区录的,通过老师的居家背景,都能更真实的了解英国一些。

Oak最初设计是面向学生使用,但口罩事件过去,世界恢复常态后,这个网站仍然作为宝藏遗产保留了下来。今年9月,网站进行了较大改版,进入网站后,默认设置转向面对老师,作为老师上课培训和激发灵感用。

但并不影响学生正常使用,只需要点击右上角Pupils,转为学生模式即可。

学生模式下,会让你挑选所在年级。英国的1年级-6年级是小学,KS1课程。7年级-11年级是中学,对应KS2和KS3课程。

选相应年级,点进去,就能看到这个年级内,英国教育部的教学大纲下的全部对应课程了。虽然实际学校中,开设的个别课程和科目有所区别,但是Oak因为是国家教育部支持,讲究最大公约数,按国家教学指导大纲来上的,对我看来,已经more than enough。

感受一下实际课程。这是小学1年级的课程设置。

这是小学6年级,要准备小学毕业、来年进中学的课程设置,课程更为丰富多元。

这是中学11年级,要考GCSE中考毕业年的课程设置,科学已经精准分科。

其实英国的课程设置,和中国区别还是挺大的,这个话题下次我再单独说。Oak这个网站的好处是能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最快了解到真实的英国教育体系。

每一个学科都有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一般由4-8节课构成。

进入到每节课程后,能看到英国日常上课的课程逻辑:
1. 准备 
2. 课前思考问题
3. 课程学习

4. 课后复习测验

后来我问TT,现在你在学校上课就是这么上的吗?他说,对呀,不都是这样么?

Lesson Video是上课课程核心教学。同一个学科也会由多个老师陆续来上,因为是同一个时间段,多个老师分好工,同时各自录的,所以在教学上,每个老师上得也各有不同。有的幽默,有的严肃,有的爱用ppt,有的不会搞设备。

但全部课程都是统一按照英国国家教学大纲来的,即便风格各异,但该教的也都教到了。而且课程也一直在持续更新中,我也注意到这次改版后,有旧的课程下线,新的课程补充进来了。

TT基本上是从Oak这个平台上线开始,就一直在陆陆续续的里面选着上网课,一直到来英国上学。为了让他提前适应英国教育体系,我也尝试过七七八八各种方式,最后也就这个坚持下来,准确的说,是佛系坚持下来

那么,怎么最优使用这个网站平台?根据我和TT的3年实测,给大家一些掏心窝的建议。最关键的四个字是:兴趣第一

1、怎么选课程?

听劝,不要一上来就在里面上Enlish英语语文课,除非娃真的真的有兴趣,或者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毕竟这个不是给非母语学生学英语语言的平台,何况,英国的语文课和国内的课程太不一样了,一上来就直接挑战最高级,很容易受挫直接放弃。

英国的语文课设置是直接讲整本文学作品,说实话,这种教学方式我自己直到上了大学才会用到,国内的语文教学,我们讲究的是综合全面,学的基本上都是节选。或者讲英语语法,对孩子来说,都是太难了。

建议从好玩互动多的课程开始,或者让娃自己选。不瞒大家说,TT在这个平台上的最多的是音乐课。哈哈哈,跟着老师一起唱歌,他很欢乐。

如果是第一次接触全英语教学的孩子,我也推荐从音乐课Music开始上起,全程无压力的原版英文互动20分钟,又开心又练了英语又唱了歌又培养了艺术素养,真的buff叠上天。

我的感受是,KS1和KS2的课程里的音乐、美术、科学、科技与设计,这几门教学里都有很多互动,孩子很容易喜欢和坚持。TT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是地理,兴趣和热爱让他坚持上了很多节。

我自己很喜欢的一门课是RSHE/PSHE,算是社会学,从小学1年级开始就有,里面的话题包括价值观、自我认知、性别教育、社会认知、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有意义。

随便看个小学1年级5岁娃学的课程内容吧,讲友情、讲家人亲情、讲自己的权益、讲允许自己不开心。这些话题值得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去学习和思考。

2、怎么选年级?

不用非要纠结对应年级,本身中英两国的教育结构设计就不同,不要把国内几年级就等同这里要上几年级的课。

我的感受是,国内小学阶段的娃,Oak网站就从1年级开始,多选几门自己喜欢的课程,跳着上就行。

中学阶段的娃,仍然要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如果在国内并不是全英文教学环境的话,可以选一个最喜欢的课程,从小学开始挑着上,直到合适自己的难度。毕竟是全英文教学,听不懂会有挫败的。

3、怎么选老师?

