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一年,我终于可以回答英国基础教育到底卷在哪儿了后,今天专门聊聊英国学校的无敌花式奖励机制,这也是我看到的英国教育基础做得非常优秀和温暖之处。
我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下长大,TT也在国内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的管理核心,30年过去,仍然是那一套打法,没有多少变化:惩罚驱动,用惩罚和害怕设置为学生进步动力。
中国学校奖励很有限,但是惩罚却有明里暗里无穷无尽的周详细则。还记得你小学的某一天忘记带红领巾的恐惧支配吗?发现忘记红领巾的那一刻,天都要塌下来。
TT英国学校的做法,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外一面。所有观点仅基于我的个人亲历亲见亲闻,也相信世界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欢迎评论区讨论。
英国学校的无敌花式奖励,能有多夸张拉满上天呢?
日常表现分排名
日常奖励以行为表现分Praise Points为主要机制。每个老师的加扣分权限很大,虽然加分P Points和扣分C Points都有,但加分明显超过扣分。
除了基本原则外,细节和标准都是老师自己掌握。有次音乐课上学了D调大卡农,TT非常喜欢这段,回家后自己练习并能演奏出来。第二天放学后,TT专门去了音乐老师的办公室,弹了这段曲子给他听,音乐老师连忙开心的给他加了3分。
所有的加分和扣分,都是个人行为,分值都算在每个人的头上,而不是班级上。集体主义优秀班级的概念非常弱化,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个体行为负责。
学校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数和排名非常小心翼翼,但对行为表现分数透明公开。校内网专门有个页面,每天动态更新上榜全校和全年级前100名的行为分数和排名,有好胜心的TT对这个评分系统非常受用,一直力争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榜上。
作业最高分登屏
学校对作业的要求不高,只有三门主课的线上作业,以一个星期为周期,能完成最基础的任务即可。但怎样鼓励孩子们自主做更多呢?
每一门作业线上完成后,app会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做个综合打分。除了每周老师会给班上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进行口头表扬和加分鼓励之外,学校还有一个暗戳戳的大招。
学校进门后,墙上有一块公开LED屏,上面循环滚动着一个信息:上周内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作业综合分值最高的前10名学生姓名,每周更新。
TT有次无意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显示在公开屏上,特别激动,从此之后,做作业都更积极了。
徽章晋级体系
行为表现分积累到了一定分数线,可以兑各种各样有趣奖励。
首先就是徽章,铜银金玛瑙翡翠铂金……西方的徽章文化传统已经深入人心。每赢得一枚徽章,孩子们都会骄傲的戴在西装校服上。徽章多的孩子,腰杆都比别人挺得直一些。
徽章体系还自带灵活性,上个学年TT的好盆友的分数太高了,超过当时的最高徽章级别一大截,学校还因此又专门新增了一个Super Star徽章,作为最最高级别。
积分阶段性兑奖
每个小阶段也有不同的兑奖,物质和精神奖励都有,但相比精神奖励更多且丰富。比如到达50分,能兑一张食堂打饭插队券;到达300分,老师会给家长打电话表扬;达到500分,能在学校免费看场电影……
物质上的,比如食堂一顿免费的午饭,一张价值10磅的亚马逊购物券,一张去电影院能打折的电影券……
最好玩的是积分最高奖,奖励是和校长喝下午茶,妥妥的英式荣誉和情绪价值拉满。
奖励室玩耍
学校设有专门的奖励室Retreat,是不定期给孩子们的体验奖励。TT的戏剧老师是现场的负责老师,里面有很多可玩的室内游戏,桌游,听音乐,还有免费的棒棒糖等小零食吃。
奖励室由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发出,评选班里值得表扬的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去奖励室玩。
尤其可贵的设定是,得到奖励的孩子,能再挑一个朋友和ta一起去玩,荣誉、情绪、社交价值统统都拉满了。
黄金大奖券/期末抽奖
上课时,老师除了常规的给积极回答问题,或者帮助其他人的同学给加分外,对表现尤其突出的,还会有大Buff,发张Golden Ticket 黄金大奖券。基本上每节课,任课老师都会发出1-2张大奖券。
大奖券不仅本身值3个加分,还能参与每个学期末的抽奖,每个学期的最后一天就是大奖抽奖日。全年级所有的大奖券都在抽奖箱里,奖品设置每学期有不同,但大体类似,最高奖是个ipad。
TT有个学期靠2张黄金券,非常幸运的被抽中了二等奖,获得了一个立拍得相机。
期末花式奖状
这个设定终于和国内有些相似,每到学期末,都会有奖状颁发。但是又不一样的是,英国学校奖状颁发的奖项真叫一个琳琅满目。
100%全勤,奖!帮助同学,奖!课外活动积极,奖!参与调研,奖!有礼貌,奖!幽默搞笑,奖!
