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信仰:《道德经》现实解读之16

文摘   文化   2024-09-20 18:48   河南  


《道德经》是最早的哲学,也是世界哲学思想的源泉。
慢读,笔记,分享……
本篇归为《道德经》“现象规律”专辑,共20篇,分别为:
启蒙  本源  无为  无名  通道  角度  反正  可能  相悖  规则  常识  想象  公道  欲望  品牌  信仰  经济  苦难  价值  形象


▲边听边阅



信    仰


信仰是向善的归纳,是对人性真善的极致追求,决定品质层次的差异。

信仰,本质是人的寄托或追求,是精神支柱。因此,信仰更多地归属精神范畴,信仰无罪。真正的信仰是公道,是人性。反之,都是假仁假义的“卫道士”。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没有老子的这一条,切莫妄言“信仰”。

信仰,其实就是一以贯之的诚信和“无我”。文化,则是信仰的土壤。文化贫瘠,何谈信仰?

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佛,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会说“人定胜天”。很多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林语堂先生一语中的,点出了本质所在。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一个人没有信仰,可能会毁于利失于信;一个民族缺失信仰,则令国家蒙羞。

信仰则坚定执著,热情洋溢,虽平和而不乏棱角个性,愈挫弥坚。只有拥有信仰的人,才能无视纷繁诱惑,赢得认同和尊敬,才能始终如一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才能拥有不变的行为准则。

人生当行“大道”,道德就是最好的信仰。无信则息,信则仰止。 


 敬请关注下次更新

读书笔记之17《经济》

欢迎拍砖  留言互动

放眼堂
商业 | 户外 | 文创
 最新文章