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路的江西中路到中山东一路之间的路段,是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永不拓宽的17条道路之一。
不过广东路并不只是江西中路到中山东一路这一段,它往西一直延伸到西藏中路。
我今天City Walk就打算从西藏中路开始,一路沿着广东路走到外滩,再从外滩拐到二马路-九江路走回到西藏中路。
那么先让我们来看看如今的广东路如何吧。
说到广东路,西藏中路路口的工人文化宫前的一方小小的地盘,一定是很多老上海股民所熟悉的吧?
这里有个存在了长达30多年的野生马路股市沙龙,很多老股民嘴里会把身后的工人文化宫称为“黄万国”。那是因为30多年前,这里诞生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证券营业部——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股民们自发来此汇集,谈行情,交流股市信息,听人分析涨跌趋势。
如今万国证券早已和申银证券合并,“黄万国”也已不见。工人文化宫所在建筑沿广东路一侧有个边门,里面被开辟成申万宏源证券历史文化陈列馆。“股市沙龙”还在,每逢周末还是有不少已经退休的老股民会习惯性地聚集于此,讨论A股、经济等话题。不过我去city walk的时候正值工作日上午,所以未得见沙龙的盛况,以前周末经过此地时,倒总是看到围满热烈讨论的股民们。
如今的工人文化宫也整修一新。
工人文化宫位于西藏中路120号,主入口正对着西藏中路,两侧分别为广东路和北海路夹击。这栋建筑原为东方饭店,由新瑞和洋行设计,华商久记营造厂承建,于1929年竣工,为7层钢筋混凝士框架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平面依道路成楔形,楔端主入口处为立面构图中心,底部两层为大块花岗石饰面,拱券门;中部为贯通三层的爱奥尼式壁柱。两侧各间设上下对齐的悬挑铸铁栏杆阳台,窗间设贯通壁柱。
站在路口望去,整栋楼像一艘船舰,切向西藏中路。
有好几年没来这边了,记忆里除了站满门口的股民,这里还是冬季卖羽绒服的场所。如今修整一新的工人文化宫,除了刚提到的证券历史陈列馆以外,还开设了工匠馆,展示了从近代以来,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行业的能工巧匠,一直到当代的匠心智造。三楼的展厅也正在举办“奋斗有你 最美是你 - 致敬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主题美术展”。展览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为广大劳模所创作的油画、中国画、雕塑、素描等作品。
一楼大厅内则有老市长陈毅所题写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匾额。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工匠馆的入口在北海路上,如果从大厅想要进入工匠馆的话,可以走大厅最里面的陈毅题字处的右侧边门。边门上并没有任何提示。
参观完工人文化宫,我继续沿广东路东行。
广西北路到浙江中路之间有大大小小近二十家美容美发用品店铺。昔日这里的美容美发用品店铺应该还要多吧,至少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曾经热火朝天,非常热闹。而如今却少有人进进出出。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甚至更早一些时候,随着经济发展,上海形成了不少特色商业街,例如江阴路的花鸟市场、七浦路的服装市场、乍浦路和黄河路美食一条街、虬江路的旧货市场、东台路的古玩街、吴江路小吃街、寿宁街小龙虾一条街、金陵路乐器行、福州路文化街等等,也包括广东路的美容美发用品店。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这些特色商业街有的已经消失不见,如江阴路的花鸟市场、东台路的古玩市场;有的正处在整体改造中,如金陵路的乐器行搬走了很多,很多大楼也在改造中,福州路的生意大不如前,以前热闹的文化商厦目前正在改造中;像黄河路,则是因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而再次走红。不知道广东路的这些店还能撑多久。
再往前的浙江中路路口是我以前经常来的地方。
以前来这里大多只有一个目的-羊肉串。
浙江中路本身是回民的聚居区,所以这一带有不少回民餐厅、羊肉串烧烤摊、卖羊肉的店铺等,而这里路口处的烤羊肉串烧烤摊也是历史悠久了。如今摊子还在,摊子旁边的饮食店如今已经改头换面了。二十多年前,我的同事还特意带我到他家吃芹菜牛肉面,同事是位住在外滩附近的老上海,说这家店的芹菜牛肉面是招牌。
福建中路到河南中路之间路段,路边有大片旧里,目前已经启动了旧改,被围了起来。看样子居民住家已经基本搬空了,沿街一楼的门窗都被砌起来围墙遮挡得严严实实,二楼则被用灰色得布幔给“包扎”了起来,只有楼顶得老虎窗挺立着,不过很多玻璃窗被木板所取代。
在广东路306号有个旧改创新实践基地。
建筑本身是一栋优秀历史建筑,原为洋行,钢筋混凝土结构,1930年代建,现代派风格。外立面和内部装饰带有明显的艺术装饰派特征。建筑一楼被打造为旧改展示场地,介绍了自1991年以来上海旧改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部分旧改案例。比较有意思的是,里面还打造了几个实景展示,有老里弄的景象,有上海第一个居委会-宝兴里居委会。
广东路的这片旧里面积还挺大的。路上遇到两位阿姨在扒着旧改基地旁一个弄堂前紧闭的铁门往里张望。后来在旧改基地里又碰到她们,只听她们向工作人员打听知不知道工地的管理人员在哪里,她们老一辈曾在弄堂里住过,想进去看看老宅。工作人员说他们也不清楚。两个人有些失望地离开了。
过了河南中路,路北一直到江西中路,建筑沿街的一溜原来都是上海文物商店,如今店面已人去店空,这里后续会重新装修继续作为文物商店,还是另有他用不得而知。
从江西中路路口往东,建筑风格大变:红砖外立面、或石材外立面的建筑布满街道两侧。其中尤以四川中路路口三面店的老建筑最为气派。这三栋建筑各原为美孚洋行旧址、三菱洋行旧址和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旧址,其中后两栋建筑都在整修中。
位于路口西南侧的原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旧址,由通和洋行设计,汇广建筑公司[英]承建,钢筋混凝士结构,1910年竣工,英国新古典主丛风格,局部巴洛克装饰,底层为连续半圆券窗,人口门廊为爱奥尼式柱;二三层为通贯的爱奥尼式壁柱,大柱间设帕拉蒂奥式组合窗,彩色镶嵌玻璃窗极有特色。虽然不能入内参观,但是从外面也还是能感受到彩色镶嵌玻璃窗的精美。
再往前就是外滩的一溜万国建筑群了。广东路路口一南一北的两栋楼明显要比这一路走过来看到的建筑要光洁美观。
路南的中山东一路3号,广东路17号,原联合大楼,办公楼,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1913-1915年建造。高6层。是上海最早的钢框架结构建筑。折衷主义风格,立面作三段式处理,东北转角设巴洛克式塔亭。檐口、壁柱、券部等也采用巴洛克装饰。
路北的中山东一路5号、广东路20号,原日清大楼,日清轮船公司。德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19-1921年建造,高六层,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三段式划分,采用较简洁的古典装饰。
两栋建筑像山门一样对峙,路口对面是沿中山东路的一排梧桐树,东方明珠的尖塔从树丛顶部探出头来。
过马路去江边坐坐稍事休整,接下来再去九江路走一走。
版权归作者所有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