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亮灯!”2024 年11 月9 日晚, 在为期10 天的第十三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上,随着海心沙亚运公园主舞台灯光亮起,广州城市新中轴线流光溢彩,层云尽染。
灯光节现场,一道道红蓝相映的色彩,环绕在观众游客的身边,驻留在海心沙广场的警车旁,闪烁在公安民警的肩灯上,还亲历了走失儿童回到亲人怀中的一幕幕。
幕后,是广州公安依托数字化侦查新模式分析警情态势,科学部署警力,探索形成打击委员会统筹引领,市区两级侦查中心联动基层派出所“两队一室” 开展侦查打击工作——这一具有广州特色的数字化侦查新模式,推动广州公安侦查打击工作从警种“合作”转变为真正的业务“合成”。
新模式,谱新篇。在数字化侦查新模式下,2024 年以来,广州公安以市区两级侦查中心实体化运行为依托,抓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20.3%;破案数同比上升4.2%;破案率同比上升14.3 个百分点,带动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7.2%;立案同比下降36.4%;收到公安部、省公安厅贺电15 份,数字化侦查新模式成效初显。
聚焦实战,警令畅通
新模式的“新”,是从“头脑”开始的。
“在以往的侦查打击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侦查数据资源分散,警种各自为战的局面。2023 年下半年, 市局创新成立打击委员会,下设打击委员会办公室, 目标就是要统筹起全局侦查打击力量。” 广州市公安局打击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副大队长黎洁英介绍道。
如何统筹全局,充分发挥具有广州特色的打击委员会“头脑中枢”作用?
瞄准业务“合成”这一目标,打击委员会办公室里来自不同警种、各有所长的民警,针对全市侦查打击犯罪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提出专业意见,提供决策依据。200 多份打击工作日报、周报、月报、季度治安形势分析,29 次对各区公安分局侦查中心、执法办案中心的实地调研——仅在2024 年4 月至6 月期间,打击委员会办公室依托分类统计和研判警情案件机制,高质量输出了系列信息产品,为广州公安在2024 年打响全国首个打击组织偷越国边境从事电诈犯罪的集群战役、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发起32 次“猎诈”和24 次“破小案护民生”行动等专项打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不仅于此,这颗“头脑”还发挥着统筹协调的职能,支撑起侦查打击工作高效运转。“在2024 年某支队牵头侦办的一起案件中,面对需要同时收押多批次嫌疑人的情况,打击委员会办公室与全市各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进行对接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收押顺序。”打击委员会办公室民警刘琼介绍道。不可或缺的统筹协调环节,确保了案件办理有条不紊,推动侦查打击战果最大化。
2024 年7 月12 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上,公安部部署了“大力推进侦查中心建设, 构建数字化侦查新模式”的任务。在这份答卷上,广州公安将“头脑”与“地方特色”结合,构建起侦查中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双核”驱动的新型侦查打击体系。
双中心“双核”驱动,新理念与新模式能否适配,大家充满了期待。
“‘打击委员会(含打击委员会办公室)—侦查中心—专班专案组—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分布式工作格局,促进了侦查信息流、指令流和行动流的闭环运行,实现了侦查打击工作的‘合成’。”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五大队大队长许心舒说道。
其中,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横向聚焦数字赋能、推动资源融合与机制建设,纵向指导各区公安分局侦查中心的“新核”,在广州公安侦查打击体系的引领下,以侦办一体模式联动“两队一室”,助力“小案”快破、“类案”攻坚、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案事件, 进一步凸显广州特色。
侦查中心发挥“指挥中枢”作用
如果说打击委员会充分发挥着“头脑中枢”作用, 那么侦查中心则是以一条条数据资源赋能一线实战的研判中枢、侦查中枢、指挥中枢。
2024 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期间,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的身影活跃在案事件研判中,奔走在各项侦查打击工作一线。全市刑侦部门抓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13.5%,破案数同比上升4.8%,破案率同比上升14.8 个百分点,带动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6.4%,立案同比下降28.9%。
