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复 旦 五 浦 汇
黄玉峰校长讲座
2024年10月11日,黄玉峰校长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题,与同学们分享诗之魅。
学生有感 宋知夏 七1班
讲座伊始,黄校长就介绍苏东坡的四首哲理诗。他先带领大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黄校长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比喻好在哪里?”这么简单的问题,黄校长还要问我们?全场沉默,一阵思考过后,同学们陆陆续续举起了手。有的说这个比喻很新颖,有的说这样能体现西湖脱俗的自然风光,有的说西湖像西施什么时候都好看……
黄校长微微摇头,说:“把人比作花,把湖比作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常说‘某女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这有点老套了。大才子如东坡绝不会钻在套子里。大家再想想。”
又是一片沉默。
黄校长终于揭开了谜底: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好看的,当你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不好看。有的人到西湖去,遇到下雨她不高兴,遇到大太阳又不高兴!所以我们要像西施那样,不管刮风下雨烈日炎炎,都有好心情,‘淡妆浓抹总相宜’。东坡虽然不知道心理学的俗语,却把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说的那么形象”。
这是同学们从未听过的另一角度的解读!大家无不一一惊叹,怀着更深的理解再次朗读并体会这首诗。
接着,黄校长要大家背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问同学们,这首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
一个同学举手,回答很有诗意:庐山绵延逶迤又奇峰突起,只有走出庐山的遮蔽,才能真正看到它的仪态。
“说得好!”黄校长说:“那么你由此想到什么?”
…………
黄校长没等同学们回过神来,接着说“看待事物也是如此。比如,我们看待国家大事,也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要善于跳到外面,试着用世界的眼光看自己。所以要多到外面去走走。”
黄校长还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向同学们说明为人处世的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站在多角度看自己,要谦逊,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都对。否则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同学们若有所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第三首诗是同学们没见过的:
《天目山上俯视雷雨》
已外浮名更外身,
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
无限人间失箸人。
跟着黄校长读了几遍后,黄校长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来到天目山顶参禅,突然听到有婴儿在哭,就问老和尚是怎么回事?老和尚嘿嘿一笑,说,你跟我来。来到山腰,听到的却是阵阵雷声。
黄校长解释道:“苏东坡在山顶上听到的声音与山下不一样,为什么?”
看同学们疑惑的眼神,黄校长笑了笑,举了他小时候的例子,说他和小伙伴看蚂蚁打架,发生了冲突,被爸爸骂了一顿,有趣的是,爸爸在单位里,为评级也与同事发生了冲突,在领导看来爸爸与同事的冲突,也该骂……蚂蚁打架是不是有是非,有,但在我看了只是打架;我与小伙伴争吵有没有是非?也有,但在爸爸看来打架就是不好,没对错;爸爸与同事争名额,当然有是非,但在领导看来,评给谁都可以。甚至我们地球人打仗,在外星人看来,也不过是像蚂蚁打架一样。……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当你站在是非之上,是非就不见了。所以我们应该站得高一点,不要为小事情,是是非非闹矛盾,这就是境界这就是高度……同学们似懂非懂,沉浸在朦胧的境界里。
第四首,是介绍苏东坡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以两个问题组成,告诉人们琴声之所以好听是由多方面作用组成的:有手指、有琴,还有耳朵,少一个都不行!这首诗大家都能理解。但黄校长引申开去:任何的成功都需要有多个方面因素。缺少一个因素都是不行的。
听完黄校长的解读,同学们纷纷称赞这首诗的精妙之处。
虽然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已经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然而这只是序曲!
接着大戏开场。屏幕上打出两首“诗经”:“蒹葭”和“硕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这是对理想的追求,不管是顺水还是逆流,都不放弃对“美人”的追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这是对那些奴隶主的控诉……
这时,黄校长已经不提问了,只是一个人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滔滔不绝,旁若无人,但我们却跟着他的思路向深处探进……
《楚辞 橘颂》
……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我们终于在这字里行间,读出了不一样的屈原:骄傲又有伟大志向。
为了使得会场气氛活跃,黄校长又讲了一个古希腊神话:纳西瑟斯出生时,一位先知告诉他的父母,如果这孩子看不见他自己的脸,就能长命百岁。因为对自己的容貌好奇到了极点,便在湖边透过映射欣赏到了自己的绝世容颜,却因为陶醉过度,溺死在了水中,最后水中长出了一朵水仙花。
黄校长有一段极其抒情的话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最后他几近疯狂,为了和水中美丽无比的自己呆在一起,竟决然扑向水中,溺水而死……
他不死的灵魂从水中慢慢幻化出一枝清世脱俗的水仙……
故事讲述完,同学们却觉得荒唐可笑。黄校长却严肃地说:“看,这就叫水仙花情结!这种自恋害了他的命。我们要自尊,不要自恋!”
这句话让全场安静下来,引发了同学们的一阵沉思……联系屈原的经历,不难得出他最终的自杀与“水仙花情结”有关的结论。
最后,黄校长指着发下来的材料说,还有一首《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大家自己去看吧。
一个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黄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1. 生而为人,要学会尊重、理解、包容。
2. 古诗文里有很多好东西,同学们要多读多背,从中受益。
这场难忘的讲座在全体师生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大家期待着下一个讲座!
- END -
供稿 | 宋知夏(七1班)
排版 | 刘宜收
摄影|金良晓
校稿 | 刘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