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个大日子,远在太平洋另一侧的一个78岁老头,再次阻止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首次出现女总统的机会。是的,特朗普又回来了。
上个月和我一个美国朋友聊天时,聊到今年的大选,她是典型的美国中产代表,拍着脑门哭天抢地的喊着“For goodness sake, anyone but him!” (除了他,谁都行!)
我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也聊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也都表示看不懂懂王,也不理解为什么美国人民会让一个判定有罪、谎话连篇、吹牛吹天上的人当他们的总统。
但这次,尘埃落定,懂王又赢了。
说实话,我不懂美国政治,也不算特别关心。但是这次特朗普的重新胜出,我想到今年我在互联网上吵过的几次架,几乎被网暴的经历,突然理解了背后的时代大势所趋。
特朗普赢得大选,正是非理性情绪化的胜利。情绪化已经横扫全球,非理性将主导人类未来。
看到这一事实,可能对接下来的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方向,都有更清醒的预判认识。
说说我和非理性情绪化过招的亲身经历,当然,结果是我输得一败涂地。
今年我在网上和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网友吵过几场大架,主要集中在小红书和微信公号上,都是因为英国凯特王妃。上半年,消失的凯特闹得沸沸扬扬,互联网上什么阴谋宫斗小三什么狗血剧情的都有,反正是凯特活不了了。
我对凯特一直有关注,年龄相仿,结婚生子的人生轨迹都在相近时期,我之前写别的公号时,也经常会写到她的教育观和时尚风格。但对她的消失,我一个字未提,因为我只相信官方消息,至于其他,都只是捕风捉影赚流量而已。
复活节前夕,终于BBC官方发布了凯特得了癌症正在治疗的视频,解释了她消失的原因。我这才第一次写了她,表示相信是真人,不是ai。
没想这个举动惹恼了好多对之前狗血剧本深信不疑的网友,纷纷跑到我的xhs评论区里骂我,还质问我收了人家多少钱要给英国王室洗地。
我一个粉丝个位数的小号发的笔记就有10w+小眼睛,上千条吵吵闹闹的留言,不光是骂我,评论区自己就吵个不可开交。
我有些气不过,被情绪化影响后,下场加入评论区干架。这下好了,更得罪人了,还有人专门加我为好友,就是为了骂我,什么难听的都有。我怂了,删文撤退。
后来凯特第一次真人露面时,我换了个地儿,在微信上发了一篇推文表示祝福。结果不想vx网友也骂人,一样的配方和味道,几百条评论迎面扑来,让人招架不住。
大多数骂人评论我都删了,不脏空间。今天为了写这篇文章,打捞了几条干净点的,大家自行感受吧。如果不是我心理素质好,被平白无故这么网暴,真的会要抑郁。
再后来,我反思这个事件时,突然醒悟到:面对非理性情绪化时,无论我采取什么姿势,是正面抵抗,还是消沉逃避,但凡只要我应对它,被它影响时,我就已经输了。
这个时代已经变了。
我们曾经坚信的社会和人性准则,在互联网这么多年的侵蚀下,旧的信仰逻辑体系已经开始轰塌。
用社交媒体治国的懂王,正是巧妙利用网络情绪的大师。语言风格直白、用词简单、情绪饱满,对他人的抨击简单粗暴,完美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即刻满足+无脑爽感。
对于特朗普的支持者来说,管你左和右,管你效率还是公正,只要你演讲让我听得爽,你推文激起我瞬间血性兴奋,我就誓死拥护你跟随你。
而对网络喷子来说,管你说什么,管你黑还是白,只要是我看不顺眼的,我看不明白的,跟我不一样的,我就要骂人,骂完这个再骂下一个。
和特朗普一样,喷子们在网上的说谎、攻击人,是没有任何成本的,但却解决了他们当下那一霎那的情绪发泄和爽。
情绪化表达与网络戾气之间互相强化,达成了罕见的默契,信息茧房高墙的正反面,搭建完成。
可悲的是,情绪化表达的胜利,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对理性思考的压制。当大量人群陷入爽感驱动的沟通方式,当情绪化表达成为主流时,公共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必然受到严重影响。真相是什么,不再重要也毫无意义,无人关心。
我们不再关注长期利益,而是被一时的激烈言辞或夸张承诺吸引,政治或生活上很可能出现更极端和更对立。
而更糟糕的是,我们可能或者已经,因此失去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反观百年前五四运动时,那时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崇尚民主和科学。
改革开放初期,以深圳为代表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崇尚发展和效率。
互联网之前的时代,我们热爱文学,相信数理化。
即便是互联网初期,我们仍然向往着诗和远方。
而现在,我们只剩下情绪经济了。
如果能从非理性情绪当中,搞到钱,呃,那么也就不算一无是处了吧。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对社会和生活的经历、观察和感受,也期待你在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和故事,一起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