成绩背后,是侦查中心民警坚持数据赋能,推动机制建设的探索之路。
在一线实战中,打破数据壁垒是推动资源融合的关键,也成为侦破案件的“胜负手”。在2024 年7 月发生的一起案件中,侦查中心在20 时许接到报案, 排查梳理各类线索后,当务之急是要确定嫌疑人的位置。天色已深,逃离现场的嫌疑人到底去了哪里?在了解到嫌疑人当天早上的行动线索后,研判员立即与相关专业警种、区公安分局侦查中心取得联系, 并与外地市公安机关发起协同作战。打破数据壁垒成为突破口,目标人物有了追查方向,侦查民警很快抓获了潜逃外地的犯罪嫌疑人。
这起案件的成功侦办,正是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横向融合各警种数据、纵向整合“市—区—所” 三级内部资源取得的成果。
在推动内部资源充分融合的前提下,侦查中心不断创新完善警企合作模式,充分运用外部数据优势拓宽线索来源,建立起内外结合的快速协查机制。
数据资源赋能,机制平台加速。在促进侦查资源融合的同时,侦查中心积极探索平台建设、机制建立。其中,RPA 机器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赋能警务协作平台、应急处置突发案事件机制以及同步上案机制,极大地发挥了侦查中心的“中枢”作用。
“依托RPA 机器人技术,运用高级系统权限自动接收、查询、提取、反馈信息至基层侦查部门, 办案民警只需一次性提交手续,就可以向多个平台发起调证查询,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结果,有效解决基层单位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一键式’全息输出。”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五大队教导员孙明介绍道。用有限的资源,碰撞出无限的可能, 当案情研判遇到瓶颈时,多项平台的信息交叉碰撞往往会打开一扇新 “窗”。
当出现多线程任务时,RPA 机器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在案例模拟演示中,登录警务协作平台后, RPA 机器人根据实战需求,在多个平台同时开展信息收集任务,完成整合后自动推送至查询申请单位。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查询方式,为办案机关节省下更多宝贵的侦查时间。
与平台发展互为“共生”关系的,是机制建设。
“应急处突流程图就是处置突发案事件的‘说明书’。”孙明介绍道。应急处突流程图清晰描绘出侦查中心重大突发案事件24 小时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的18 项流程步骤,贯穿从报送案事件情况到警力回收的全过程。在2024 年2 月发生的南沙区沥心沙大桥事故中,侦查中心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协同南沙区公安分局侦查中心和刑事技术所,根据“流程图”有序开展勘查工作。正是机制的科学建设,确保了警力和技术的使用在关键时刻有“规”可依,高效清晰。
目前,侦查中心在推动数据资源融合和平台机制建设的道路上,已然形成了内外融合、科学高效的侦查合力,在“小案”快破和“类案”攻坚等一线实战中不断破局。
每日突出警情处置情况调度会
在市区两级侦查中心运行模式中,各区公安分局侦查中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指令,联通上级平台数据资源;下启区公安分局、各专业警种和基层派出所“两队一室”。以“侦办一体”新模式开展侦查打击工作,是实现“小案”快破的关键一环。
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侦查中心对“承上启下”的职能定位进行了生动的探索实践。
作为区公安分局侦查中心的代表,番禺分局侦查中心是全市的省一级侦查中心示范点。在番禺区这座拥有2000 多年历史、占地约530 平方千米的岭南古邑上,5 个镇、11 个街道、177 条村的繁荣发展, 超过280 万常住居民的安居乐业,广州大学城10 所院校、近20 万学子的平安守护,凝结着公安队伍的付出与努力,也见证了番禺区公安分局侦查中心“侦办一体”联动基层派出所“两队一室”的创新实践。
“侦办一体”是侦查中心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体化碰撞出的火花,是广州公安侦查数字化侦查新模式的一大亮点。在番禺分局这座高5 层的现代化实战大楼中,侦查研判与办案审讯互相支撑的实战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侦查研判为办案审讯提供基础信息,办案审讯为下一步侦查工作提供新思路、新线索。“侦查警力在一起,数据资源在一起,情报信息也在一起。”番禺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陈官发生用3 个“在一起”形象地概括道。
在守护民生破“小案”的实战案例中,市区两级侦查中心通过联动基层派出所,发挥出指挥中枢的作用,有效打击违法犯罪。
