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11 月8 日,广州市越秀区矿泉街王圣堂村最小应急单元在开展日常巡逻过程中接到群众反映,称附近发生车辆自燃。火情如战情,队员们立即赶赴现场——面前,是一辆正在剧烈燃烧的电动自行车。队员们果断使用灭火器控制火势,在公安民警和消防员到场后协助维持现场秩序,成功扑灭了冬日里的这把“火”。
“1 分钟抵达现场、3 分钟控制火势、5 分钟增援到位”——这是广州公安最小应急单元在“冬季行动”期间优异表现的缩影。
行走在广州大街小巷,穿行于车水马龙之间, 一块块悬挂在各学校、大型商场和批发市场门口的“最小应急单元”牌匾让人印象深刻。
这支以“政法统筹、公安牵头、部门联动、基层建管”理念而创建的队伍,从群众中来,坚定守护在群众身边,凝聚起社会面各类群防群治力量, 在构建警民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成为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们是广州市社会面治安防控最小应急处置单元。
延伸警力,
打造防范风险隐患前哨
民警送教上门,对广州中山纪念堂最小应急单元队员进行应急处置专项指导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要素多、体量大、能级高, 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社区村居、单位、场所、部位安全防范力量分散的情况,如何延伸警力、筑牢城市安全第一道防线——既是感知风险隐患的前哨站,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端,还是处置突发案事件的第一线,成为广州公安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路径的重要课题。
带着问题和思考,从2021 年开始,广州公安先行先试。围绕建设规范、法治保障、勤务安排等方面的可行性深入研究,形成了《广州市社会面治安防控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建设方案》——公安机关牵头整合全市各单位、场所安保力量与治安积极分子, 编成2 至3 人的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在兼顾日常治安秩序维护基础上,受属地派出所监督指导,服从区域联动调度,协助公安机关先期制止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及突发事件。
立足实际,创新引领。2021 年5 月,广州市公安局在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创新建立“令行禁止、有呼快应、处置及时、运行顺畅”的最小应急单元防控体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在创建最小应急单元的初始阶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力和资源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公安聚合各部门、各单位、各场所安保负责人、保安员、联防队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各类群防力量,把散落力量“聚”起来;协调发挥市、区两级见义勇为基金会、174 个镇(街)平安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通过财政拨款、企业资助、社会捐赠等渠道筹措资金、配齐装备,把社会资源“融”进来;创新实行“综合网格+专业警格”支撑联动,推动公安、综治、城管、安监、应急等基层部门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形成下沉资源聚集效应, 把基层阵地“用”起来。44
傍晚,在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商圈密集的人群中,一抹亮眼“红”行经各个商户门前——他们是身着专属红马甲的天河城最小应急单元队员。“辖区面积大、商圈人员密集,派出所依托最小应急单元把群防群治力量化散为聚,形成了守护辖区安全防线上的一个个‘前岗哨’。”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天河南派出所社区民警林伟敏介绍道。
规范化建设,
盘活群防共治基础力量
城市场所繁多复杂,如何在不同场所建设好适用的最小应急单元?这是广州公安探索的新课题。
“北京派出所辖区内共有166 个最小应急单元, 每个应急单元人员力量为3 人,极大地充实了社会面安保力量。”盐运西幼儿园正值下午放学,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北京派出所负责最小应急单元的民警张东涛在此值守“护学岗”。
“作为最小应急单元力量,我既是幼儿园保安, 也要‘多走一步’,协助社区民警共同守护平安。”“护学岗”最小应急单元队员指指左臂上的红色袖章。
“学校最小应急单元在建设中划分为第一类。” 广州市公安局最小应急单元办公室民警陈俊良介绍道。自2021 年5 月起,广州公安实行最小应急单元分类建点,首先在医院、中小学幼儿园、商圈等重点单位和场所先行探索建设。在此基础上,按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人流密集场所、企事业单位、村居社区四类标准在全市推行建设最小应急单元,基本实现城市基层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全覆盖。
作为广州市4A 级旅游景区,北京路步行街商铺繁多、客流量大,对于最小应急单元队员而言,是不小的考验。随着拉动指令下达,队员们迅速携带装备集合列队,“全市各个最小应急单元均着统一标识的马甲和袖章,配备安全钢叉、防护盾牌、防暴头盔等标准化装备,有效确保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有正规队伍、有安全装备、有震慑效能。”张东涛说道。
