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春节档电影后,更能记住五路财神了

文摘   2025-02-02 09:21   英国  

正月初五迎财神,中国老祖宗的民间信仰主打都是一个实用。那些虚头八脑的大神大仙大佛宗教信仰啥的,在中国都很难有市场,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了,不是实力派的神仙都进不了大中华神仙族谱。



而财神,就是实打实的头部实力派。正月初五迎接财神这个传统,最早起源于宋朝,在明清时期形成习俗。接财神接财神,我们看看到底接的是谁?

01 五路财神都有谁?

关于谁是财神这事在民间有很多个版本流传,其中一个比较主流的是道教大五路财神。如果你刚好看了《封神榜》或者《哪吒》春节档电影的话,对这五路财神的来路,可能更容易理解。

五路财神,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也关乎金木水火土五行。


1️⃣ 东路财神比干

《封神榜》里的比干,商纣王的叔父,才华出众、公平无私,但被妲己陷害挖心而死。姜太公惜财,在比干死后封他为文曲星君。

后来百姓认为因为比干没有“心”,在处理事情时不会偏私、会很公平,所以将比干供奉为文财神,掌管民间东路的财源,讲究公正生财。

2️⃣ 西路财神关羽

全才关二爷成为财神爷的路子有点野。明清时期晋商盛行,他们之间讲究互帮互助、共同发财。晋商老钱们在外经商时需要一个聚会的地方,便想到了山西的名人关二爷,于是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关帝庙以供聚会,而全国各地的百姓也跟风在当地的关帝庙上香许愿,久而久之关羽就被百姓供奉为财神。

关羽在三国时期是西蜀大将,所以掌管西路财源,讲究忠义生财。

3️⃣ 南路财神柴王爷

南路财神柴王爷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柴荣幼时家道中落,饱受人间疾苦,懂事后开始经商,从推着小车卖货开始,逐渐在全国各地都设商号。后来生意做得太成功了,又出手赞助养父招兵买马平乱了局势,自己当上了皇帝。这妥妥爽文大男主!

柴荣继承皇位后爱民如子,深受百姓戴爱,传说他在得道后被封为天财星君。因为柴王爷是在南方发的家,所以掌管南路财源,讲究仁善生财。

4️⃣ 北路财神赵公明

北路财神赵公明的原型在正史中没有记载,来源于《封神演义》,为峨眉山罗浮洞的截教先神仙,师从通天教主,修行得道。在封神榜上,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也被后人尊为赵玄坛“正财神”,正月初五也是传说中他的诞辰日

《封神演义》中,赵公明出生在中原北地,所以他便掌管北路财源,讲究和气生财。

5️⃣ 中路财神王亥

王亥是商汤建立商朝之前的君主。他鼓励人们拉着货物外出交易,因为当时外出做这种交易的人,大都是商国的人,所以人们便把搞贸易的都称为“商人”。

王亥开辟了中国商业的先河,因此被人们称为“华商始祖”。王亥老祖被道教供奉为中路财神,讲究互利生财。

02 破五有哪些讲究?

大年初五在北方叫“破五”,因为到了大年初五这天,之前有诸多规矩禁忌的,过了初五就都可了破除,生活终于恢复正常。主要仪式感来自三方面,一赶二吃三迎。


一赶赶五穷

我国旧时,大年初五这天都会进行“赶五穷”的活动,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人们黎明早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期盼用这种方式赶走五穷,祈求新的一年远离穷困,生活富足。

人们还会在这天放“二踢脚”鞭炮称“崩穷”,寓意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但注意鞭炮千万别丢井盖里,不然崩的不是穷气,而是邻居家的豪车了。

二吃吃饺子

大年初五这天,北方还有吃饺子的习俗。

寓意上是说,饺子外形形如元宝,这天吃饺子象征着招财进宝,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但也可能是北方人民的冬天,也没啥特别拿得出手的,但凡需要有个仪式感的时候,也就只有个饺子。冬至吃饺子、立冬吃饺子、过年吃饺子、破五吃饺子……好吧。

三迎迎财神

迎神首先要早起,是仪式之所要求,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秉赋的培养与陶冶。那些过年一天到晚离不开被窝的,今天也最好克服一下。

打开大门,迎财神。古时很多商店都会选择初五这天开张,祈求财运。普通老百姓没有店铺开张,开门应该也作用一样,注意不要冻得感冒就好。

古时恭迎财神是要准备丰厚供品,虔诚祭拜的。估计现代社会这一套也不再管用,心里有神便是有神了。

所以今天最好的迎财神的方式,应该就是早早起床,在《财神到》的背景音乐里,打开你家大门……

03 接财神的习俗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民间财神信仰可追溯至宋朝。几年前神仙姐姐刘亦菲演的《梦华录》剧本原型,北宋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里,就描述了过年前家家户户上街买“财马”(即财神像)的情景。但这时的财神还没有明确的姓名,只是人们祈求财富的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的记载则见明朝冯梦龙的小说集《警世通言》“正月初五,苏州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明朝后期的地方志也有对正月初五接财神的记载。


清人顾禄《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04 中华文化里为什么拜财神?

很有趣的现象是,只有中国文化中,财神才有重要地位。虽然有些亚洲国家也有掌管财富和商业的神明,但地位远不及中国高,还往往身兼多职。也没有哪个文化,像中华神话这样,有着错综复杂的财神版本。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这么重视财神呢?可能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农耕社会对财富的渴望

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财富大多依赖土地、收成和商业交易。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自然希望通过祭拜神明来获得丰收和财富。财神的信仰逐渐形成,代表了人们对“富足安稳生活”的向往。

商业发展与商人信仰

虽然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但随着宋代、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商人阶层逐渐壮大。他们为了生意兴隆,开始祭拜财神,并在店铺设立财神像。“无财神不成市,无利市不成商”,财神信仰已深深嵌入商业文化之中。

道教与民间信仰融合

财神的概念与道教密切相关,道教又吸纳了许多历史人物,并把他们神化为财神。这种融合让财神信仰既有宗教色彩,又充满先人模范和智慧,得以在民间广泛传播。

“财”与“福”相连的传统观念

中国文化强调“五福临门”(寿、富、康宁、修德、善终),其中“富”就是五福之一。拥有财富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行善积德、光宗耀祖,所以崇拜财神成了一种实用又光荣的信仰。

大年初五,年味正浓,迎接财神,不仅是一种文化心理,更是人们对新一年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

希望新的一年里,我和宝子们都和和美美、顺顺利利、财源滚滚~~

*** THE END ***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关注我哦~ 我会持续分享在英国的有趣经历和感受,也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你的故事。

打开大门迎财神,谢宝子们投喂~ ↓↓↓

就要粗去玩
Adventure is what life all abou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