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的上海鲁迅故居,是鲁迅在上海的第三处寓所。鲁迅于1933年4月11日携妻儿迁入,1936年10月19日清晨在这里逝世,终年56岁。这里是鲁迅先生最后的一处住所。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务院批准决定复原鲁迅故居供参观。1950年10月,由许广平亲自按当年原状布置、复原鲁迅故居。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带儿子海婴迁出大陆新村,这些家具暂存于淮海路淮坊。1950年复原鲁迅故居时由许广平捐赠。为加强上海鲁迅故居的保护利用,2024年6月1日起这处故居进行闭馆修缮,并于2024年9月25日,完成修缮恢复向公众开放。大陆新村9号的鲁迅故居
趁着去甜爱路和山阴路City Walk的机会,我特意去参观了修缮后重新开放的鲁迅故居。在山阴路132弄1-10号的出入口,左侧挂着一块黑色的石板标示牌,上面有金漆字样的中英文介绍:“SMART MUSEUM 鲁迅故居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莫基人,1933年4月至1936年10月在此居住,直至离世。Lu Xun(1881-1936), writer, philosopher, revolutionist and founding father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He lived here from April 1933 until he passed away in October 1936.”右侧则除了大陆新村和门牌号的标牌,还分别并列着“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简介”“鲁迅小道 大陆新村鲁迅故居”三块大小不一的标示牌。如此多的标识牌,真是让人很难错过。山阴路132弄门前的标识牌
进入弄堂,紧靠弄堂口朝南的两个单元门前挂满了牌子,这里是四川北路街道二居委所在地,里面有不少办公人员在忙碌着的样子。往里走,6号为茅盾故居,不过里面有住家,没有作为故居纪念地对外开放。倒数第二户便是9号的鲁迅故居了。弄堂内的居委会
弄堂最里面的10号,如今是故居的观众服务中心。参观故居需要在此购买门票。门票价格为成人票8元/位。故居的开放时间为9:00—16:00(逢周一不开放,国定节假日除外)。上海的名人故居对外开放的有不少,有的免费开放,有的则要收门票,不知道这个标准是怎么定的?进门后我刚要掏出手机拍照,立刻就被尾随而来的女保安给制止了,说是故居内不让拍照。紧跟着进来的一位女工作人员和我说,如果要照片的话,一会参观完可以带我去扫个码,里面可以VR参观故居并下载照片。我不理解这个规定但表示尊重,便收起了手机。上海的名人故居有的允许拍照有的不允许,这个区别和规定的标准是什么呢?然后我问后面进来的工作人员,十一点的讲解是要在哪里等?对方友善地对我说,她可以帮我讲解一下,甚至她讲解的要更详细一些,只不过她的岗位在一楼,所以不能陪我上去,只能在下面帮我讲解一下。照片翻拍自故居的介绍册和展板
故居共有三层,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工作人员特意强调,故居内的家具大都是原件,部分陈列品也是原件,只有墙上的画作是复制品。底层前间是客厅,后间是餐室。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房,后间是贮藏室,内有鲁迅的修书工具、药品和医疗器皿等各种物品。三楼前间是鲁迅独子海婴及保姆的卧室,后间是客房。餐厅的橱柜里有当年内山完造送给鲁迅夫妇的餐具,靠墙的橱柜里陈列着一些周海婴的玩具。天花板上的吊灯很是特别,工作人员特意介绍了一下。这种吊灯带着两个滑轮和长长的管线,是可以拉伸放下来的,据说现在已经配不到同款的了。二楼部分,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鲁迅曾经伏案工作的书桌上的台灯和旁边橱柜上的一座时钟。台灯是什么人送的,我忘记了。时钟的指针停在了5点25分,那是鲁迅先生离世的时间,当年许广平在那一刻拨停了指针。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我开始自己参观。令我感到意外的倒不是故居内布置的家具,而是故居房屋的构造。在房屋的中央有个天井,9号和10号的天井并列着,通过一堵墙分隔开来,这样位于房屋北侧的厨房间、二楼的卫生间便都成了南北通风的格局,二三楼的储藏室和客房也都有了对外的窗户,整个建筑也更通风。这样的格局对于住过这样老房子的上海人来说也许并不稀奇,但对我来说还是小小惊叹了一下。二楼夹层的卫生间里有抽水马桶和铸铁浴缸,另外据工作人员讲解,大陆新村的房子当年就通了煤气,看来还是挺先进的。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在这里先后写作和编选了他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和《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介亭杂文》等七本杂文集,翻译了《表》、《死魂灵》、《俄罗斯的童话》等四本外国文学作品,编印出版了《木刻纪程》、《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中外版画;编校出版了瞿秋白的译文集《海上述林》上、下卷。三楼朝南的大房间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和他的保姆的卧室。工作人员讲解说,鲁迅老年得子,对这个儿子是很宝贝的,不但把采光最好的房间给了儿子,还怕保姆睡觉时会压到儿子,特意把家里的一张大床搬到了三楼。如果不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只是楼上楼下的看一看,还是挺快的。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可VR参观故居
故居观众服务中心里布置了一些展板,上面介绍了鲁迅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足迹,包括先生住过的三个寓所——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和大陆新村,以及内山书店、鲁迅存书室、左联会址等。参观完故居,还可以去里面看看展板的介绍。服务中心也有参观纪念章,喜欢集章的朋友们不要错过。故居的纪念章
更多相关文章,请见:
【鲁迅纪念馆】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鲁迅公园的樱花】
【徒步探访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从甜爱路到山阴路、祥德路】
【四川北路,一条见证了生活方式变迁的商业街】
【海上旧里,百年多伦路】
版权归作者所有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