回顾发展历程,最小应急单元体系经历了2021 年应建尽建、2022 年运行提升、2023 年培优联建以及2024 年扩面提质四个发展阶段,这是不断探寻、创新、发展的四年时间。目前,全市在线运行最小应急单元2.3 万个、累计聚合各类群防共治力量36.96 万人,日均4.1 万人上岗打卡执勤;基础装备配备率、对讲机配备率以及袖标等标识统一率均达100%。
“第一时间”行动,
跑出守护平安“加速度”
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控制风险扩大、第一时间处置常规可控事件——最小应急单元通过对“第一时间”的生动实践,在防线中跑出了守护平安的“加速度”。
2024 年9 月18 日,广州市黄埔区龙湖派出所民警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敏锐发现,有可疑人员近期在辖内频繁出现。一声令下,派出所立即组织起周边警力与最小应急单元,兵分多路开展走访调查。经过数小时排查,小区最小应急单元率先“冲线”, 并配合派出所民警快速抓获该名在逃人员。
“‘一张图’和‘一张网’的有力支撑,是最小应急单元能实现‘第一时间’的底气所在。”广州市公安局最小应急单元办公室副大队长张利说道。
走进广州最小应急单元调度中心,揭开“一张图”“一张网”的神秘面纱——中心屏幕上显示的“立码报”系统可视化综合监管中心正在动态更新显示全市最小应急单元运行情况。近年来,广州公安已逐步建立起最小应急单元四级指挥调度体系——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含广州最小应急单元调度中心)—各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基层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最小应急单元,真正实现警令“一键到底”。
最小应急单元之间的快速支援得益于广州公安建立推广的“立码报”系统,它实现了“一张图” 实时展示。该系统将全市2.3 万个最小应急单元名称、位置信息、责任单位、在岗人员、人员配备等信息要素实时上图。在处置突发案事件时,能确保公安机关清楚“向谁下达”,最小应急单元之间呼叫支援时知道“谁最近”“向谁呼”。而“一张网” 精准指挥的实现,则是运用了可视化对讲机,通过打造群防群治实时通联一张网,实现专属对讲机“区公安分局—街镇—最小应急单元”三级通信调度, 构建起“一点呼叫、多点响应、一个区域集结”的应急联动机制,助力公安民警与最小应急单元联动处置突发案事件。
实战比武,
持续提升群防共治“强度”
“西门出现持械人员,请附近最小应急单元迅速增援!”模拟紧急情况发生后,安保人员迅速到场控制;2 分钟后,附近两支最小应急单元队伍携装备抵达现场;5 分钟内,警力到达现场,并通过车载视频和执法记录仪将现场情况同步传送指挥大厅。最终,最小应急单元与到场警力默契配合,成功将“嫌疑人”控制住。
这一幕出现在广州公安对照“1 分钟自救、3 分钟互助、5 分钟增援到位”应急处置目标,牵头举办的最小应急单元大比武活动上。历年来,广州公安通过举办全域性技能大比武、双盲实战测试、线上视频教学、岗位专项培训等,不断提升民警守护城市安全第一道防线的“强度”。
“每次培训我都能学到新知识,小本领在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在一场公安特警教官主讲的最小应急单元专题培训后,参训队员小陈分享了学习心得。
2023 年11 月20 日14 时许,知识城地铁站最小应急单元接到群众紧急求助,称一名老人在站台晕倒。队员到达现场后初步判断老人心脏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队员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在急救的“黄金时间”内有效开展急救措施,最终帮助老人成功恢复自主心率,用“小本领”挽救宝贵生命。
随着最小应急单元快速响应、全时处置能力的提升,为矛盾化解、应急处置在时间和空间上赢得了更多优势,推动着新理念的形成发展——依托广州公安最小应急单元四级指挥调度体系,以1 个最小应急单元为点,以就近3 分钟互助圈最小应急单元为线,多线集中形成片区,进一步实现了“一点呼叫、多点响应、一个区域集结”的应急联动机制和先期处置模式。
最小应急单元自建设以来,积极配合广州公安参与各类风险隐患苗头排查化解5.2 万余件,成功联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3900 余起,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800 余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0 余起, 劝阻轻生人员500 余人,救助突发疾病群众、参与灭火等抢险救灾行为700 余起,助力2024 年全市治安110 警情同比下降12.6%。
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处置在早,广州公安通过建设最小应急单元构建了一张警民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闪亮名片。相关创新经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 助力广州市获颁2022 年度“一星平安鼎”,助推广州市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展望未来,广州公安将坚持聚焦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最小应急单元这一守护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做深做实做强,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专业力量引领下“公安+最小应急单元” 模式在城市群防共治的新路径。
原文刊登于《中国警察》杂志 2024年第12期
图片来源:广州市公安局
新媒体编辑:张晓雪
责任编辑:张安妮
审 核:张 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管
权威公安业务指导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