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所谓中产阶级孩子的标配技能一样,TT从小就接触钢琴。
从幼儿园开始启蒙,小学一年级开始正式当琴童,在当地一家资质不错的音乐培训机构接受正式的钢琴培训,上的是口碑备受好评的《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
当时教他的钢琴老师就是培训机构的校长,严格科班出身,获过好多大奖。第一次体验课时觉得TT悟性高,报以厚望,决定亲自带他。
因为兴趣和启蒙在,菲伯尔也很合适入门,TT刚开始的时候,学得开心又轻松,很愿意练琴,弹得很起劲,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可惜好景不长,家有琴童的应该大多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越到后来,学得越难,而学习演奏本身就是枯燥重复的过程,畏难又反人性,TT越不愿意练,琴童之路越走越艰难。
我在钢琴老师这里,真正体会到当差生家长的滋味。隔壁好多比他学得晚比他年龄小的孩子,个个趾高气昂的弹得飞起。轮到TT时,那家伙,上课弹得真是一个惨不忍睹,进度慢、弹不过、读谱慢、这问题那问题。
每次上课校长老师都铁青着脸,我只能硬着头皮又满脸堆笑的赔不是,给老师保证我一定做好监督工作。
可是真没招,在家时一到练琴就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TT坐上凳子就像针扎似的,在眼皮底下坚持不了两分钟,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干脆摆烂干嚎:“我就是不想弹了,妈妈你能把我怎么办吧。”
每次我都气急败坏又急火攻心,恨不得直接操根棍子练狮吼功。当了几年琴童的妈,娃琴练得好不好不知道,我只知道当琴童妈的嗓子和结节能练得要比一般人都要大好多。
最后因为学得差,被校长老师放弃,给他换了一个刚毕业的新老师,对付着上吧。TT反而松了口气,至少这个新老师对他要求没那么严格,他摆烂摆得更心安理得一些,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剩下精疲力竭的我。
很多妈妈估计和我想法其实是相似的,让孩子去学个钢琴的初衷,也并不是想让孩子将来就当职业音乐人,只是想着多个选择多条路,即便没路走,多个技能伴身也是好事。
只是一旦走进正规学习的体系里,就会被一个一个的打卡、一级一级的目标推着卷裹着,必须往前走。我和TT都在这个体系里,痛苦挣扎了3年。最痛苦的时候,不说在家练琴,就连每周去上课,都变成需要费心费力克服的困难。
新老师没上俩月,我们搬家了,我还想商量着换家培训机构继续,结果TT说什么也死活不肯再去学。我也心一横,彻底放弃琴童身份,不学就不学吧,大家都解脱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过问他弹琴的事。但所幸,TT对音乐的喜欢还是保留了下来,偶尔听到一段上心的音乐,还会自己跑去键盘那,捣鼓捣鼓的敲出来,只是再也没上过课,也没碰过书了。
不想放弃当琴童3年后,命运的齿轮又开始转动。
去年我们全家搬来英国,TT也开始在英国上学,学校正常音乐课课程就是每个学期学玩一个乐器。
巧的是,TT所在年级学的就是电子键盘Keyboard。毕竟有几年琴童底子在,TT的音乐课突然之间变得容易并擅长。在课上很快就学会了演奏老师教的谱子,并还能担任小组组长的责任,教给其他孩子怎么弹。
音乐老师也很快注意到了TT的擅长,得知他之前学过钢琴后,直接邀请他加入学校的钢琴俱乐部,每周在学校上一次钢琴课。每周只上20分钟的课,剩下的都是靠自己平日练习。
我问TT:你去吗?TT竟然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去!
放弃3年后,不想异国他乡又再次当上琴童,回归正式钢琴学习。
英国普遍用的是ABRSM英皇体系,第一节上课时,老师给他定级在3级。上课主要学习考级曲目,边弹边讲乐理。曲目也不局限,TT自己喜欢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还有圣诞表演曲目,钢琴老师都会给他指导意见。
重新当琴童后,TT学的进度依旧还是很慢,上了一年,3级还没上完。但这次TT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认真预习认真复习,每天在家自觉练琴,并看得出他是真心享受音乐和演奏。尤其是上课前一天,练得特别起劲。
学校今年的圣诞晚会,TT还被老师邀请参加进行钢琴独奏表演。和之前他在国内当琴童时候的表现,真真是判若两人。
而再当琴童妈,我的角色也有了天壤之别,除了还是继续要交钱外,其他完完全全没有费任何一点力气,结节都消了。
命运的回旋镖出其不意地转回来,把我们当年的痛苦和挣扎砸个稀碎,只剩眼前的惊喜。
我仍然对TT的学习钢琴没有任何功利目标,不考级不加分不职业,他的人生里能多欣赏和享受到音乐的美和力量,我已心满意足。
要不是说养孩子就是养植物呢。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也是一路播种,每天精心照料每天浇水捉虫的种子,可能就是不肯长。
丢到一旁不管后,曾经播下的种子在不知名的角落,每天吸风饮露,等到有天再见阳光时,可能意想不到的疯狂舒展,绽放出花来。
当把人生时间线拉长时,我也终于悟出当妈的尽头竟然是成佛,播种的成与不成,都是缘分啊!
有次,我和一堆朋友一起出去玩,走到一家咖啡厅,里面摆着一架钢琴。有个朋友来了兴致,坐上琴凳开始演奏,没想另外一个朋友,也受了鼓舞加入。他们现场的四手联弹,惊艳四座。
我们一圈人看他们弹琴,跟着一起开心的摇头晃脑拍手叫好,成为我脑子里珍贵定格画面。“好多年没弹了,这个曲子只是我小时候在我妈妈压迫下练出来的肌肉记忆。”朋友笑着说。
原来,让孩子学习某个技能,根本就不是要做到优秀,或者对外炫耀,终极目的只是在帮孩子积累他人生的快乐而已,这样时光的回旋镖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回来,人生满是惊喜。
——写给每个因为家有琴童而痛苦挣扎的妈
*** THE END ***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关注我哦~ 我会持续分享在英国的有趣经历和感受,也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