除了考试成绩之外的任何原因,都可以成为发奖状的理由。
有个学期TT班上的早会很喜欢玩一个线上猜单词的游戏,TT自己琢磨着,用scratch写了一段编程,能加大准确率。后来把这段编程压成二维码,让班主任H老师扫码后使用。
H老师对此特别赞许,学期末直接把最佳学生的称号奖给了TT,奖状上还专门写了一段定制评语,又是一顿花式表扬。
老师的冲天大奖
TT有次无意触发了冲天大奖,也正是这次大奖,我对英国的鼓励教育心生敬意。
TT从小就很喜欢地理课,在英国的地理课上,上个学期讲到中国的长江和三峡工程。身为中国娃,主人翁意识顿时附体,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让这些外国同学更客观深入了解中国。
于是,TT自己主动上网查资料,又问我意见建议,主动请求我帮他演习一遍他的演讲。这简直和在国内时,让他读个课文都恨不得像挖他一块肉似的情景判若两人。
后来在课上,TT提前告知老师他准备了一个presentation 给大家。地理老师专门留了一个时间给他,并不怕影响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朴素口头演讲的TT,不出意外的获得当节课的Golden Ticket,3个加分,他也非常开心,觉得他的外国同学又多涨了知识。
还没等到TT放学告诉我们他的快乐,P先生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地理老师的正式邮件,大力表扬TT的主动分享,言辞中都是鼓励和赞许。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很为TT骄傲。
但还没结束。第二天是周五放学回家后,非常意外的,TT收到一张收件人写着他名字的明信片,还贴着一磅的邮票。TT这一代10后,在国内,邮票明信片已经是很稀缺之物。他激动又惊讶的发现,原来是地理老师给他专门邮寄到家里的表扬信。
虽然TT觉得有点浪费邮票钱,“我明明今天还在学校就见到了她,”TT嘟囔,但这种弯弯绕绕延迟又持续的仪式感,让TT和全家都兴奋好几天。一系列小动作却成为冲天大奖,太收买人心了。
特别活动奖
学校很擅长巧立名目,设立各种特别活动,作为奖项给孩子们。比如TT参加的一次学校Field Trip,组织外出去科技展参观,就是全校科学作业做得好的同学奖励。
还有一次是把游乐场搬进学校里,奖励全校行为表现分上榜的孩子,按年级轮流玩,玩了一整天。
各种职位/名号
英国学校并没有和中国对应的班干部或者年级干部这样的干部体系,但并不排除他有自己的各种荣誉职责名号。
一个是基于社团兴趣爱好的title,以职责为封号,最高级别是体育项目队的队长 Captain,这个要靠实力赢得,还要带领团队打比赛。
一个是担任学校常规工作职责,图书馆收书的、食堂维持排队秩序的、游戏室收拾屋子的…… 尽管是让孩子们干活,但是职责和加分之下,都干得起劲。
我见到的一个有趣的职责是,专门负责对外宣传学校的大使School Ambassador,口头表达力都爆棚。尤其是去小学毕业班或者家长开放日,“欢迎来我们中学”。给教育集团或教育部来访时,“我们学校很优秀,请评高分或倾斜资源”。
还有一类是基于某次活动的工作职责。比如一场演出的灯光师、化妆师、服装师、观众引导员……演出结束后,最后一个环节还会以台前幕后全员上台谢幕的仪式感结束。
学校每次开放日,也都会有一大堆学生充当接待员、引导员、解说员,大方又自信。学校封给他们的名号也各式各样的花哨,每个人都有价值感。
刻墙上的最高荣誉
学校最高的荣誉莫过于评选Head Student of the Year,年度最优秀学生,全校男生女生各评选一名Head Boy and Head Girl。
但仅是当选上,还并不是最高荣誉本身。而是每次去学校时,我发现在大舞台墙上高高挂着木制牌匾,上面刻着历年来每年度的优秀学生名单,名单甚至追溯到20多年前,他们的名字都还在。
就像我去英国一个小市镇厅时,从第一届以来的该市市长的姓名任职年份画像,都一届不落的挂着。从基础教育开始,就有了这种历史传承感的最高荣誉,让我深受感动。
我看到的英国学校对待学生,采取更多的都是一视同仁的强烈鼓励教育原则。只要学生多做一点点,都会获得很大的嘉奖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往前探索。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前进的动力不再是害怕惩罚驱动,而是对自我坚定认同的内驱力驱动,自信强大又快乐。这可能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东亚和西方教育体系下,教出来的孩子明显不同的原因吧。
这也或许值得我们国内基础教育深思和参考。
TT的英国学习之旅仍在继续,我的观察和思考也没有停止。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关注我哦~ 我会持续分享在英国的有趣经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