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浪,真的会越玩越聪明!旅行简直就是大脑的开窍神器

文摘   2025-01-09 07:27   英国  

寒假马上到了,上次刚刚聊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周来了,英国学校考试真的很容易吗?,今天聊聊寒假安排吧。

放假要去干嘛?当仁不让,必须出去浪啊!

出去玩,出去浪,不仅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都惊人的积极作用,对大人一样一样的力量巨大。把旅行当成大脑的开窍神器,绝不为过,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刺激大脑神经元连接

研究表明,大脑具有“可塑性”,能通过新的体验不断调整和强化神经网络,塑造或修复更为强大的神经系统,出去浪就是最佳全方面新体验。

旅行中接触到的新环境、新气味、新声音和新景象,丰富的感官体验会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形成更多连接。

参观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孩子需要观察周围环境并适应新情况,能促进神经元网络的发展。

经常接受新鲜刺激的孩子,长期效应会带来大脑变得更加灵活,有助于提升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2️⃣ 提高认知力

孩子通过接触不同的自然景观、文化、习俗,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旅行中需要导航、观察地标、记住路线等,这些活动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锻炼到大脑的空间记忆能力,提高空间认知

而在新的旅行目的地,接触到不同的语言、习俗和文化,又能扩展大脑的认知范围,提升孩子的文化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提高文化认知

3️⃣ 增强创造力

多样化的体验是培养大脑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关键。旅行中接触到和自己习惯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会让大脑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跨常规的文化体验能激发创造力,毕竟创意的本质就是打破常规。

即便只是走马观花的走街串巷,孩子也能看到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感受不同的市井文化,从而激发产生新的灵感。或者只是储备在脑子里,将来也能被调用出来,作为创意源泉

创造力落到实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旅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像路线设计、路线改变、语言障碍、即便是问个去厕所的路,都会锻炼大脑的应变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4️⃣ 强化记忆力

旅行过程中,孩子会经历一些特别的场景,像看到大自然的奇观、参与新活动,这些经历会被大脑深深记住,行程深刻的体验记忆。比起日常生活中的重复体验,旅行带来的新奇感能帮助形成长期记忆

丰富知识和体验,也能让孩子能从历史遗迹、博物馆或自然景点中学习知识,将书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拥有更好的联想记忆力

5️⃣ 提升语言力

不管是国内游,还是出国浪,在旅行中都会接触到不同语言的环境,(别忘了我们国家多少个方言呢!)能刺激大脑的语言区域,包括布罗卡区和威尔尼克区等,新鲜的语言刺激,能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即使孩子不主动学习语言,仅仅听到新的语言发音,也能增强语音感知能力,大脑皮层里的语言感知细胞都在闪闪发光。

6️⃣ 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减轻压力:旅行能帮助孩子远离学业压力,通过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高级的快乐激素,一身轻让心情更加愉悦,提升心理健康。

增强自信心:面对旅行中的新挑战,即便是吃从来没吃过的新食物、和以前不认识的陌生人交流,都能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建设自信心的积累和发展

强身健体:对身体最好的锻炼,就是去户外。我们人类生来并不是坐在室内,而是在户外奔跑的。回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远离手机和屏幕,对身体全身包括眼睛,都是最好的锻炼和保护。

7️⃣ 促进社交和情感发展

同理心和社交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会增强孩子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对大脑中负责社交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都有积极刺激作用。

家庭关系:旅行中的亲子互动和合作能加深情感联系,有助于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大脑情感区域的发育。在旅途中,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的新鲜事物,更能增进感情,创造共同的美好回忆,一辈子都会在记忆中珍藏。

提高适应能力:旅行中的新环境和变化也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处理不确定性和新挑战。毕竟不确定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去旅行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通过接触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和体验新文化,都能为大脑发育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这些推动对大脑还在黄金发育中的孩子,作用更为突出。

对已经发育完成,但每天都在无穷消耗的大人来说,也同样有很大的促进和治愈作用,能刺激修复皮层细胞,延缓大脑的衰老。

所以寒假最好的度假方式,就是一家老小出门去浪~

到底怎么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由于身体、心理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旅行规划也需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的旅行规划要有针对性的区别。

阶段1:学龄前儿童(0-6岁)

特点:孩子身体较弱、认知能力有限,容易疲劳,需要更多关注和陪伴。安全第一,行程轻松,以娱乐和亲子互动为主。

目的地选择:距离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周边城市、公园、动物园、亲子农场、农家乐等。避免复杂的行程或需要长时间步行的景点。

注意事项:

旅行时长:建议1-3天的短途旅行,避免过长时间离家导致孩子不适应。

行程节奏:每天安排1-2个轻松的活动,避免孩子过于疲劳。

必备物品:带足奶粉、尿布、衣物、常用药品和孩子喜欢的玩具。

饮食健康:优先选择适合孩子的饮食,避免陌生食物引起不适。

阶段2:小学阶段(6-12岁)

特点:好奇心强、精力旺盛,喜欢互动和学习的结合。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活动挑战,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目的地选择:主题乐园(如迪士尼)、博物馆、科技馆、自然景点(如海滩、山林)。科教主题游、亲子研学游都可以安排起来,也可以适当安排短途出国旅行,让孩子接触不同文化。

注意事项:

寓教于乐:在游玩中加入教育元素,比如参观历史遗迹、科技展览等,让孩子学到知识。

保持兴趣: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对目的地和活动的兴趣点,设计适合他们的行程。

活动搭配:动静结合,既有户外活动和运动项目,也有轻松的室内体验。

阶段3:初中阶段(12-15岁)

特点:进入青春期,自主意识增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浓厚,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喜欢探索和文化体验,接受挑战性活动。

目的地选择:名山大川、文化古迹、国际旅行,适当安排深度游或主题旅行,如文化之旅、历史之旅。可以尝试一些户外探险活动,如露营、骑行,但需控制强度。户外探索游、和历史文化游都是合适初中阶段的旅行路线。

注意事项:

平衡学习和旅行:提前做好学习计划,避免因旅行影响学业。

鼓励参与规划:让孩子参与行程设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兴趣。

引导思考:在旅行中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比如文化差异、自然保护等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更深的认知。

阶段4:高中阶段(15-18岁)

特点:自主能力和体能较强,渴望探索世界,更具独立性,适合深度文化探索或冒险型旅行,但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

目的地选择:适合深度文化体验或探索类旅行,例如名校游览、文化交流、国际旅行。对体能较好的孩子,可以安排高强度户外活动或深度探险活动,如登山、滑雪、潜水等。

注意事项:

旅行主题化:设计有明确目标的旅行,比如体验大学生活、探索职业兴趣、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培养独立性: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如安排行李、查找信息等,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

适度放松:不要安排过于紧凑的行程,给孩子适当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

最后要唠叨几句的是:

一个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设计行程,平衡大人和小孩共同的兴趣和需求。

二个是出去浪可短途轻松游,也可深度探索游,可以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而增加难度和预算,但旅行本身没有高低贵贱好坏之分,只要出门,对大脑就是新鲜的刺激。

三个呢,无论孩子多大,亲子互动都是旅行的重要部分,一定要边玩边聊,体验和交流并进哦。

*** THE END ***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关注我哦~ 我会持续分享在英国的有趣经历和感受,也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你的故事。

原创不易,感谢宝子们投喂~ ↓↓↓

就要粗去玩
Adventure is what life all abou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