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论坛】推进机制改革,扎实构建现代化交管服务体系

文摘   2025-01-03 16:23   北京  

关注《中国警察》,弘扬正能量



推进机制改革,

扎实构建现代化交管服务体系




尹春华   安徽省芜湖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打造高品质的公安交管服务体系,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载体,又是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公安机关紧扣“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安交管工作现代化”主题,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积极拓展公安交管警务的内涵和外延,以科技赋能撬动机制变革, 推动交管工作向智慧化、主动化、精细化提档升级, 努力构建具有芜湖特色的现代化交管服务体系。

芜湖公安交管部门运用警用无人机对易堵高速路段进行巡查,确保车辆畅通有序


着力构建更为便捷的车管服务体系


在公安交管工作整体向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牢固树立“车驾管的核心是服务,但不止于服务” 的理念,在公安部组织的评定中,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连续7 次蝉联“全国一等车管所”。

深化“护航经济”理念,推动产业“高质发展”。围绕汽车这一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严格执行好上级各项便民利企措施的同时,积极牵头公安层面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工作,深入研究产业前沿技术发展, 探索末端问题在源头解决的路径,为行业政策制定提供风险预判和实践经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服务民生”理念,努力实现“四零服务”。紧抓上级深化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契机,提出“零黄牛、零排队、零差错、零投诉”的四步目标,从追求传统的净化窗口环境、提升服务效率向现代化的无感服务、增值服务跃迁。基于对群众诚实守信的信任基础和数智化能力,最大限度简政放权,推动车驾管业务办理向全量网办转型,目前全市网办业务占比已达75%。

深化“风险防控”理念,实现权力“能放可控”。最大限度简政放权、推行网办的背后,需要强有力的风险防控支撑。坚持跨前一步、主动预防、抓全抓早抓小, 全面梳理全业务全流程全场所,摸排业务风险点123 个。坚持日常视频巡查、业务档案抽查、现场实地督查、预警研判核查等相结合,让每一笔业务更加规范、更加高效。同时,整合并利用好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创新数据监管模型,减少人为操作环节。比如,搭建的打击车辆替检数据模型累计检测分析出疑似非法“替检” 车辆18 辆,最终确认为非法“替检”车辆14 辆,准确率高达78%,查处相关非法人员10 人,撤销20 笔检验合格标志。

深化“守护安全”理念,融入事故“全链防控”。坚定将守护安全作为本职,坚决扛起交通安全源头防控责任,全链条、多维度参与“人”“车”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每一起涉及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开展源头追溯,并将交通安全宣传植入车驾管各个环节, 从审核“合格的人、车”向打造“健康的人、车”升级, 牢牢守住交通安全“源头关”。



着力构建更为优质的出行保障体系


芜湖公安坚持把群众出行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努力破解交通堵点、城市交管难点、回应社会焦点,不断提升群众出行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做优出行保障,让群众更顺心。坚持把交管工作放在城市发展大局下谋划推进,与高校和研究院联合创建“芜湖市智能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探索大数据挖掘和模型孵化赋能城市畅行等交通管理场景应用,全市主要道路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高10% 以上, 平峰时段通行效率提高30% 以上。建立高速公路“天空之眼”无人机预警系统,2024 年以来,高速亡人事故同比下降25%。研发“一键报警”系统,日均接报警量超过50 起,未发生因处置不及时引发的“二次事故”。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辅助系统内开发“疲劳驾驶精准查处”模型,过境高速疲劳驾驶发生率1% 以下,远低于全国8.1% 平均水平。依托“丰图慧眼”系统,对占用应急车道、行人上高速等异常事件开展实时检测预警,准确率可达95% 以上。

做强事故快处,让群众更省心。全力以赴提升接处警工作质效,做到接警规范、出警迅速、处警有力,建立源头控警机制,通过实名制网格勤务加大路面驻点巡防,及时发现警情,在源头上快速处置;建立“安心芜优”快处机制,最大化节约警力资源, 对轻微、车损警情通过视频巡检快速发现、远程取证, 干预提醒驾驶人现场快处快撤,提高疏堵保畅能力;建立动态布警机制,针对高峰通勤、恶劣天气、节假日期间,对重点路口、高架、学校、施工等事故易发点段,加大弹性动态布警,提高事故防控快处能力。

做实规范执法,让群众更暖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思想,对于运输企业有未随车携带行驶证等轻微违法行为或因不熟悉道路驶入货车禁止通行区域的免予处罚;深挖企业周边停车资源, 2024 年以来,新增施划停车泊位255 个。对违停车辆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驾驶人在现场的一律劝离, 落实“你到场,我撤单”承诺。

做实警务改革,让群众更安心。持续深化“潮汐警务”机制建设、打造覆盖城市高平峰、高架桥、国省道、通勤日和节假日的全周期路面勤务,“一张图”展示警力、调度警力,着力形成数字勤务服务实战需求的一体化指挥体系。全面推行“交特巡融合” 警务一体化运作,公安交警和特巡警在“管理、执法、巡防、服务”上进行深度融合,形成“路面+空中” 立体式的交特巡巡防作业面,全市社会面管控质量及效果显著提升。截至目前,融合查处各类交通违法、治安违法行为同比上升21.75%,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450 余处,街面交管和治安风险逐步下降、秩序持续向好。



着力构建更为高效的民意响应体系


芜湖公安积极争当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者, 全面推动芜湖公安交管网办中心的现代化运作,不断推进交通管理举措与群众“需求侧”的精准对接, 确保群众诉求早回应、早解决。

提升解决速度。芜湖公安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融入交管服务全领域,建成“交警网办中心”, 融合四类平台数据,实现车驾管、咨询投诉、事故处理等各类交管业务“一站管理、一网通办”,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工作群, 实现工作从“部署—研究—落地—点评”全过程的在线日清闭环监督,确保群众企业诉求得到及时反馈回复。

拓宽解决广度。为充分汲取民意,全力推动交管网格与基层治理网格的“两网融合”,强化平台互通。通过中队进社区、进农村,强化互动,着力打造“交警就在身边”的服务品牌,努力形成“1 + 1>2”的服务格局。

增强解决力度。全量汇集网络平台以及语音专线,统一归口、统一流转,健全处置闭环,确保及时办理。2024 年以来,16 万个咨询电话均如期答复, 1.5 万份意见建议按期反馈。同时,开门纳谏,以“您的建议已被采纳”为主题,每月发布汇编案例,放大示范效应,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建言献策。

挖掘解决深度。市公安局党委定期听取涉交警民意诉求感知情况,交警支队党委针对群众高频的违法停车、信号控制、交通秩序等投诉建议,进行规律性、趋势性分析,并分批、分类施策,推动同类问题的集中攻坚,2024 年以来,涉公安交警投诉同比下降49.8%,其中12389 举报投诉同比下降43.9%, 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原文刊登于《中国警察》杂志  2024年第12期

新媒体编辑:张晓雪

责任编辑:张安妮

审  核:张  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管


权威公安业务指导期刊


中国警察杂志
全国公安系统权威业务指导期刊。记录公安改革进程,探索警务发展趋势,指导业务实践工作,展示警界创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