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一波“鸡娃运动”走到头了

文摘   2025-01-25 09:00   英国  

鸡娃这项运动,其实也就流行了最近十多年。

先做个名词解释,“鸡娃”=给孩子“打鸡血”指父母为了孩子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不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给孩子规划和安排高强度的学习和目标,送孩子参加补习班、兴趣班、培优班等课外活动,一般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

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中国父母好像一直到了本世纪以后,才真正下场。在这之前,谁家孩子不是放养长大的,下课就是下课,放学就放学。脖子上挂着钥匙,和小伙伴们疯玩到天黑回家,吃完饭就守着电视机一遍一遍的看新白娘子传奇和西游记。这应该是上个世纪大多数娃的成长日常。

01 鸡娃运动的兴起

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什么改变,刺激鸡娃运动的兴起呢?我们来捋一捋这个时间线。

1️⃣ 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92年南巡讲话,有胆有谋有运气的人得到了改革开放第一波红利,已经出现了首先富起来的人群

2️⃣ 本世纪一开初,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接轨,快速融入全球供应链,出口贸易飞速增长,外资企业也迎来入驻中国高峰。中国的中产阶级人群开始形成。

在这个阶段,人才市场上的高知群体,非常抢手和吃香,供不应求。不管是内贸还是外贸,内资还是外资,“高学历=好工作=成功人士=阶级跨越”这一可实操的成功标准,逐渐深入人心。鸡娃在这个阶段,初步显现。

3️⃣ 2010年前后,社会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而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导致竞争的加剧。
为了获得更多优秀教育资源,已经有了一定财富和见识积累的中产父母,亲自下场规划和监管孩子的成长,包括学区房热都在这个阶段出现,教育内卷开始成为社会性现象

4️⃣ 再接下来的10年里,是鸡娃发展史的高峰。随着社交媒体和线上教育资源的普及,微信和家长群交流常态化,极端鸡娃和牛娃的案例频繁曝光,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海淀妈妈群、顺义妈妈群、魔都爬藤群,都是这个时候流行起来的,各有各的鸡娃大招。

2021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就包括“鸡娃”。

没有生产资料可继承的新中产阶级,对将来的不可确定性,抱有无比的焦虑。全社会焦虑内卷+资源不平衡+将来不确定性,促成这个阶段的中国鸡娃史,已经抵达巅峰。


02 突然刹车了

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噶的一声,有了个刹车,一切好像悄然有了变化。我们再来品一下变化在哪里,细细品。

1️⃣ 鸡娃的原始动力突然轰塌。本世纪初成立的“高学历=好工作=成功人士=阶级跨越”条例,到了今天突然不灵了。
一个是毕业等于失业,高学历好工作;二个是即便进了高光好工作,同样也是996牛马命运好工作成功人士阶级跨越。

好嘛,这还鸡个啥?!就好比闺蜜分手,你去帮闺蜜骂渣男,骂得起劲呢,骂着骂着人家恩恩爱爱合好了。说好的信仰呢?

2️⃣ 中产没钱了。经济大环境都不好,像1020年前容易赚到的钱,现在都变难了。
各个行业都面临升级转型,第一批被公司优化的人就是年龄大、工资高、还使不动的中层。中产父母都自身难保了,孩子教育这种投资产出比极其不对等的事,肯定也就要优先缩水。

3️⃣ 政府也不希望鸡娃了。20217月,中央首次提出双减政策,减作业减校外培训。也直接导致同年下半年大量培训机构的倒塌或被迫转型,其中就包括知名的新东方直接关闭K9学科类培训,老俞把课桌都捐了,后面才有东方甄选做直播的故事。

双减政策执行到现在,政府的态度是越来越坚定,反而对体能测试越来越重视。(题外话一句,如果中国妈妈能像澳大利亚一样,人人卷体育运动的话,这个方向倒是利国利民。)

4️⃣ 多年来全民鸡娃带来的弊端已经凸显,首当其冲就是对身心健康的损害啊,大人结节,小孩抑郁。如果大人结节还可能是段子,但小孩抑郁问题不容忽视。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我国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30%,也就是约有2850万青少年患有抑郁,这还是能查出来有记录的数据,还有多少没查出来的,不敢多想。造成抑郁的前三大原因就是家庭、学业和社交。

而据最新人口年龄构成统计,刨去心智情感还没发展健全的10岁以下儿童,我国11-18岁的人口构成也就12886万人。也就意味着初中高中娃里,抑郁患者高达22%!5个中学生里,就有一个抑郁了。

触目惊心!还鸡个啥!?投机抢跑只是一时,身心健康才是一辈子。

5️⃣ 社会开始进入反思。打鸡血的干劲退去,现在大家都卷不动了,烂尾就烂尾吧。集体躺平时代,自己何苦为难孩子为难自己。
梳理到这里,鸡娃已经从主观+客观、经济+政策、个体+集体,各个层面都统统失去意义。

2025年,鸡娃运动走到头了。(谢天谢地。

03 接下来干啥?

那好,如果不鸡娃了,我国的教育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我觉得应该有三个方向。

1️⃣ 教育资源公平化:鸡娃的根源还是在于优秀教育资源的稀缺,人人都想爬上金字塔顶尖,占据最好的资源。

要从国家政策层面,需要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而从科技发展方面,能用低成本或免费便捷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两边都发展起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平衡。

2️⃣ 成功多样性:鸡娃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实现阶级跨越成为成功人士,但社会对成功和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将逐步从单一的学术成绩及学历转向多元化发展。

成功不仅仅只有考取功名这一条路,其他路径也同样开放,社会评价应该更为包容。

3️⃣ 个体自我探索:鸡娃其实是家长以其自己的意愿和价值体系,强加给孩子的,时间长了,一定会有冲突。

在我看来,家长最应该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帮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毕竟,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很期待看到将来的中国教育往这些方向发展。鸡娃,就请成为历史吧。

*** THE END ***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关注我哦~ 我会持续分享在英国的有趣经历和感受,也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你的故事。

放弃鸡娃,感谢宝子们投喂~ ↓↓↓

就要粗去玩
Adventure is what life all abou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