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上海:安福路之今昔

文摘   2025-01-15 08:04   上海  

当上海雪花膏的专卖店开到了安福路上时,你就知道这地方彻底火了。

专卖店一派马卡龙鲜亮脆生,映衬着一排排圆盒子。就连紧邻的乌鲁木齐中路上也开了同一家雪花膏专卖店你就真真知道这里彻底火了。

安福路火了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这里还多了很多妆容精致,立在街边摆拍的韩国人和泰国人,以及看不出听不出是哪里人的外国人和操着广东话和各地方言的国人们。小姐姐们寻找着角度,以背后的大厦或者洋房或者梧桐树为背景,对着手机镜头浅浅甜甜地笑着。

如今周末节假日的安福路,要想顺畅无阻地在人行道上行走,已经是一种奢望。

安福路的繁华尤以乌鲁木齐中路路口处和西端的武康路路口处为甚。

乌中路路口西南角的好得便利店改头换面,门窗内退,留出了一块外摆座椅区域和面向安福路的吧台。对面新开的一家潮牌买手店LOOKNOW & FLOW都要排队等候入店。靠近路口的几家店早几年就外摆出了一排桌椅,节假日里有不少老外来这里聚餐喝酒聊天。如今势头不减。混身此间的一家COSTA咖啡,也算是安福路上的“老店”了,如今店内也装修一新,新换了带花纹的墙纸。

安福路西端除了早几年就占领了这里的几家店,又开出来了很多新店,并且往西扩出去了很多,更是往上发展,店面都开到了三楼以上。路南的店铺更是扩大了沿街的开放空间,对着街口摆放了很多桌椅。从武康路一路游玩过来的人,大都也会在此聚集。

众多的新店在安福路、五原路、乌中路、武康路这一带开出。安福路上的不少店面,已经是又换了一茬,对我来说,显得陌生又新鲜。

安福路西端街景

算一算,上一次来安福路已经是一年半前了。

我来安福路,大抵只有一个理由: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看演出。

十多年前有几年来话剧中心比较频繁,几乎有新戏上演且口碑还不错,我多半会来打卡观演。

有时候也会参加一些写剧评观演活动。一开始是纯属个人兴趣,看完戏后会写些感想和观剧心得,发在豆瓣或者个人主页,后来有上话的工作人员发来消息,询问是否可以刊发也有看到观剧团招募,便报名参加条件是观演后得写不少于多少字的剧评。

所以一阵子密集看戏,还写了不少杂七杂八的观演心得,或可以算剧评吧。

那时候下了班进城来安福路看话剧,或是在华亭路路口的肯德基吃顿快餐,或是在五原路上的小店吃完桂林米粉,再不就跑远一点,到五原路尽头的功德林吃碗面。

如果是和同事结伴而来多的时候,便会去位于安福路某栋临街小楼二楼的属地辣子鱼吃顿川菜。这里时不时还能碰到上话的演员或是导演

那时候安福路上并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餐饮店。潮牌小店也没几家。除了观戏的人流,并没有多少游客,还可以从容不迫、顺畅地走在安福路上入夜的五原路更是宁静人少。

不过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

安福路渐渐也开始了破墙开店。越来越多的小店落户安福路。而曾经安福路的招牌-蜀地辣子鱼却关门大吉。据说乌中路的湖南乡村风味馆的厨师班底,便是来自蜀地辣子鱼。彼时老麦咖啡馆的老麦,也在乌中路安家,就在风味馆不远处。

有老店关门,也有更多的新店陆续开张。安福路的店铺开开关关,换了一拨又一拨。

如今眼见着新开的店逼格更高,更有网红气质。就连乌中路上那些个沿街的卖菜小店,也都改头换面。乌中路上的菜市场更新换代,装修得时尚而色彩缤纷,变成了热门打卡点。沿路不少咖啡馆和酒吧门前,总是排着长队。

与安福路一带日益红火闹忙相比,我却渐渐少来安福路了。

一是工作调整出差变得多了起来,就不大有机会常来。而且随着看的戏多了起来后,对演出的质量要求也水涨船高。上话常年一遍遍重排的很多经典剧作我大都看过,有的还刷过多遍。有的戏确实让人如坐针毡,既有上话自己制作的,也有租场演出的,甚至有实在看不下去而令我中途愤而离场的。

这是我减少了看戏的一个原因。

还有个原因,就是上话的戏也不再便宜了,票价一涨再涨,比我收入增长的幅度绝对大了许多。虽不至于看不起,但是心理上还是感觉到要不就消费降级少看一点吧。

即便这样,上话仍旧是我心目中上海最好的话剧演出剧场。

上话一楼的艺术剧院
上话二楼的休息空间
熟悉的“爷叔”们

上话自制的剧目,至少演员的功底是看得出来的,不像外面不少草台班子,要演技没演技,要舞台没舞台,只图宣传上一个劲狠吹

上话的剧场管理也比较规范,对拍照摄像等不文明观演行为管控得严格。而且上话的剧场都不大,即便是一楼的艺术剧院,也不至于大到在后排坐着像是听广播剧。三楼和六楼的黑匣子小剧场,更是适合近距离观看演员的表演。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看国家话剧院来巡演的《哥本哈根》,我坐第一排,演员演到动情处,我清楚地看到一滴泪从他的眼角滑落,我心也跟着一紧,一串泪水不禁滚落下来。

近期来上话看了两部戏,分别是《两个人的谋杀》和《删除好友》

如今的上海话剧中心也装修一新,一楼的大剧院在二楼的包厢外开辟出了一片观众休息区域,三楼的大厅也布置了新的沙发座椅。上话的大门外也外摆了桌椅,一辆售卖咖啡的小车停在一旁。

不过上话大院里那栋老洋房,却被新装修的围墙和大门给遮挡个严严实实,再也瞅不见了。

节假日里,安福路上游人熙来攘往。有不少人也会以上话的大楼为背景,拍照打卡。大楼前的红枫树下,立着一尊佐临的半身像。他依旧是抿着嘴,托着腮,一脸平静又带着点微笑地注视着来往的过客。

上话大厦前的佐临半身像
更多相关文章,请见:
【安福路】
【安福路 - 浮生若梦,但求安福】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东平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桃江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长乐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华亭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康平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高安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宛平路、余庆路、广元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建国中路和建国西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湖南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永嘉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衡山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汾阳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永康路】
【徒步阅读衡复风貌区 之 太原路】
【永康路上的电波 - “雷米雷米,我是永康,我是永康”】


版权归作者所有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

海上山川图
这里既有一个常年精益生产工作者的观察和分享,也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魔都深度游和各地见闻攻略、人生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