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文摘   2024-12-11 08:01   上海  
朱屺瞻艺术馆位于鲁迅公园的东北角,艺术馆的正门面向公园,门前一条种满梅树的道路与公园内的一条樱花大道相接。

它是上海建成开馆较早的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早在1995年就建成开馆了。

艺术馆的典藏以朱屺瞻先生所捐献的艺术作品为基础,包括屺老本人的100余件作品,以及当代书画名家作品七十余件;还有屺老历年所收藏的历代名家书画作品三十件。它既是收藏、陈列与研究朱屺瞻先生书画艺术的专门机构,也是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履行中小型艺术博物馆的功能。

朱屺瞻艺术馆的正门面向鲁迅公园的东北一隅

艺术馆前的朱屺瞻雕像

艺术馆近期于2024年10月26日至12月8日推出“图式再写——朱屺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写生与创作专题展”。

趁着来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City Walk的机会,特意绕到欧阳路这边,来艺术馆打卡看看新的展览。

展览共分为“第一部分:对景写生”、“第二部分:深入生活”、“第三部分:新与变的转向”三部分,是聚焦朱屺瞻五六十年代作品在艺术风格与笔墨语言的梳理、研究。展览共展出34件(组)作品,其中,“山水十二品”“积肥图”“60年代写生册页”“天目山莲花峰”等作品以及11本速写本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亮相。

整个展览设在一楼的一号展厅和二楼的二号展厅。

“第一部分:对景写生”,展出的是屺老在入画院之前,于1953年赴北京的写生作品和1956年,屺老作为首批进入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家,外出赴黄山写生、入川陕壮游的写生作品。解放后,屺老开始尝试用毛笔作画,北京的写生作品在我看来有一种“拙”美,而到了56年他出游黄山、武汉、川陕时的写生作品,就变得“磅礴”了起来,写生画作尺幅虽不大,但却充满着涌动的力量。如果对照着屺老的个人人生经历,再来看这些画作,就会觉得更有味道,似乎也是他心境的一种自然流露。

朱屺瞻出身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一个富商家庭,祖辈世代经营酱园生意。解放后,经过“三反五反”运动,朱屺瞻老家的田产以及他修筑的梅花草堂等也都烟消云散了。年近60的朱屺瞻成了一个没有单位、没有职业、也没有退休金的人,全家被迫住到蓬莱路一个过街楼上,家具被变卖得只剩下一张办公桌。太太去遥远的宝山上班养活全家,朱屺瞻在家独自带着三个小孩,当“家庭妇男”。街道上得知他的情况后,发给他每月24元救济金,朱屺瞻还羞于领取。不久后,政府聘他当上海文史馆馆员,第一个月领到工资,朱屺瞻马上就去街道上还救济金。

20世纪50年代写生于北京的《十二景册页》

黄山写生作品《峰峦霞色》

武汉八景册页
“第二部分:深入生活”,聚焦1958年至1965年间,屺老到上海郊区,以及与画院同仁频繁走出上海,到浙江四明山区、广东以及江西井冈山、嘉兴南湖等地进行写生,体验生活的作品。在山河新貌的书写中,呈现出山水画语言图式风格的改变,以及以“工农建设”、“城乡新貌”、“革命圣地”等为表现题材的多种经典图式。“亩产亿斤稻”、“灭蝗”、“淀山湖打捞矿铁图”、“山区新建设”等等作品,都有浓厚的时代烙印。

淀山湖打捞矿铁图,1958年

“第三部分:新与变的转向”,展示的是屺老在经过近十年的户外写生,在艺术表现方面呈现出的在色彩上的革新,“洋为中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加明显的呈现出来。

“我早期画油画,喜绘‘苦力’,惯用暗色,这多少反映着当时的心情,解放后未能即改,若干年内施色仍放不开,作品拘谨,作儿女态。我施色采用强烈对比法,迟到六十年代才开始。”这种色彩上的微妙变化在《江滨秋色》和《电力灌溉》等作品上渐现端倪,而到了他后期的作品中色彩强烈的风格已呈普遍之态,如《茶山雨后》、《马桥公社》以及《出工》等,不乏后期印象主义及野兽派稚拙狂逸的笔触和色彩呈现。1963年创作的《山水十二品册》,笔墨畅快淋漓,色彩浑厚浓烈。尤其是山居、秋色、狩猎和雨中几幅中,画面中夺目的绿色、蓝色、朱红色弥漫山间,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马桥公社,年代不详

1963年创作的《山水十二品册》

展厅的面积不大。一号展厅北面一扇大玻璃窗,将窗外的公园美景框进室内。二楼则在中庭部分有一面玻璃门窗,通向西侧的一个露台,露台正对着正门前的梅林,可惜门上上了锁。

一号展厅

二楼的露台

二楼还有个常设展厅,目前里面展出的是朱屺瞻的十八幅水墨画作品,不过都是高仿品,远看还行,近看总觉得有些干巴巴的,说不上来为什么。是因为知道了是高仿品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

二楼常设展厅的展品

三楼的三号展厅正在举办一个“上海新水墨艺术基地邀请展”,展出了来自张雷平、宋玉麟、张培成、陈心懋、陈九、乐坚六位艺术家的作品。相比较,我还是更喜欢楼下展出的屺老五六十年代的那些写生作品。


更多相关文章,请见:

【鲁迅纪念馆】

【鲁迅公园的樱花】

【山阴路鲁迅故居】

【四川北路,一条见证了生活方式变迁的商业街】

【海上旧里,百年多伦路】

【徒步探访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从甜爱路到山阴路、祥德路】


【刘海粟美术馆】
【程十发美术馆】
【崇明美术馆】
【东一美术馆】
【在K11美术馆邂逅童梦奇旅】
【宝龙美术馆】
【可赏景,可赏海派艺术,闵行的这座海派艺术馆值得打卡】

【中华艺术宫逛展,体力大挑战】

【中华艺术宫“何谓海派·海上名家”系列展第一弹- “海上奇峰——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

【再不疯狂就老了,让我们梅奔见】
【前滩的演艺中心 - 东方体育中心和前滩31演艺中心】
【浦东城市规划与公共艺术中心】

【浦东美术馆除了看展,还有哪些网红特质?】

【浦东美术馆(MAP)看展记】


版权归作者所有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



海上山川图
这里既有一个常年精益生产工作者的观察和分享,也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魔都深度游和各地见闻攻略、人生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