刚有提到,每个课程会有好几个不同的老师来上。对待不同的老师,TT也有自己的喜好,有个他最喜欢的音乐老师没开新课了,他还恋恋不舍了好多天。

但互联网的优势就是你的选择太多了,不喜欢不适应的老师的课,少上或者不上就行。不用纠结,总会有你喜欢的老师。遇到喜欢的老师,即便是同一个课程,多看几次也都是值得。

4、怎么坚持?

即便是免费的宝藏资源在眼前,但毕竟学习是锐化自己的过程,没有自律也很难坚持下来。TT这么几年的坚持,我想是这么几个原因起到的助推力。

一个是学习课程的选择权完全在他自己,上课也是他喜欢干的事,不会因为难或者克服成本高而放弃。

二个是准备一个专门的学习本子,上课时候做笔记,写课堂作业。学习目标也在写在里面。虽然更新很慢,但坚持了一段时间下来,他自己也能肉眼可见成就,这种多巴胺,脑子也很喜欢。

三个是很佛系的学习目标。我们大体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比如每个星期至少上个1-2节。因为小学时期的1节课大多只是半小时以内,短的也就10来分钟,很容易坚持下来。如果因为这事儿那事儿的,实在没有上课,也不会怎样,想起来了继续上就行。

就是这么佛系的态度,但TT的确扎扎实实坚持上了3年多。真学了什么知识,我其实并不知道,但帮助他很快适应英国学校的效果,却是看到了。

另外还有两个亲测过的宝藏学习平台,我也同样大力推荐,同样免费又精品,会帮孩子打开另一扇大门。

* BBC基础教育资源 BBC Bitesize

网站:www.bbc.co.uk/bitesize

BBC的免费教学资源网站。毕竟BBC出品,必属精品,内容丰富强大,还能选择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不同的教学要求。

学习内容跨度包括英国全部基础教育KS1,KS2,KS3,GCSE,让人惊喜的是,学前教育也有,而且内容很生动,比如Phonetics讲得有声有色。

还有一个惊喜bonus是里面很有Games游戏设计,能让孩子边玩边学。

BBC的学习体系是传统精英教育型,每个课程设计都非常系统,一步一个环节。视频是其中一环,一般时间只有几分钟,形式也是常见的教学视频,没有老师的教学场景,只是一段精品教学。

我的整体感觉是,BBC Bitesize更合适兴趣教育,本身这个资源设计就是英国基础教育的课堂学习补充。

但相对来说,更费妈或者费老师一点,对中国娃来说,整个学习过程还是需要一个懂英文的大人来引导更为合适。光靠孩子自己操作,相对还是有点点难度,因为即便是内容标题,就已经有了英文阅读门槛。

* 可汗学院 Khan Academy

网站:www.khanacademy.org

Khan Academy免费知名教育网站,由大名鼎鼎的“数学教父”萨尔曼·可汗一手创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双料学士和哈佛大学硕士。

他最开始是给亲友孩子讲数学,觉得效率低,就自己录视频,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从小学数学,到高中的微积分,再到大学的高等数学,统统讲了个遍,积累了几千个视频。后来干脆直接建了可汗学院的网站,把这些课程免费分享了出来。

可汗学院教育体系以美国为基础,内容偏理科一些,数学是讲得最全的。但近年来把经济、艺术、人文这些都陆续补上了。课程跨度很大,包括很多大学课程,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上课风格就是一块黑板,直接实时板书,老师出声不露脸。我自己很喜欢可汗学校,但可能对小学生来说,稍稍boring了些。对中学生以上来说,可能更为适应丢丢,但也还是需要有英文底子在更好。

如果精力满格又野心足够的话,就先用Oak上基础课程再用BBC扩大兴趣和涉猎再用Khan进阶培优,活到老学到老。哇塞,不要太完美!

而且的而且,三个平台都免费,一分钱不要花,花的只是你和娃自己的精力、时间和决心了。

当然,如果决心有限,也可以像TT那样佛系跳着学Oak,操作简单,一键讲完,靠兴趣驱动坚持就一定有收获。毕竟帝国主义的优质羊毛,薅到就是赚到嘛。

——— THE END ———

我是就要粗去玩的Alice,最喜大好河山,现全家旅居英国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关注我哦~ 我会持续分享在英国的有趣经历和感受。

就要粗去玩
Adventure is what life all abou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