2024 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期间,一名嫌疑人在外市作案后潜逃进入广州市,行踪从海珠区延伸至番禺区、黄埔区。情况紧急,嫌疑人有再次作案的苗头!在与外市公安机关进行对接后,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同步启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和同步上案机制,在市区两级侦查中心、相关专业警种和基层派出所的接力追踪下,最终把正准备再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嫌疑人绳之以法。
回顾一起起破获的“小案”,市区两级侦查中心通过深入研判锁定目标对象,各辖区派出所“两队一室”联动接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分析总结同类犯罪特征,从而进一步明确侦查方向——三者互相支撑、形成合力,成为数字化侦查新模式的亮点。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传统”结合的犯罪态势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坚持人民至上,针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坚持从严从重打击。侦查中心通过侦查与研判的碰撞衔接,在打击涉网犯罪“类案” 领域,围绕“人与数据”创新推出可复制的技战法。
2024 年5 月初,市民贾先生接到显示为“微信客服”的“FaceTime”视频通话,对方称其微信账户存在异常,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其征信。在来电的再三催促下,贾先生头脑一热,在对方的指引下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进行15 万元转账。在转账的瞬间, 贾先生就意识到自己被骗了。2024 年以来,这种以“新型+传统”结合的犯罪手段实施的诈骗案件,在全国各地高发。
在这一类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会把昵称更改成“某公安局”“某反诈中心”,以制造恐慌情绪, 并引导事主打开通话界面的“屏幕共享”功能。随后, 事主的手机短信、微信、银行卡支付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将全部同步给对方,最终完成诈骗。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
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快速组建专班,研判利用“FaceTime”功能实施诈骗的犯罪态势,整理出该类诈骗的4 大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关联分布在全国2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境外窝点。至此,一个境外集团与境内人员互相勾结,利用苹果手机“FaceTime”功能在全国各地作案的特大诈骗团伙清晰地浮出水面。
高质量的研判成果为打响全国集群战役和专项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的组织指挥下,三批次行动成功收网,共抓获作案团伙成员超过400 名,实现了对犯罪团伙的全链条打击, 有效遏制了该类案件的高发多发态势。
“打”得到位,“防”也要到位。
“屏幕共享等于钱包共享。”形象生动的反诈宣传提醒通过新媒体走进了广大市民的视野,进一步推广普及了反诈知识。在聚焦打击的同时,侦查中心坚持打防并举,双管齐下强化源头治理。广州市公安局相关专案组多次受邀参加公安部举办的研讨会,最终促成苹果公司推出补丁,强化了“FaceTime” 通话的安全验证机制,从源头有效封堵该类诈骗的犯罪活动。
方向既明,不惧路远。
“在双中心‘双核’驱动的全局侦查打击体系下, 要深入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精准警务,坚持立足研判中枢、侦查中枢、指挥中枢的职能定位,以及‘抓主业、强打击、办好案、善统筹、促防范、保平安’ 的‘主战六原则’,继续推动侦查打击工作从警种‘合作’转变为专业‘合成’,构建一体化实战运行体系。” 谈及侦查打击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广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支队长尹朝践说道。
展望未来,眼前是侦查中心推动侦查打击资源融合与平台机制建设的创新之路,也是广州公安进一步建设具有广州特色数字化侦查新模式的探索之路。
原文刊登于《中国警察》杂志 2025年第1期
图片来源:广州市公安局
新媒体编辑:张晓雪
责任编辑:徐 洁
审 核:张 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管
权威公安业务指导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