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上海:复兴公园,解锁多样的秋日美景
文摘
旅游
2024-12-02 08:00
上海
复兴公园和襄阳公园是上海保存较为完好的两座法式园林公园。襄阳公园从规模上来说,比复兴公园要小很多,更像是一个街边花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襄阳公园有点不起眼,所以在很多宣传里,往往会宣传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的一座保留法式古典园林风格的公园。![]()
复兴公园南门
复兴公园于1908年由法租界公董局筹建,由法国园艺师柏勃(Papot)按法国园林特色进行设计,190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当时名为“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由于公园早期主要由法国人设计施工,所以公园的整体风格和许多布局,都带有欧洲风味。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园布局中轴对称,呈格子化、图案化,以花卉、树木、亭榭、山池见长。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旦,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当时总面积已有119亩,面向广大市民开放。解放后,政府又在公园内新建、扩建各类游乐服务设施,总面积扩为138亩。![]()
上图拍摄于2023年
![]()
上图拍摄于2024年11月28日
![]()
秋日中的沉床花坛
![]()
![]()
秋日中的沉床花坛,拍摄于2024年11月28日
法式园林在风格上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复兴公园,最能体现几何平面构图的园景,当属沉床花坛、玫瑰园和春广场。公园内紧靠着沉床花坛的东南西北面,是由高大的二球悬铃木所组成的大道和广场,悬铃木大道在花坛南北两侧对称分布,东面一条悬铃木大道,贯穿了公园东部。这些习惯上被叫做“法国梧桐”的树木,夏天绿树浓荫,深秋则洒落下一片片比巴掌还要大很多的黄叶,冬日光秃秃的枯枝间,阳光遍洒下来。南北两条悬铃木大道这一带是跳舞的人们聚集的地方,只要天气尚可,这里总能见到不少跳各种交谊舞的人们。这里也是公园内“法国梧桐”最集中的区域。整个公园内树龄达50年以上的悬铃木就有1700多株,名列全市之冠。![]()
![]()
![]()
![]()
![]()
![]()
沉床花坛西侧的广场
![]()
![]()
花坛南侧的悬铃木大道
![]()
大草坪处的悬铃木大道
不过复兴公园的秋色,可并不局限于法国梧桐。从复兴中路上的公园南门一进来,就能看到一片由“法国梧桐”、银杏树、欧洲七叶树、红枫等组成的秋日美景。南门口还存有一株叫黄荆的灌木,也是沪上稀见的树种,树龄已达百年,深秋中,它以上尽脱去满身树叶,只余苍劲的枝干和根根直竖的枝条。![]()
![]()
百年树龄的黄荆
![]()
正中一棵是欧洲七叶树
![]()
![]()
![]()
![]()
中国园位于复兴公园的西南角。这片区域,修建有荷花池、假山飞瀑、临水廊榭、曲径小道,其间既有各种色叶植物,也有一大片红枫种植在悬铃木大道一侧。荷花池南岸临水修建有一处廊榭,水泥砌筑,并结合了中式的花窗门洞造型,花窗内有用铁艺制作的各式荷花图案。整体上给人一种满满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风。绕着荷花池,可谓是移步换景,池水四周的各种色叶树木,变换着角度映入水中。![]()
![]()
![]()
![]()
![]()
![]()
![]()
中国园的秋景,以上图片拍摄于2023年
![]()
![]()
![]()
![]()
![]()
![]()
中国园的秋景,以上图片拍摄于2024年11月28日
玫瑰园和春广场在公园的西北角。春广场的爬藤架上,夏日时节浓密的紫藤,如今已经变得叶片稀疏,露出了很多空隙。玫瑰园在一圈高大的树木的环绕下,五颜六色的玫瑰花正在盛开。这片迷宫一般的玫瑰花坛,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赏。![]()
春色园
![]()
![]()
![]()
玫瑰园,以上图片拍摄于2023年
![]()
![]()
玫瑰园,以上图片拍摄于2024年11月28日
![]()
环绕玫瑰园的大树
深秋时节,如果打算来衡复风貌区来一次City Walk的话,复兴公园及周边一带是个不错的选择。周边的思南路、香山路、皋兰路、复兴中路、淡水路、南昌路、永嘉路、瑞金路等等,都在一片相对集中的区域,这些道路两旁都种满了悬铃木。附近的瑞金宾馆和文化广场,也是欣赏秋日美景的好去处。复兴公园不仅仅有遗留的法式园林风貌,还有中式园林和浓浓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园风。来这里,一次可以解锁多样的秋日美景。![]()
![]()
![]()
公园西门
更多相关文章,请见:
【又到一年落叶季,莘庄南广场的秋景欢乐颂】
【田园路,隐身在S4高速路旁的梧桐树林荫道】
【初冬的闵行1号绿道“杉”色无边】
【世纪公园赏秋正当时】
【古华园的秋色】
【二庙合一的二严寺】
【中新泾公园,这个小公园藏着一片“小宏村”】
【秋游上海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