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名著,乃是时间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为了重拾阅读的乐趣,深化对名著的理解,一场别开生面的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在七年级悄然拉开帷幕。
筹备阶段,七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演讲比赛的主题——“推荐一本书”。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经典名著中的主人公、作者乃至整个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的交流。为此,组内精心挑选了一系列涵盖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名著:有涉及感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张爱玲文集》,有科幻小说《记忆传授人》和《永恒的终结》,有人物传记《曾国藩传》和《少年读王阳明》,有散文集《心有半亩花田,藏于烟火人间》和《我的阿勒泰》,有侦探小说《作文里的奇案》等,旨在让同学们能够领略到名著的多样性。
会场内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参与者们手持自己心爱的名著,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演讲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同学们根据抽签顺序轮流上台,对他们喜爱的名著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他们不仅分析了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以及艺术特色,还结合时代背景,揭示了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七1班的潘依苒同学推荐的是肖复兴先生的《心有半亩花田,藏于烟火人间》。这是一本饱含情感的散文集。肖复兴先生将他与姐姐之间的深切亲密之情,和与朋友们之间的温暖真挚之情,都记在了心里,并通过散文的形式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温馨,温情,温暖,把人们的心变得炽热而又充满爱。
七2班的许家洛同学在推荐《曾国藩传》和《少年读王阳明》这两本书时,可谓脑洞大开。他让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个人“相遇在2024年”,用对话的方式介绍两人的基本情况,并在对话中讲述两个人艰难的成圣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中学生,先要树立志向,像圣人一样,立志拥有远方的梦,就会变得伟大,努力追逐脚下的路,就会变得不凡。
七3班的董子玉同学推荐的也是《心有半亩花田,藏于烟火人间》。她入情入理的讲演,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散文,写的应该是普通而朴素的生活,从这些日常的生活中写出诗意、温情、温暖、温馨。当面对失意和坎坷时,要拥有勇气和信心,忍耐与韧性。
七4班的龚彦霖同学在推荐《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时,向我们讲述了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并从这些零碎的生活记录中得出了富有哲理的感悟:无论是苦难还是美好,都是生活的一个片段,波澜壮阔亦或是平静如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七5班的冯皓同学为我们推荐了《作文里的奇案》这本书。伴着那一张张精美的ppt,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我们也在步步惊心的讲演中,和故事中的同学们一起找到了这起谋杀案的真凶。并从中获得道理和启示:人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生活中一定要留心观察并善于思考。
七6班的徐悦儿同学,向我们推荐了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这本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人类应该如何平衡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是继续追求扩张与对自然的索取?还是应该更加注重精神世界与社会的稳定?这不仅是部书,更是一次对时间、命运与自由的探讨。
台下,评委们的身影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专注。他们时而低头沉思,认真聆听选手的演讲内容,时而抬头凝视,仔细观察选手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划过,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点和感受。
18位选手都演讲完毕后,黄校长受邀上台发言。黄校长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谈到《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救赎之路,他感叹人性的复杂与伟大。米里哀主教以爱心和宽容感动了冉·阿让,改变了冉·阿让的生命。黄校长说,少年时代的阅读影响了自己一生。
接着黄校长细细分析了多读书的好处:
首先,名著能带我们领略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仿佛会穿越时空,体验各种奇妙的人生。其次,名著中的语言和文字都非常优美,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再者,名著通常都有深刻的主题和内涵,读多了名著,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善于思考和感悟生活。
最重要的是,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往往能激励我们,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我们更加勇敢、坚强和善良。
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接下来,便是激动人心的颁奖仪式。经过工作人员紧张而细致的统计,最后的获奖情况如下:
许家洛、吴佳诺、徐悦儿,获得了本次演讲比赛的一等奖,由黄校长和姜校长为他们颁奖。
董子玉、龚彦霖、陆禹兮、朱泓叡、姜予晴、潘依苒,获得了本次演讲比赛的二等奖,由陈燕老师和鲁滨老师为他们颁奖。
刘馨语、潘卓涵、王玟茹、钟汐昊、冯皓、曹姵媛、陈思翊、叶文轩、杨彤笑,获得了本次演讲比赛的三等奖。由沈小媛老师、汪霖老师和刘琼老师为他们颁奖。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推荐一本书”演讲比赛,圆满结束。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名著的价值与意义,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阅读的热爱与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探索名著的奥秘与智慧!
- END -
供稿 | 刘琼、徐悦儿(七6班)
排版 | 刘宜收
摄影 | 金良晓、刘尧
校稿 | 刘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